积极参与群体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1 / 1)

内向者优势 赵静 924 字 8个月前

多数情况下,内向者更加倾向于自己思考及独立完成任务,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工作模式,此时他们对于工作及相关的问题往往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理解有助于寻求更合理的解决方案。但是在社会模式下,个人的行为往往会对周围的人产生影响,个人的独立行动有时候要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需要积极纳入群体活动中。为了保持交流的活跃性,保持关系的协调性,人们需要更多地分享自己的生活。这种分享往往带着合作、开放、互动等标签,它是强化彼此关系的催化剂。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能力非凡的人,他们经常都不太喜欢将自己放到群体中,更多的时候他们办公室的大门是紧闭的,他们的行为模式也是封闭的,可是一旦他们在一个合适的社交场合,将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分享出来之后,他们就会意识到这些成果对于自己拓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其实,无论是为了展示自己,还是为了促进自己与外界的联系,保持分享都是提升社交水平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内向者来说同样如此,尽管有时候他们看起来有些孤立且不合群,而且会有人认为这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是不善于分享并不能作为成功的一个先决因素,独立行动和不与人分享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保持独立的同时一样可以拓展自己的社交行为,一样可以向外进行分享,并且当他们面对群体生活的时候,就能够意识到自己在社交分享中的巨大优势。

人们只要试着想象一下就会发现,自己身边的那些内向者,他们虽然不善言谈,虽然不太喜欢待在人多的地方,但是当他们进入群体中时,很多时候他们会给群体中的其他人带来更加新鲜的知识、更有趣的事实,会带来更多与众不同的想法和有深度的思想。

一个职员在人前这样描述自己的上司:“他平时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不太喜欢交际,你甚至很少见到他出现在聚会上,但他偶尔会在朋友圈中讲述一些冷笑话,或者会谈论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内容,包括谈论平行宇宙和黑洞,他在这些方面有很高的认知水平,而他在谈话的时候常常让人觉得魅力四射。”

一个孩子在讲述自己从事法律工作的父亲时这样说道:“我的父亲有些不太善于交际,他甚至不太喜欢家里来太多的客人。但他会每天定时去小区的棋牌室与老人讨论围棋,还能毫无违和地与老人讲述法律知识,以至于人们觉得难以置信,他究竟是如何做到那么另类又那么融洽地与老人相处的。”

有个家庭主妇则在网络上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本地的妇女组建了一个家庭主妇群,大家经常会在线上线下举办交流活动,谈一下家庭生活尤其是做饭的心得。其中有个女作家平时很少说话,看起来是个非常内向的人,但是偶尔也会参加这类活动,并且常常提出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观点。比如这个女作家会认为“女人做的饭菜不一定要迎合男人的胃口,只要男人长时间吃同一种口味的饭菜自然会适应”,她还提出了“饭菜是能够撬动整个婚姻基础的重要因素”,这些另类而幽默的观点常常让其他人感到耳目一新。

这些内向者看起来都不太适合社交活动,但是在很多时候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够将自己的观点分享给更多的人,并且可以很轻松地就将那些与众不同的想法传播出去,而这就使得他们能够非常巧妙地融入到社交环境当中,这是他们拓展影响力的一个优势,只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这种分享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它不是简单的内容分享,不是单纯地将自己生活的点点滴滴分享给别人,而要注重对分享过程与分享状态的控制,这种社交心态往往比较生活化。比如定期参加交流活动,类似于家庭聚会、朋友聚餐、结伴旅行、文化娱乐性质的活动等,这些活动并不像会议或者演讲那样郑重其事,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尽量保持放松状态。在这些活动当中,内向者可以保持一定的主动性,与其他人进行互动。彼此之间最好保持开放式的话题,不要将内容局限在家庭或者工作上,不要总是谈论“最近怎么样,工作还忙吗”或者“你的新项目进行到哪一步了”。对于内向者来说,个人的事业或者成就都是偏于隐私的内容。如果觉得尴尬,可以谈论一些娱乐性的话题,谈论一些科学或者文学之类的东西,或者直接谈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话题。

需要注意的是,沟通的话题不能太过于正式,话题的风格也不要太过于沉重,一些让人感到纠结或者不悦的话题最好少说,而且彼此沟通的风格最好偏于轻松幽默,这样可以带动氛围,让整个社交活动变得更加具有吸引力,也能让内向者感到更加惬意和轻松。

通过这一类分享生活式的沟通和交流,内向者可以在社交活动中找到更多的快乐和自信,可以以此为平台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并且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社交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