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内向的人之所以会做出一些不合群的行为,往往在于他们从小就形成了一些特定的生活习惯,比如内向的孩子往往喜欢一个人待着,一个人玩游戏,他们并非没有朋友,有时候他会非常认真地回答一些问题,但是更多时候他都是安静地坐在旁边。如果安排一个内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在一起讲故事,那么他往往会是最安静的那个,他有时候会显得有些拘束和胆怯,有时候则会认真听着别人讲话,大家都确信他已经听到了那些故事,但他常常对此并没有太多的表示。故事是否精彩,他是否有什么想法,大家都不得而知。更重要的是,他很少谈论自己的故事,他每次来脑子里似乎都是空****的,或者说他打定主意来参加这些交流活动,主要是为了听听别人会说些什么。
很多家长会说“我的孩子不太会讲话”或者说“我的孩子不喜欢说话”,其实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想过要主动去说话。可以说正是缺乏主动性,才使得他们在社交中显得畏首畏尾。心理学家对很多内向的孩子进行过观察,发现这些孩子并非不会说话,而是不会主动说话。许多内向的孩子都可以非常流利地回答老师的提问,即便是面对陌生的问题,他们也会做出一些回答,他们在私底下还会和朋友进行沟通。可问题在于他们在几乎所有的沟通形式中都处于被动开口的位置。
如果在孩提时代,人们就缺乏主动性,那么长大以后就会形成一种定势,他们会逐渐丧失社交优势。他们既不会主动与人打招呼,也不会主动提出问题,所有的沟通都是建立在“别人先说什么,我再说什么”“别人问什么,我回答什么”的套路上,在整个沟通过程中,他们是被动的承受者,只是单纯地被他人的谈话所推动。
内向的程度越深越是显得被动,对于这些人来说,被动接收信息是一种更为安全的状态,他们可以不用耗费精力去想“我应该说点儿什么”,也不用去计较“我这样去搭讪会不会太过唐突,对方会理睬我吗?我会不会看起来像个傻瓜”,甚至不用去计划“对方会做出什么样的回应,我接下来该怎么去做”。过于敏感的个性会让一个在正常人眼中再简单不过的沟通行为变得复杂而纠结。因此他们会后退一步,告诫自己不用主动去接触,不用为自己徒增烦恼。
事实上,主动开口说话也好,还是主动向别人示好也好,主动性往往是一个突破口,这是拓展社交关系、改善社交环境的重要一步。对于很多内向者来说,保持沟通的主动性是他们走向外界并与外界发生更多互动的一个基本前提。心理学家通常会建议内向者把握一些主动沟通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促进彼此之间加强联系的重要保障。
——主动和他人打招呼
一个智慧的人表示自己在参加每一场宴会的时候,会亲切地同每一个遇见的人点头致意,打一声招呼。他会主动向他们做自我介绍,并且尝试着去了解他们更多的信息,比如了解对方的家庭、孩子、职业、兴趣爱好等。一些简单的交流虽然并不能帮助彼此立即建立起稳固的关系,却可以为自己的人际交往奠定一个基调。
主动与人交往是一种直接的社交策略,相比于被动接受来自他人的邀请和善意的招呼,主动的人更容易把握住社交关系,至少他们会在社交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网络社交必不可少
在当前的文化中,网络社交成了拓展人际关系的一种新方式,尽管很多人仍旧停留在那种“网络社交不靠谱”及“网络社交就是欺骗性社交”的陈旧观念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社交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今的微信、微博和QQ都是非常实用的社交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社交群和人脉圈。尽管这些社交关系层次高低不一,社交群也良莠不齐,但是数量上的拓展本身就是建立优质社交圈的基础。而网络社交的一个好处就是不用面对面交流,这样就可以减少内向者害羞的心理,并提升交流的主动性,这种主动性对于构建社交关系非常有帮助。
——主动安排一对一的会面与交流
在群体活动中,内向者通常会借助“我只是群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和角色来隐藏自己,这样就可以确保自己躲在角落里而不被发现,并且使得自己在社交体系中越来越被动。想要建设和拓展自己的交际圈,提升社交的自信,那么就要想办法突破这种限制。而问题的最佳解决之道就是一对一的交谈,这是考验内向者社交决心、提升社交信心的绝佳方法。交谈时双方可以约定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所,如咖啡馆和茶楼;也可以从任何一个轻松的话题开始,如工作和家庭。在一个相对轻松随意的环境下,双方更容易敞开心扉。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对一的交流过程中,为了体现自己的主动性,应该采取开放式的提问。一般情况下,内向的人往往会将问题局限在特定的框架内,如“你来自哪里”“你同意这种做法吗”“你下定决心了没有”,他们似乎并不喜欢需要讲很多话的话题,因此每一个提问都是针对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设定的,对方常常一两个词就可以做出回答,这种封闭性的谈话常常使得整个谈话陷入枯燥乏味且狭隘的状态。为了提升主动性,内向者需要拓展谈话的境界,多使用开放性的问题,如“你对未来几年有什么打算”“你为什么从家乡搬到这儿来住居住”“你认为现在应该如何做出更有效的处理”。这一类问题具有发散性,毕竟对方需要做出更多的解释和说明才能做出有效回答,因此这类问题往往可以拓展交流内容,同时表明自己希望进一步沟通的愿望。
无论是哪一种方法,对于内向者来说,保持主动性可以有效推动自己的进步,可以调动自己在社交方面的积极性,并改善自己在社交方面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