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突破局限,走出心理舒适区 直面自己的缺点(1 / 1)

内向者优势 赵静 949 字 6个月前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将内向当成一种缺陷,但内向并不是一种劣势,更不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与外向一样,它是中性的,而树立这种意识是内向者建立正确认知观念的第一步,毕竟内向者身上同样具有很多外向者身上所不具备的优秀特质。当然也要明白,虽然内向不是一种劣势和缺陷,但并不代表内向者身上不具备缺点。任何一种性格都具有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外向者不例外,内向者也不例外。可以说内向者必须在抛弃妄自菲薄的观念的同时,建立一种更为客观的自我认知——直面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内向者的优点和缺点往往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内向者具有很好的执行力,且能够完成独立思考。在现在社会中,人们对于团队协作的执迷与疯狂,对于思维碰撞、交换意见的过分重视,使得人们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当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这种极端思维中时,学校和家庭很容易忽略一点——教育孩子独立完成任务。不过看重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全然否定团队的价值,过度沉迷于独立思考而忽略他人的价值,这同样是一种极端思维。这个时候内向者身上的独立优势会衍生出另外一种劣势,那就是他们往往会因为过度专注个人行动而忽略团队的节奏,导致彼此的步伐和节奏相互脱节。

又如内向者喜欢与人谈论更有价值的话题,而且期待双方都能够深入思考和交流,从而产生一种“我只和那些能聊得来的人交谈”的气场,而这种优势反而会导致他们忽视那些试图与他们建立更为融洽的关系的人。

内向者还非常敏感,对于机会的把握和相关问题的思考,往往会超出常人,这使得他们的思想更具深度,也更具创造力。但是敏感的性格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过度在意他人的想法,对外界影响缺乏抵抗力,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状态。这些负面影响常常会让他们陷入困境,失去活力。

如果进一步挖掘,会发现内向者的缺点还有很多,如容易心绪消沉、胆小软弱、固执偏执、精神怠惰、行动迟缓等,而这些缺点往往和心理舒适区有关。也就是说,内向者会将这一类缺点当成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会让他们感到舒适。他们不喜欢社交场合,是因为不想在社交活动中耗费太多的精力,对他们而言,社交不过是少数朋友之间的沟通,或者是少数相互信任的人之间的交流,彼此各取所需。当人数很少的时候,他们会放下戒备,会显得比较放松。尽管他们并不像外界所认为的那样一直在逃避社交,但只有在面对少数人时,才会让他们感到舒适。在追求这种舒适的时候,就会对社交产生一定的排斥。

因此内向者应当调整自己的认知,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元认知一样,内向者需要意识到有很多心理舒适区是不合理的,对自己的生活体系会产生不良影响。当整个社交活动都处于舒适区的时候,社交范围就会缩小,个人的行动就会处处受到限制。

前面谈到的完美主义及其造成的拖延问题也是一个追求心理舒适的结果,毕竟人们可以借助拖延来确保自己暂时缓解焦虑情绪。而要走出这种负责遮掩焦虑情绪的心理舒适区,就要对自身的完美主义及延迟行动进行反省和批判,要放弃那种“我要做得更好,哪怕浪费时间也要做得更好”的错误想法,因为过度追求完美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绝对完美的东西,而且拖延本身就打破了完美主义。

内向者要做的不是对自身的性格产生自卑心理,而是要客观地分析自身性格所携带的优势和劣势,这一点对任何人、任何性格的人都是一样的。因此他们需要突破思维的局限和行为方式的局限,而这就需要他们勇敢正视自己的缺点,这是做出改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许多内向者之所以让人觉得有些神经质,就在于他们常常会做出一些非常规的举动。这些举动对于其他人来说是不正常的,或者不够正常的,但是对于内向者来说,这是他们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方式,在这种平衡中,他们会变得更加放松。

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愿意就此做出改变,并且认为一切责任在于他人,他们不是那种坚定的妥协者,过分关注自我的个性使得他们会产生一些固执的心理。这也是为什么当外界都在批评乔布斯是一位“暴君”的时候,他始终没有做出任何调整,他依然会在办公室里将下属骂得狗血淋头,依然会在电梯里阴沉着脸,然后随时可能开除员工,依然会缺席各种各样的宴会。他不会轻易讨好别人,尽管有时候会敏感地从他人的表情和话语中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一些问题,但他确实不太容易做出改变。许多内向者都会逃避自己的缺点,即便他们有时候非常自卑,但这种自卑与直面缺点是两回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向者身上的一些缺点恰恰是引发外界误解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这些缺点虽然将他们一步步引进舒适区,但也一步步将他们推向困境。走出困境的前提就是走出心理舒适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势必将会承受巨大的社会压力和生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