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节谈到了内向者“不合群”的问题,而这种不合群的表现会直接导致他们被社会排斥,当然这种排斥并不仅仅源于不合群的表现,还源于他们“不主动作为”和“不主动表现”的特征。
内向者通常不善于主动表现自己、展示自己,即便他们满腹才华,即便他们有出众的能力和想要展示的欲望,但是由于缺乏表现的勇气,就很有可能会压抑自己。而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如果人们不能够主动展示自我,就很难指望别人会引荐自己。尽管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只有那些发光最亮的金子才会被人发现,而多数金子则被埋没在地下,与沙土为伍。
考虑到现如今的生存压力和竞争压力,人们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想要把握住更多的发展机会,首先就要表达出强烈的竞争意识和索取欲望。尽管“索取”这个词听上去有些让人不那么舒服,但是每个人都是社会资源的创造者和瓜分者,只有尽可能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人们才能更好地立足与生存。从这样一个层面来说,内向者在社会竞争中的优势相对就不那么明显了(这并非说他们不具备优势)。
在一个不断开放的社会平台上,人们需要表现出更多开放性的特质,这种开放性首先就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完美释放上。
比如那些性格外向的人往往会主动参与团队活动,会主动结交更多不同类型的朋友,他们会想尽办法拓展自己的视野和事业,并且会利用各种资源来铺路。他们善于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并且会主动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只要有合适的平台和机会,他们就会抓住这样的机会来展示自己,并且希望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在公司里,他们会主动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会加强与同事的联系,会主动把握住每一次工作的机会,并且会主动提出工作申请,并接受更高的挑战。在生活中,他们会主动参与各项活动,会积极为团队和群体组织的活动出谋划策,并且努力争取成为团队的核心人物。他们一直这么去想,也一直这么去做。相比于其他人,他们更容易成为团队和群体中表现出众的那些人,因为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其他人会将更多的重要事情托付给他们,并且会告诉他们“这件事让你去做更合适”。
相比之下,内向的人就缺乏这些主观行动的愿望和勇气。他们不太习惯主动向别人提出请求,不太习惯主动去争取机会,无论是在工作当中,还是在生活当中,他们都喜欢将机会让给别人,或者说无意站在舞台中间,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刻意隐藏自己的能力。这种不积极主动表现自己的做法会造成个人能力被忽视、个人身上的光芒被掩盖起来的结果,而这样他们就难以更好地赢得外界的关注。
社会学家也证实了这一点,他们发现许多内向的人都具备强大的能力或者在某些方面表现非常突出,就连一些抑郁症患者和自闭症患者也具有特别突出的才能,可是因为性格原因所以常常会被外界忽略。比如在一家公司里,老板准备委派下属去执行某项任务,其中一个下属比较外向,性格也积极乐观,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这个时候他可能会主动请缨,无论他是否有足够的把握去做好这件事,他都会表现得很主动,并且相信自己可以借助一切可用的资源来达到这个目的。而另外一个下属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即便他有能力去做好这件事,也不愿意主动提出申请,而且他平时对于公司内部的活动参与不够积极,也不怎么表现自己,因此很难衡量和评估他的能力。最终的情况是老板有很大的可能会选择外向的人负责这项任务。
通常情况下,那些不愿意表现自己的人,他们无法完整地展现自己的能力,别人也不清楚该如何给予他们释放能力的平台,或者意识到什么样的平台和职业才真正适合他们,这样就导致很多优秀的人被压制在自己不擅长的职位上,他们对此又不会主动提出申请,从而造成人才的浪费。比如有些能力出众的海归派在工作中经常被分配到一些自己不擅长的职位上,而自己由于性格问题不愿意与上级进行沟通,结果导致自己的工作很不顺心,并且还会被贴上一个高薪低能的标签。实际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没有针对自身的优势与上级进行沟通,因此他们没有办法获得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职位和岗位,没有获得一个施展和释放才能的平台。
不仅如此,许多管理者还会用有色眼光看待内向的人,会将内向的人当成性格古板、胆小怕事、缺乏能力且不负责任的人。在他们眼中,内向的人缺乏灵活的社交策略和办事原则,他们也不具备承担责任的勇气,不具备团队精神和荣耀感,甚至怀疑他们是否具备办事的能力——或许正是因为没有能力才事事都不主动。在诸多误解下,内向者表现和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会越来越少,这也是他们经常容易被他人忽略的原因。
当他人将内向者当作没有能力且没有责任心、荣耀感和团队意识的一群人时,情况就会变得越来越不利,加上内向者本身就不善于表现自己、释放自己,因此无法准确及时地让别人了解真实的自己,无法让别人发现或挖掘自己身上的优势。这个时候,他们会感到越来越压抑,并且会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正在慢慢消失,慢慢被掩盖,而这对于他们对生活的探求会形成很大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