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的人通常不善于展示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他们看上去总是那么冷漠和神秘。但是一切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不同形态、不同时期的社会大都赞美外向性格的优点,大多崇尚外向型的性格,相比之下,内向者更容易受到误解,即便内向者适度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在其他人看来也是非常奇怪的。而内向者通常也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不能正确地理解自己所做出的贡献,有时候他们也会将自己当成异类,并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他们期待找到“正确的方式”来做事,但他们所谓的“正确的方式”与自己的个性又常常是格格不入的。
外向者获得了大多数的赞誉,而这直接影响了内向者对于自己的定位和认知,一些内向者常常无法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天赋,他们甚至会在意外界的眼光,并且为“自己为什么难以融入群体”或者“自己为什么总是那样冷漠孤独”而感到困惑。一个令人不得不关注的现象是很多内向者可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有时候他们享受自己的个人时光,有时候享受思考和冥想的趣味,但是在某些时候会质疑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一种自我撕裂的思维——“我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我应该像其他人一样。”
很多内向的人为自己的个性感到烦恼,事实上他们只是没有认识到自己潜藏的价值和能力而已。在《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作者苏珊·凯恩谈到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性格如同性别一样,是自我认同的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对内向者微妙的偏见导致了对天赋、能量和欢乐的浪费。”毕竟在很多时候,人们更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外向者更具天赋,更有**和能量,也更容易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事实并非如此,内向者同样在这些方面具备优势,只不过自我认知的偏差导致他们不断丧失这些优势。
林先生是一个非常腼腆的人,更多时候他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平时话不是很多,工作中也很少和同事进行互动,因此人际关系比较糟糕,能够算得上好朋友的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这种偏于封闭的状态给他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多年来,他和邻居的关系并不和睦,工作中也难以和同事处理好关系,还经常成为他人取笑和排斥的对象。种种不如意让他变得有些自卑,并开始讨厌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他期待自己能够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他人面前,期待可以改变目前的处境。
事实上林先生是一个工作非常努力的人,在计算机方面技术超群,心思缜密,创造力突出,而这些为他赢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赢得了上司的认同。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个非常可靠的朋友,总是用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亲近的人,总是真诚地面对生活,但他并未认真对待这些优势。
和外向者一样,内向者身上也有很多非常明显的优势,他们拥有的能力与价值往往弥足珍贵,而人们(包括内向者自己)通常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人们应该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应该想办法挖掘出自己的优势。
德国厂商SAP多年来一直都以善于开发内向者的潜力为世人所熟悉,这家公司主要倾向于雇佣一些内向的员工,并且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认知和挖掘。这些员工往往会被安排从事编写代码和产品测试的工作,而这样的安排显然符合他们的特质。
公司内部一位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认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内向者都容易在职场上遭遇挫折,这些人虽然有着出色的逻辑能力,而且在细节方面优势明显,但是由于不喜欢社交,他们难以接近和胜任某些职位,他们甚至都无法顺利通过面试,但不能就此否定这些人的能力和价值。公司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并实现自我价值,帮助他们培养更多的自信。
内向者确实具备非常大的潜力,如果对那些成功人士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内向者,这些人身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质,这些特质在其他内向者身上同样可以看到。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内向者需要建立起更加合理的价值观,需要重新认识自己,或者建立起完善的自我认知系统。在这套认知系统中,他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身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特性,那些常常被认为不好的特点,比如不爱说话、朋友很少、喜欢独处、喜欢思考,经常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经常表现出固执的一面,也正是有思想、对待感情很认真、工作非常专注、原则性非常强的表现。
此外,自我认知还包括挖掘和发现自己一些未被关注的优势,比如内向的人更加懂得深思熟虑,他们做事不会太冲动,懂得谨慎行事。通常情况下,他们会先全面了解相关事件,对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事件的发展走向进行预测,然后制订详细的应对措施,并对这些措施进行审视和评估。总而言之,他们是理性的执行者,轻易不会冲动行事,考虑到他们身上可能具备的完美主义特质,任何事情都会在考虑周到之后才开始付诸行动。
他们还是独立的工作者,尽管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团队,但是更多时候他们更加依赖自己的能力,他们更喜欢给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然后在这个环境当中努力奋斗。对他们来说,独立的空间与独立的思维非常重要,这是他们拥有竞争优势的前提。
而独立性又决定了他们拥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即便没有监督者,他们也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能够自觉地将工作做好,而且会尽量做到非常完美,这样的执行素养是许多外向者不具备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向的人天生就是非常完美的执行者,他们的执行水平往往超过了其他人。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虽然从整体上来说,内向的人由于不善于在公众面前表达,因此在社交上会有所欠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社交能力就一塌糊涂,相比于那些真正意义上的社交恐惧者,内向的人仍旧有自己的社交圈和朋友圈。他们会选定一些固定的人进行交流,这些人通常有素养、有内涵,彼此之间相互信任与支持,大家谈论的话题价值比较高,而且非常有深度,面对这样的人,他们更愿意打开话匣子。
如果进一步挖掘,就会发现内向者更精于计算,创造能力更强,艺术气息也更为浓厚。他们的观察力细致入微,善于把握细节;他们的思想更有深度,可以发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他们的长期记忆能力比一般人更强,他们还是非常出色的协调者和组织者。
内向的人集中关注于个人的内心世界,并对自己的感觉和体验进行反思,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其他人。不仅如此,内向还是一种协调个人内在世界健康的能力,它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很多独立的思想家和伟大的人物都具备这样的品质。
事实上,外向的人并没有像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样完美,内向的人也不像人们所想的那样糟糕,每一种性格的人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每一种性格的人都能够展示出自己独特的魅力,而这恰恰是人们进行自我认知的一个重要目的。内向者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或许需要改变自己身上的一些缺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要以异样的眼光看待自己,更不意味着要求自己的形象做出彻底的颠覆。
心理学家建议内向者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即一个人对自己的思维活动与学习活动的认知和监控,它类似于自我审视的功能,审视的对象是自己的思想及思考模式。一般来说,“我无法完成这件事”“我的性格很糟糕”,这些都属于个人的认知活动,而元认知就是对这些认知活动的认知和监控:“我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能完成这件事。”“我要重新审视和反省一下自己,弄清楚自己的性格是不是真的非常糟糕。”依靠元认知,人们可以跳出自己的思维框架并观察和评估自己的认知活动,评判它们是否合理。
只有当内向者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意识到这些优势从哪里来,最终才能将它们更合理地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