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内向者优势 赵静 586 字 9个月前

内向和外向是性格划分中两种最基本的特征,但是在很多时候,内向者更容易被当成异类对待,被当成毫无影响力的“小众群体”来看待,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也面临诸多的误解,比如内向者没有社交能力,内向者的表达能力非常糟糕,内向者胆小怕事且缺乏自信,内向者常常会失去自我,内向者更容易被失败所困扰……

内向者常常被称作生活和职场上的隐形人,然而他们并非一无是处,如果人们愿意去调查,就会发现在内向型人格的群体当中,出现了一大批社会精英。其中在商界就不乏巴菲特、比尔·盖茨、李嘉诚、扎克伯格、乔布斯、拉里·佩奇这样的精英。而在科学界和艺术界,内向型的人似乎更容易获得成功,如贝多芬、达·芬奇、梵高、诺贝尔、爱因斯坦等。事实上,内向者虽然在表现力方面的确有一定的欠缺,尽管不像外向者那样善于表达自我,不像外向者那样长袖善舞,但是他们也拥有自己固有的一些优势,这些优势同样可以确保他们站立在社会舞台的中心。

目前有关内向者不好的判断,往往并不是生理判断和智力上的判断,而是一种文化判断,可以说正是社会文化的外向型倾向,才导致内向者成为被忽视和轻视的群体,这一现象在西方文化中尤其突出。通常情况下,他们更加崇尚张扬式的表达。

比如美国的文化尤为开放,因此人们的表达方式和行为模式也偏于开放,在他们的文化中,害羞、内向有时候更像是一种弱小的表现,这一点在美国的职场文化及球场文化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在他们看来,主动表达和展示自己,往往是彰显个性的表现,也是精英文化的一部分。而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文化的倾向性是偏于内敛的,害羞更像是一个褒义词,代表了谦逊和礼貌,代表了沉稳和理性,代表了端庄和知性。当然,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及社会交流的增加,害羞者和内向者往往偏于劣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内向者与外向者并没有高低之分,他们只是拥有不同的性格,那些看低和误解内向的人也许并没有意识到内向者身上那些突出的特点,而一些内向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潜藏的能量——由于经常活在他人的误解中,他们也常常感到困惑,也常常迷失自我。

因此人们需要改变对内向者的陈旧观念和偏见,而这正是本书的主旨。作为一本讲述内向者性格的图书,书中通过对内向者的特点进行分析,重点谈到了内向者的优势和潜藏的影响力。本书先明确了性格的区分问题,然后分析了内向者所遭遇的困境及突破局限的一些方式,接下来重点讲述了内向者在社交、职场、商业、婚恋方面的出色表现,如何完美展示和运用自己的优势,最后一章则对内向者潜在的力量做了总结。

本书通过一些有关内向的心理学知识及相关的理论、方法、案例,合理解释了内向者的能量,从而努力引导和帮助内向者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挖掘和发挥出自身优势,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内向心怀偏见,或者对自己产生误解的内向者而言,本书是非常好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