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来的时候,人们经常会见到大雁成群结队往南飞,它们会摆出“人”字形、“一”字形,或者“个”字形的飞行模式。很多人觉得这种飞行模式似乎只是一种巧合,但科学研究表明,大雁的飞行模式是团队协作的一种表现。
在大雁飞行的过程中,最强壮的大雁会飞到队伍的最前方,它富有节奏地扇动翅膀,从而为后面的大雁制造一种向上升起的气流,同样地,第二只大雁也会努力扇动翅膀,为第三只大雁制造上升气流,以此类推,每一只大雁都会为后面的同伴减负。而“人”字形、“一”字形,或者“个”字形的飞行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制造气流,从而帮助雁群节省体力和时间。不仅如此,当领头的大雁感到疲惫时,就会退到队伍的后面去,而第二只大雁会顶上去领导队伍,等到它累了,又会有另外一只强壮的顶替上去。
经过观察和分析,科学家发现大雁通过这种奇妙的合作往往可以减少一半的体力消耗,而飞行距离则会增加一倍以上。如果没有采取这种飞行模式,它们很可能会被迫经常在途中休息,可能整个雁群在冬天来临时也无法顺利抵达温暖的南方。
大雁的飞行模式有一个核心因素,那就是团队协作。这种协作并不是简单的一起做事,也不是简单的分工,而是一种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成就,所有的成员都在为团队的发展而努力,所有的人都具有良好的互补性,这种模式也是一个优秀团队应该具备的特质。
对于管理者来说,一个团队中各个部门、各个成员都不是万能的,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划分,但是这种划分并非要求各部门、各成员保持独立,而是要确保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与合作。一个好的团队管理者善于将内部不同机构、不同职位以及不同人员紧密联系起来,打造一个整体性强且纵横交错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有效地将事业分工和专业职能分工有机结合起来。
比如中国著名的企业家任正非就将华为打造成为一支有效率的合作型团队,许多竞争对手对于华为公司的快速发展感到吃惊,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的营销能力很难被超越。人们刚开始会觉得华为人的素质很高,但对手们换了一批素质同样很高的人,发现还是很难战胜他们。最后大家明白过来,与他们过招的,远不止是前沿阵地上的几个冲锋队员,这些人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后援团队,他们有的负责技术方案设计,有的负责外围关系拓展,有的甚至已经打入竞争对手内部。一旦前方需要,马上就会有人来支援。”
这种评论并没有任何夸大,事实上,且不说在市场上进行竞争,就是接待客户这样的小事,接待人员也可以通过内部信息沟通网络向其他部门和成员求助,大家会发来客户的相关资料,会提前准备好接待专用的车子和贵宾室,会给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整个团队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是大家都不是单兵作战的。
华为公司的这种模式是团队协作的典范,也为团队建设提供了一些思路。对于管理者来说,优秀团队必须具备这种互助的属性,所有团队成员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项工作。团队工作需要通过合作来提升效率,如果说一个人的工作值是5,那么两个人的工作值是否就是10?在团队协作中,最终产生的结果并不是人力资源的简单相加,其效果往往不是5加5,在完美的配合下,通常会产生5乘以5的效果。
那么人们该如何有效地利用团队协作来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呢?这种团队协作通常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整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将全部或者大部分的人力资源调动起来做同样一件事;第二种是整个团队有明确的分工,但是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工作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对于第一种协作形式,人们需要对内部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度,当团队面对难度比较大、比较重要,或者竞争对手比较强势的情况时,为了尽可能保证顺利完成任务,就要懂得运用80/20法则,将大量的人力资源集中在更重要的事情上,确保在这些重要事项上保持优势,并顺利完成任务。比如,许多企业为了同竞争对手争抢市场,会安排大量的人力专注于市场开发,管理者可能会安排比对方多几倍的人手来应对这场竞争,包括动用10倍的人数来拉拢客户,动用5倍的人数进行市场调研。
第二种协作形式更加侧重于分工协作,每个人的工作内容不一样,但是彼此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比如甲的工作会影响到乙的工作,而乙的工作又会对丙的业务形成一种补充。这种相互补充、相互成就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节省时间。比如有的职员非常适合做螺帽,有的人则在生产螺栓,只要进行分工合作,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螺丝。对于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认清每一个人的优势,然后将具有互补性的人进行分配与整合,保障工作效率。
除了要把握好合作的形式之外,人们需要对工作中遇到的局势进行合理掌控,并且确保自己可以寻找到更多更合适的帮手,确保自己的行动能够在团队内部合理分配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