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科,男,高中数学老师。
我和他结婚16年了,我今年40岁,他42岁。
最开始的那几年,我对这段婚姻的感受还是挺不错的,他在各方面都很细心地照顾着我,如同我的母亲那样。但是,近年来,随着我的精神分析师和我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个人意识的某些方面渐渐地复苏之后,我对这段婚姻的感受也在发生变化。
他叫李瑞科,是一个高中数学老师,他是我们这个城市很知名的一个特级教师。他在教学上严谨细致,无可挑剔。每年高考,他带的那个班上学生的数学成绩普遍都很高,所以很多学生家长不断地托关系,要把自己的孩子弄到他教的班里。
他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然后出去跑步锻炼半个小时回来,给我和儿子做好早点,我们一起吃饭结束以后,他就去学校上班。下午他不需要坐班的时候,会早一点回家,把他在午休时在学校附近的菜市场买好的菜带回家来,做好晚饭,等着我和儿子回家以后一起吃。
他没有一个朋友,几乎很少有应酬,所以他的业余时间全部都在家里。以我对他的了解,他也是绝对不会有外遇的那种男人。
老公人长得也很好看,按理说,嫁给这样的男人,我应该是知足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我越来越觉得,我是在和一个机器人一起生活。
他每天晚饭后就到他的卧室里,要么改作业,要么做课件,他总是要忙到晚上11点或者12点,才结束他的工作。工作完成以后,他再开始打扫家里的卫生,我们这套200平方米的两层楼的房子,他可以一直打扫到凌晨1点。
他打扫房间卫生的程序总是固定不变的,这么多年来,我闭着眼睛都知道他在哪个点做哪件事情。
他一般是在夜里11点结束他的工作,这似乎也是有生物钟的;如果是12点结束的话,那一般是第二天要做一个新的课件了。
11:00-11:15,他一般是在一楼拖地,随后上二楼拖地,11:40左右,他开始用帕子抹家具上的灰尘,12:15,他开始刷马桶,12:30,他开始收拾和清洗厨房。随后,他要去杂物间进行一些东西的整理。
在他的杂物间里,堆放着大量我们过往生活里丢弃了的东西。如果是按照我的性格的话,我早把那些东西扔了,有些东西很明显是不会再用到了。但是,对他来说,那是不可能被丢弃的东西,他总是说,谁知道在什么时候会用到这家伙呢?
每天晚上他上床的时间,大约在凌晨1点左右,有时候会更晚。
他这个夜里打扫家里卫生的习惯,并不是一结婚就有的,那个时候他还没有这么教条。
这个习惯出现的时间点,我记得不是特别清楚,大约是在他职业生涯上出现一次低谷的那一年开始的。
那年高考,他那个班的学生成绩创了他职教生涯的最低纪录。他慌了,不断地找原因,我看到他人都瘦了许多。
从那以后,他开始在夜里11点以后打扫家里的卫生。这个习惯已经成为他入睡之前的一种仪式,他不做,就没有办法入睡。
我们曾经找过家政定期来家做保洁,但是,每次保洁走了以后,他都要去检查保洁的工作,而且总是能够找到保洁马虎大意的地方,找到一些工作上的疏漏。所以他就决定亲力亲为来做家里的保洁工作。
说实话,一个中学教师的工作有多繁忙,我是看在眼里的。我看到他这些年有早衰的征兆,头上出现了不少白发,加班工作到半夜,还要打扫卫生,我知道他很不容易。
而且,他每天晚上在家里这样大动干戈地打扫卫生,也影响到我和孩子的睡眠啊。
最开始我对他的这个习惯是抵抗的,因为我有早睡的习惯,我一般在晚上10点上床睡觉。后来我也根据他的工作规律,把入睡的时间改成了晚上的11点,因为我很希望他可以陪伴着我入睡。
但是,从11点再延长到1点,这不是我的生物钟能够接受的。所以,我和儿子要求他先收拾一楼,因为我们都在一楼睡觉。
自从他这个习惯开始以后,我们夫妻几乎很少同房了,因为他上床的时间,我一般早就睡着了。而且,自从他开始在半夜打扫卫生以后,他对性的需求也几乎没有了。
我一般不会主动地去跟他要求同房,而且,我们每天晚上似乎在玩时空交错,我总是碰不到他,他也总是遇不到我,我们就连**的共同时间点都没有。
以前,他有在早上醒来时和我**的经历,但是,自从他开始在夜里打扫卫生,他早上醒来以后,就再也没有精力和我**了。而且,他计划6点起床要做什么,那可是如同军令一样的、雷打不动的一条“铁律”,如果早上醒来还要和我**的话,他这条“铁律”就可能被破坏掉。而这对他来说,是一个不能允许发生的错误。
我有无数次对他说,“你不要在晚上打扫卫生嘛,那会影响你的睡眠,影响你的休息,影响我们大家的节律……”当然,最重要的是还影响了我们的夫妻生活。但是,这句话我没有说出来,不知道为什么,我并不想提到这个。
但是,我的话,甚至儿子的话,对他都没有丝毫的撼动,他依然如是,日复一日地为他的工作和这个家的生活“卖命”。
我并不是不想去协助他做点什么,但是,我发现,不论我试图做点什么,最后的结果都可能是他不满意的。比如,我去买菜回来,他会说这个菜没有虫眼,不健康,或者这个菜不怎么新鲜了,或者就是我买贵了;我如果要弄饭吃,他会说,我放的油多了,我放的盐多了,我炒的菜火候不对;我如果去洗碗,问题多半是担心我放洗洁精多了,清洗的次数不够,仿佛他下一次再用到我洗的碗吃饭会中毒一样……
所以我在家里,几乎是什么事情都不做的。这倒是很符合我的需求,因为我在我的原生家庭里,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我已经养成了习惯于被别人伺候的大小姐性格了。老公这样对我,我也乐得清闲。
有时候看得出来他也很累很累,我也会于心不忍想去帮他,但是人家绝对不会给我机会,仿佛我无论怎么做,都只是在给他添麻烦一样。有几次我洗完碗以后,看到他还进厨房收拾了一段时间,我甚至怀疑我洗过的碗,都有可能被他重新再洗一遍。所以我很快就明白了,是他需要去那么做的,那是他的需要。不是我狠心和自私,是我真的没有介入他的预设模式中去的可能性。
还有,每次寒假和暑假,我们一家人自驾出去旅行,对他来说,也会被他变成一个公式。
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呢?就拿上次我们去腾冲玩来说吧:从我们家出发,几点可以到哪个地方,然后在哪一家饭店进餐,餐后还可以赶路多少公里,然后会在哪一家酒店住宿……他都会提前一个月安排好,在网上就把费用都支付好了。问题是,计划不如变化快,我们常常会有一些临时的调整,而这些调整每次都会让他心力交瘁,要么对我们母子俩说话阴阳怪气的,要么直接就生气不理睬人了。
当然,如果一切顺利,就按照他预定的时间和行程去走了,我心里始终还是觉得有哪点不对劲。我喜欢在旅行中可以自由发挥,遇到哪个地方好玩就多待一下,不要有一种紧迫感,好像旅行是为了完成某个计划和目标而去做的事情一样。
而我这样的理念,在他那里是行不通的,他无法理解一个人怎么可以这样随性,如果一切都不能按部就班,对他来说,是一件会让他非常不安的事情。所以我还是能够明白让他接受随心所欲有困难,我试着让儿子和自己尽量去理解他。
当然,和他一起出门也有很惬意的地方。那就是,我几乎不用动任何脑筋,他会把我们母子俩的一切事务安排得妥妥当当,我们只需要玩就可以了。他是我们的司机,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还是我们的保姆。
旅途上遇到的朋友会很惊奇地夸我,说我们出门带的东西很齐全,我怎么可以考虑得那么周详,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其实那些东西都和我无关,那是我老公的功劳。你知道吗?每次我们出门,电吹风、风油精、洗护用品,甚至晾晒衣服的绳子……一系列的出门必备,他都会巨细无遗地考虑到,儿子在路上爱吃什么零食,我在路上有哪些东西是必须带的,其中包括我用的卫生巾的牌子是什么,他都从来没有弄错过……
这些地方常常显示出他对我们的在乎,但是我很奇怪的是,在另外一些地方,他脑海里又常常没有我们的存在。比如说:路上碰到一个地方非常有趣,我们想在这个地方多停留一下,他是不会允许的,因为他有既定线路和时间计划安排,如果我们把哪一个计划打乱了,意味着他的旅行方案要全部从头来过……
所以,其实我们的旅行更像是在赶路,在完成计划,我们匆匆忙忙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然后又匆匆忙忙离开那个地方前往下一个地方,好像只是让他过开车瘾一样,这种感觉让我和儿子很不爽。每一次旅行完,都不想再和他一起出门了,但是到下一次旅行来临时,我们又会忘记这种感受,继续和他一起出门。
每次出门,他都会带一两本书,我对他说:“出来玩,你就好好地放松一下你自己,平时你就够拼的了,出来都还不放过自己啊。”但是他不会听我的,而且我也有一种感觉,他很害怕浪费时间,比如偶尔堵车,在路上堵上几个小时之类的,他就会把书拿出来看看,路通了以后,就叫我来帮他开车。
我和他在一起这么多年的感觉是,他在厨房的时候,很像是我的妈妈,我妈妈就经常在厨房里忙碌,为我们姊妹几个弄好吃的。所以,每当他在家里很勤劳地做着各种家务的时候,我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被照顾着的小孩,被爱包围着的小孩,很温暖。
但是,在另外的时刻,他又如同是一个我不熟悉的人一样。比如,每当我回家,对他抱怨我们领导在工作安排上有不公平的时候,他就会否定我的感受,然后给我讲道理,说领导这样安排自有他的考虑之类的。那个时候我很烦躁,我不需要他给我讲道理,我只需要他认可我的感受就好了。
最让我对他不满的,是他对待儿子的态度,他时常给儿子讲道理。在他讲道理的时候,我觉得他面目可憎,毫无温情,只是一个机器人。
他有许多规则需要去遵守,比如,每天我们一家三口好不容易坐在饭桌上了,儿子就会开始喋喋不休地说他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这个时候,他就要禁止儿子在吃饭的时候讲话,儿子有时候忍不住还是要说,他就会用筷子去敲儿子的头。
我私底下跟他说过,孩子一天的时间,基本上都在学校,每天回家和我们相处的时间很少很少,能够聊天的时间更少,吃饭的时候难得能坐在一起,为什么你要阻止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讲话?
他说,吃饭就应该专心吃饭,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
还有他对儿子有很高的学习成绩上的期待,儿子也在他的学校上学,我感觉,如果儿子的成绩不好,似乎会影响他在学校里的名声一样。所以他对儿子的游戏时间严格控制,导致儿子对他越来越逆反,也越来越不爱学习了。这学期,儿子的成绩下滑很严重,他找儿子谈过几次话,儿子都不怎么搭理他……
关于儿子的学习问题,我也和他交流过我的看法,但是都没有用。他本身就是做教育的,他有无数的教书育人的成功经验,他有他自己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并且觉得那就是最好的。
但是他忘记了,在班上他面对的是他的学生,在家里他面对的是他的儿子,这个身份是不一样的,从而导致儿子对他的叛逆。一个叛逆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去听他的道理呢?
在学生那里,他只是老师;在儿子这里,儿子需要的不只是道理,儿子还需要爸爸懂他。如果爸爸不懂他,再多再好的道理,他也不想听,因为儿子对爸爸也有一个期待。
他是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大学的高才生,但是,面对人性这样复杂的方程式,他显然还是停留在简单计算的阶段里。所以,我越来越不愿意和他交流了。我甚至感觉到,我在这个关系里是不存在的,虽然他把我们母子俩的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我们的心思他看不到,我们的情绪他是忽视的……
最近这两年,我越来越看清楚我在这段关系里要的是什么,要到的是什么,要不到的又是什么。我在思索,我为什么会在这样的关系里待了16年,我还愿意停留多少年?对我们的关系,我越来越感觉到疲惫,不知道还有没有修复的可能。
对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解读与调适
(1)
在这个故事中的李瑞科,就是一个典型的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
我们先来看看强迫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这是一种沉湎于秩序、完美以及精神和人际关系上的控制,而不惜牺牲灵活性、开放性和效率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之下,表现为下列症状中的4项(或更多):
①沉湎于细节、规则、条目、秩序、组织或日程,以至于忽略了活动的要点。
②表现为妨碍任务完成的完美主义(例如,因为不符合自己过分严格的标准而不能完成一个项目)。
③过度投入工作或追求业绩,以至于无法顾及娱乐活动和朋友关系(不能用明显的经济情况来解释)。
④对道德、伦理或价值观念过度在意、小心谨慎和缺乏弹性(不能用文化或宗教认同来解释)。
⑤不愿丢弃用坏的或无价值的物品,哪怕这些物品毫无情感或纪念价值。
⑥不情愿将任务委托给他人或与他人共同工作,除非他人能精确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
⑦对自己和他人都采取吝啬的消费方式,把金钱视作可囤积起来应对未来灾难的东西。
⑧表现为僵化和固执。[1]
(2)
强迫型人格障碍是怎么来的呢?
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这类人很明显地表现出和肛欲期固着相关的特征来。比如积攒东西、吝啬、遵守规则,等等。
我倒是觉得用行为主义的条件反射理论,就可以很简单地解释强迫型人格障碍的来源。
就拿李瑞科的成长经历来说吧。
他爸爸是当地的一个领导,对妻子和孩子们是充满了爱的,但是爸爸的性情很暴躁,只要孩子没有按照爸爸的标准来做事,爸爸就常常不问青红皂白,暴打孩子们。李瑞科的几个兄弟姊妹,无一幸免,只是爸爸在打女儿的时候,会手下留情一些而已。
爸爸不仅是暴打孩子,也时常暴打自己的妻子,所以,在孩子们被打的时候,妈妈一般不会去保护自己的孩子。李瑞科常常被爸爸打到屁股开花或者筋骨损伤,几天都不能去上学的程度。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对于犯错有一种很恐惧的心理,所以他要时常反复地去检查自己有没有犯错,有没有达到权威所要求的标准。李瑞科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地体现了完美主义的特点,他会反复地去想,这个细节上要怎么去讲解,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难点。所以,当别的学校的老师来旁听他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于他的备课水平都是惊叹的。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条件反射:犯错——挨打——爱的收回——恐惧——害怕犯错。
另一种解释认为:儿童在其为挣脱父母控制而获得独立的斗争中,会形成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为了防御这种冲动的威胁,儿童会对其加以否认和内化,从而在行为上表现为过于严格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逐渐成为一贯甚至是终生的行为模式。[2]
有一次,瑞科在看见爸爸再次暴打妹妹的时候,有一种冲动,那个时候他已经读高中了,他已经学习了武术,并且学得不错,他有力量了,他很想上前去和爸爸对决,然后保护妹妹不再被打。但是他很清楚,他一旦动手,爸爸很可能不是他的对手,他会把爸爸打成什么样呢?他感觉到他的拳头已经握出了清脆的声音,他正准备出手的时候,外婆拉住了他的手……
他出现每天晚上打扫卫生的习惯,是在他所教的那届学生成绩考差了以后。其实那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类似“犯错”一样的事实。这个事实的背后,会有一种想象中的“被打”,在想象自己会遭遇这样的对待的时候,他知道他的条件反射是还击对方。但是,这个对方如今已经是一个虚弱的老人了,而且,恪守孝文化的他也不可能对父亲做出真正出格的行为来。那么,如同“赎罪”一样打扫卫生,是否是一种他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让他觉得“安全”的缓解焦虑的方式呢?
同样是被打的孩子,为什么有一些成了边缘型人格障碍者,有一些成了冲动型人格障碍者,有一些成了强迫型人格障碍者,而另外一些则会成为回避型人格障碍者呢?
他们的亲子互动模式可能是这样的:
边缘型人格障碍:暴打+溺爱+喜怒无常。
冲动型人格障碍:暴打+羞辱。
强迫型人格障碍:暴打+赏罚分明+控制。
回避型人格障碍:暴打+忽视。
当然,上面这些只是我的一个推测,但是我很喜欢通过这样一些关于人格来源的亲子互动模式组合,来预测一下怎样的亲子互动模式,可能导致一个人的人格会有怎样的呈现。
(3)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的整套行为模式都好像是在打哑谜,实际上他们也是在表达,只是更像是一种“行为艺术”,而且是一种很抽象的行为艺术。
人格障碍谱系上的这些人的言行,都像是在打哑谜,症状就是他们的谜面,症结就是谜底,可是,你读懂了吗?
李瑞科反复打扫卫生的行为,在述说什么?我很在乎你们,我要把家里收拾好,因为我的爸爸是一个很讲究卫生的人,所以我的妻子也一定是这样的。我不管再累再忙,也要把你们照顾好,希望你们不要抛弃我……
我要把我的教学质量搞到最好,我不希望别人对我不满,对我不满,通常是“暴打”我的前奏。每一次被打,除了身体上的疼痛,还有精神上被否定和被抛弃的痛楚,我不喜欢这样的感觉。所以,我动点脑筋算什么呢?我加班加点又算什么呢?总比“被打”的待遇要好一些嘛……
这里的“被打”,已经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了,比如如果教学质量不高,有可能被校长嫌弃和批评,有可能被学生家长嫌弃和鄙视,有可能被学生否定和不满……当然,这都是童年期创伤累积带给李瑞科想象世界的东西,并不是真实世界中会发生的……
他们看起来顽固和无法沟通,实际上,他们是拼命捂住自己的衣服,害怕被打时直击体肤的胆小的孩子。
(4)
和强迫性神经症的区别。
这两个病时常共病,大约有40%左右的共病率,但是,这两个病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最简单的区别就是:强迫症是自我很不和谐的,他对他的症状非常痛苦,很想摆脱。
而强迫型人格障碍病人是自我和谐的,他没有觉得他每天晚上打扫卫生有什么问题,是他的妻子和孩子觉得有问题,他本人是安之若素的。
(5)
如何调适?
①学会表达感受。
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最大的困难是很难把内心的紧张和焦虑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往往通过行为来表达,有时候又通过强迫性思维来表达。
②学会倾听。
他们也会和人交流,但是,他们在交流的时候只有自己这一方的观点,而不想去听另外一方的观点。这样的武断和专横,像极了当年他们那严苛的父母。他们也学会了以这样的方式来和身边的人对话,而每当这样的对话一开始,就难免遭遇结束或者被冷落的命运,所以,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的生活,就如同一个话题终结者一般。他总是在自说自话,他以为别人在和他对话,实际上没有人听他说话,他是一场热烈对话的孤独参与者。
③学会“犯规”。
他们似乎是背负着一个规则的壳在行走的人,这样的规则限定下的他们,自我感觉十分安全,但是,他们是以失去更大范围的自由为代价,来换取一个井底的小范围内的安全。所以,学会“犯规”对他们很重要。
只要有过一次“犯规”,并且发现“犯规”的后果完全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他们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就可能有一个很大的改变。
[1]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著,(美)张道龙等译:《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5),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版。
[2]钱铭怡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0月版,第3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