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再来看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特征。它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归结为如下这几点。
第一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呢,就是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把事物不仅是理解为实体,而且要理解为主体。也就是实体就是主体。反过来说,主体本身也就是实体。这个观点,在他的哲学体系里面,我们要牢牢地把握,这是打破我们传统观念的一个突破口。我们传统观念都认为,主体代表能动性,但它后面总要有个基础,就是说,一个能动性的东西,它的这种能力,必须要有个基础,比如人要有肉体,才能够思维,人的思维是寄托于他的身体之上的,人的精神要寄托于大脑嘛。任何东西要表现出一种能力,它都必须要有实体在后面作为它的基础。这是我们日常的观点。包括唯物主义观点,以及以往的唯心主义观点,有很多都是这样。但是黑格尔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要把实体同时理解为主体。你不要把主体只看作是实体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可以起作用,也可以不起作用。我们说一个实体,它有能动性,另外一个实体没有能动性,那么这两个实体就不一样了。但是,按照黑格尔的看法,这样的实体不是真正的实体。真正的实体是什么呢?真正的实体就是能动性,就是主体,就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不是以别的什么东西为基础的,它本身就是基础。反过来说,一切所谓的基础、所谓的实体,都是由这种力量构成起来的。这个在康德的自我意识本源的统觉那里,已经有所暗示。自我意识的统觉,你说先验的自我意识,它是一种能动性,那么,它的基础何在呢?它本身不是基础,它本身没有基础。它就是一种能动性。但是康德还是留了一个尾巴,就是说,它有基础,那就是物自体,自我意识背后的那个我是物自体,只不过我们不能认识。但是这个自我意识是由它产生出来的一种能动作用。而黑格尔把物自体砍掉了,那么剩下的这个自我意识呢,它就是实体,它没有什么基础了,它本身是其他一切的基础。所以把一种能动的活动作为基础,可不可能?这是要我们改换思维、改换头脑的一个关键的思路。我们如果把握不到这一点呢,我们就理解不了黑格尔。通常认为,先有实体,然后这个实体才表现为它的主体性,这个时候我们才能把这个实体称为主体。它有能动性嘛。但是,按照黑格尔的说法,是颠倒过来的。所谓实体,是由这个主体建立起来的。这在康德那里已经有了,客观世界是由主体建立起来的,本来没有。本来如果有的话,也是物自体,我们认识不了。凡是我们认识的对象,都是由我们能动的主体力量所建立起来的。那么这就是一种能动的辩证法思想。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万物之本,运动就是万物的存在。所以他的辩证法,他的辩证逻辑呢,不再是局限于形式逻辑的那种概念、判断、推理,那种外在的形式推论,而是万物的自己的运动。万物都是实体,为什么呢?并不是它有一个存在者在那里,有一个东西在那里。并不是的。而是因为万物自己运动,有一种能动性在那里。是自我否定的,有一种否定性在那里。最开始是一种自我否定性。存在就是一种自我否定的活动。我在下面还要讲到,黑格尔的存在就可以理解为一种决心。不是一个存在的东西。存在是一种活动,是一种在起来、存在起来的活动。以这个为前提,才能理解其他的一切。所以他在这个里头已经包含一种生命哲学和存在主义的因素了。现代的哲学家用存在主义解读黑格尔,发现里面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最主要就是在于这一点,就是把实体从根本上理解为主体。主体才是真正的实体,除了主体以外,没有实体。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点,黑格尔的逻辑学,我刚才讲了,它里面包含有非理性主义的因素。它的逻辑当然也是逻辑,是逻辑就可以理解,就可以推论,就有规律可循。黑格尔的逻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你只要掌握了他的那一套规律,你可以从前一个范畴推出后面一个范畴,哪怕你不看他的书,你闭上书,你也可以推出来。只要你掌握了他的规律。但是这一套规律不是形式逻辑的规律,而是一种非理性的东西的规律。它的骨子里头,它的背后最深层次的东西,是一种非理性的东西。就是我刚才讲的努斯精神,那种自动性的东西。自动性的东西,自发的东西,本来是不可理解的,努斯的那种冲动,那种能动性,是不可理解的。你如果一旦理解了,它就不是的了。自由的东西,你一旦能够解释它是因为什么什么,那它就不是自由了。它因为什么什么,那就是被决定的了。真正自由的东西是非理性的东西。但是黑格尔尽量地把它们变成在逻辑中的一个环节。当然你是自由的东西,从根本上来说是自由的东西,但是并非完全不能把握的东西。如果一讲到非理性,我们就说,那你就不要说了,这是学不到的了,你只需体会到,你就要凭感悟了,你要凭感悟,你就要有慧根了。感悟不是人人都能感悟得到的,要有天才啊,你没有慧根,你想破脑子也想不出来,这个就没有办法教了。黑格尔在课堂上讲课,底下这么多人,哪个有慧根,你把别的人都赶出去,把有慧根的留下来。黑格尔不这样做,他是向一切人类在那里讲他的道理,通过逻辑来讲这些道理。就是说,慧根也好,感悟也好,在以前的非理性主义、神秘主义那里,都是不可教的,但是在黑格尔这里,都变成可教的了。只要你有逻辑,只要你有理性思维能力,甚至于只要你有形式逻辑的推理能力,只要你有计算的能力,1+1=2,你不是一个白痴,哪怕你的思想很平庸,你没什么天才,没有天分,也没有慧根,缺乏感悟能力,但是只要你能够把握最平常的东西,你就能够进入到他的逻辑学体系中去。所以,他的逻辑学,有的人认为不足为奇,像罗素就讲,黑格尔的逻辑学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么个三段式嘛,正反合嘛。当然很简单。他给你一个简单的线索进入到他的体系,但是每一步你都要体会的。所以说起来很简单,进去很简单,但是你要出得来,是不容易的。你出得来,你确实还要有一点慧根或者是感悟能力。真正要体会到他,要有感悟能力。但是黑格尔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那种不可进入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可以进入的东西,他有一个线索引导你去感悟,启发你去感悟。应该说每个人潜在地都有感悟,都是有慧根的,佛家讲人人都可以成佛嘛,顿悟成佛。现实中当然是有慧根的人才成了佛,但是原则上是人人都可以成佛。但是如何成佛,佛家只能依靠慧根。慧能禅师,什么知识都没有,但是他有慧根,他就可以成佛,成为禅宗的大师。但是黑格尔给人一个线索,不是那么玄而又玄神秘莫测的,你跟着我走,我告诉你怎么去体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就是说他的逻辑有它的规律,正反合,三段式,圆圈式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这是一个感悟的线索。我们读黑格尔的书的时候呢,很多人问我有什么诀窍啊,我读这个地方读不懂了,有什么诀窍。我当然说没什么诀窍,你读不懂,去读就是了。但是有一点小窍门,什么小窍门呢,它是三段式嘛,你这个地方读不懂的时候,你可以参考下一个三段式相同位置的那个概念。或者你翻到前面,参考一下相同位置上,前一个三段式中那个相同位置上的概念。你把所有的三段式的同一个位置上的概念参照着来看,恐怕就更容易理解了,更容易看懂了。通过这种参照,当然你知道,前一个三段式和后一个三段式在层次上是不同的,那么你一方面既读懂了这个地方,你也就把它们的层次关系搞清楚了。这个是很方便的。我们读黑格尔的书的时候呢,不妨采取这样一种方式。所以罗素讲他的方法很简单,也有一定的道理。看起来很庞大,什么都包括了,天上、地下、人类、社会,历史、精神,但是呢,无非就是三段式、正反合、圆圈式的进展。每一个三段式,亏他想得出来,他都可以把它归结到某一个环节上面来。正题,或者是反题,或者是合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上面来。这是第二个特点。
第三点,就是他的三统一。所谓三统一就是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的统一。逻辑、认识论和本体论自从古代亚里士多德以来,就是哲学所讨论的主要的内容,形而上学所讨论的主要的内容,就是一个逻辑,一个是认识论,一个是本体论。当然最主要的,古希腊主要是本体论,近代主要是认识论,那么现代呢,开始探讨语言,纯粹逻辑。这应该是形而上学本身的三个主要的问题。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有,但是亚里士多德还没有把它严格区分开来,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是混着的,混在一起的。他谈逻辑的时候就是谈认识论,谈认识论的时候就是在谈本体论。它们没有被严格区分开来。亚里士多德以后呢,人们开始把它们区分开来了。但是又分得太机械了,分成了几个领域,互不相干。到黑格尔这里呢,又把它们重新统一起来。但这个统一起来,不再是亚里士多德的那种混沌一体,而是有非常明确的分工,分工而又合作。首先是逻辑,但是这个逻辑本身就是本体论,它就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虽然具有本体论的意义,但是它还没有展开为整个宇宙的本体。它也有认识论的意义,但是还没有展开为人的认识。或者它只是上帝的认识。所以他的三统一呢,是在他的整个体系里面逐步展开而形成的统一。用这种方式,他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按照恩格斯的说法,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另外一个是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在黑格尔那里都通过三统一的方式解决了。在他那里,思维和存在是一个东西,存在本身就是客观思维,所以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呢,不过是一种思维而已。那么思维既然就是存在,它当然可以认识存在,认识论和本体论同一。由这种方式,黑格尔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是一致的。我在逻辑中,在思维中——以往的逻辑都是在思维中,思维的规律嘛——所发现的东西其实就是外部世界的历史的规律,而外部世界的历史的规律,几千年以来人类历史发展的理念,体现出了一种逻辑,体现出了一种规律性。这是黑格尔的一大发现。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发现了有一种逻辑规律,这是他的一大发现。以往人们认为历史的东西没有什么规律,历史是偶然的嘛,历史都是人们任意造成的,那能有什么规律呢?你能够算命,他的自由意志在这一瞬间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吗?特别是那些英雄,那些皇帝,那些国王,他们一举一动,都会改变历史。那么你能算定他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吗?这个没办法算的。但是,按照黑格尔的观点呢,其实他们并不是那么自由。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要服从一种历史中的理性。他不服从历史中的理性可以,但是历史会惩罚他。他只有服从了历史理性,他才会成功。这种历史理性的思想,是黑格尔第一个提出来的。在以前,康德也有历史的合目的性的发展这样一种思想,但是康德认为这个不是理性,这个是一种反思的判断力。当然它也借助于理性,但是它本身是一种反思的判断力。只是一种设想,只是一种猜测,只是一种象征。历史本身没有什么规律,只是好像有一种目的。只有到黑格尔,才提出了历史本身有它的规律,那就是历史理性。这就产生了黑格尔的整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思想是客观的,理性是客观的,在历史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历史中的那些思想,那些逻辑。这是他的客观唯心主义。
最后,由这样一种客观唯心主义,黑格尔形成了他无所不包的《百科全书》。他的主要代表作称为《哲学百科全书》,也叫作《哲学全书》。就是说,天上、地下、历史、过去、现实、人类、社会、精神,各种各样的,万事万物,无所不包,全部在他的《哲学百科全书》里面包含着。我们今天的所谓百科全书也就是这样,凡是人类的知识,在百科全书上面都有记载。黑格尔自诩为《百科全书》,那么就是说他的这个《百科全书》里面,什么东西都可以找到它的根据。当然它不是以词条展现出来的,而是以原理的方式。当然一个人不可能有那样大能量能够把一部百科全书包下来,百科全书都是多少人合作的成果嘛。但是这些原理,万事万物的原理,都在他的《百科全书》之中。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百科全书。这个是当时公认的,马克思恩格斯都把他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只有古代的亚里士多德能够跟他相比,所以他们曾经把亚里士多德称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那么黑格尔就是当代的亚里士多德了。亚里士多德据说写了400多本书,加上他指导他学生写的,一共有一千多种。在当时的知识面上,什么东西都在他那里尽收眼底,都在他的书里面表现出来,这个是只有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在近代呢,只有黑格尔。黑格尔以后再没有了。黑格尔以后,人类知识大爆炸,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把所有的知识都纳入到自己的体系里面,尽收眼底。黑格尔有这个特点,他对当时那种尖端科学,包括数学领域里面,他都有很深的造诣。我们看《逻辑学》第一卷存在论谈量的范畴的时候,大量的数学方面的知识,那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后来马克思读黑格尔的《逻辑学》的时候,读了很多数学的书。要对黑格尔的数学思想进行评价,唯有马克思可以做到。其他人都做不到。因为凡是搞人文科学的,不是搞数学专业的,哪有那么高的数学修养,没有,不可能有。数学家呢,又没有人文修养,哲学修养。那么,黑格尔、马克思以后的今天,更加没有了。今天的知识,不是任何一个人能够凭自己单个人的头脑尽收眼底的。而黑格尔当时就有这个能耐。数学、物理学、化学、电学、磁学、热学,包括生物学,当时的最高发展水平,他全知道。当然有些观点是错误的,他还跟牛顿他们那些人争论光学理论,太阳光究竟有七色还是怎么样,他认为不是七色,太阳光是单纯的,是白的。当然他是错的。但是他毕竟在那个时候能跟那些顶尖级的人物进行讨论,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知识水平在当时达到了顶尖的层次。
那么他这个《百科全书》呢,首先是逻辑学,概括一切。逻辑学可以说是他的方法论,涵盖一切。那么其他的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呢,被称为应用逻辑学。当然他这个体系呢,有它固有的矛盾,就是后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来的,就是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他的方法是辩证的,革命的辩证法,批判的辩证法。但是它的体系最后失去了批判性。也就是说他的体系封闭起来了,他的体系最后达到了封闭,那就达到了一种保守了。就是说再不能容许辩证法进一步地发展了,给后来的辩证思想的发展设立了一个界限。所以后来的人要发展,就纷纷冲破他的体系,包括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马克思这些人,都是冲破了黑格尔的系统,才能把他的辩证法进一步继续发展起来。所以黑格尔体系中有体系和方法的这样一种根本的矛盾。因为他把他的体系看作是上帝、绝对精神、绝对真理本身的发展,上帝的自我意识在黑格尔的头脑里面达到了。那你岂不是把自己当作上帝了?你的思想就是上帝的思想,上帝在你这里达到了自我意识,那别人都不要活了,后来人都不要思想了,就看你的书就够了。凤凰卫视说,我们所有的人都读李敖,李敖读书读得最多,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我们就读李敖就够了。在当时就是黑格尔读得最多,我们都不要读书,我们就读黑格尔就可以了。那哲学思想就停止了,所以他必然会被人们所超越,这个是他的命运。这是他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