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地”与“球”的魅力(1 / 1)

德清清地流 何建明 4754 字 6个月前

德清是从地上起步和开始行走的。

它的面积其实很小,但德清人的心胸却异常宽阔,因为他们站在一块很小很小的地盘上,却想着世界上的大事。这种胆量和气魄,让他们的起点与决策高度很不同于一般县市。他们秉承或者发扬了浙江人的气度与风格:脚踏实地,放眼世界,干前人从未干过的事,做全世界第一的伟大业绩……

德清人的这一点高瞻远瞩、开阔胸怀,让人敬佩与敬仰。

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德清,是从“地理信息小镇”起步的。而最初我听说这个名词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高度怀疑:仅凭你区区德清,就想一厢情愿“独揽”地球、拥抱我们可爱的星球?不是痴心,就是有点妄想……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估计许多一开始不了解德清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想法。后来发现,抱有偏见的是我们自己:德清和德清人就是轻轻松松、严严实实地拥抱住了地球,亲亲切切地将希望和未来的辉煌事业牢牢系在了我们这个飞速发展、日新月异的星球上,并且已经取得卓然成就——一个全面发展、整体进步、美不胜收的德清!

“地理”二字,并不是“潮”词,在我们读小学时就知道了它的含义: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我国古老的《易经》中就有这个词。在科学领域,地理学也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关于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与他所处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如此古老和并不太神秘的学科,为何成为德清复兴的切入点,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你今天来到德清县城,最快进入你听觉和视觉的两样东西,都与地理有关,而且已经有些非“小县城”所能扛起来的大概念:一是那座美轮美奂的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会址的球体建筑;二是随处可见的地理信息经济业态……

疯了?!想入非非吧?!最初我听说和看到德清这两个概念,内心产生强烈的质疑。想想:德清有何超越和能盖在世界之前面的“地理”优势?山川?莫干山虽美,但如果与中华五岳比,还是不能相提并论,更不要说与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日本的富士山等世界名山比;下渚湖和百亩漾确实也很美,但与天山天池、太湖、洞庭湖比,相差也是甚远。然而,德清人就是比他人敢想敢为——要干就干“大地”的产业,要想就往“星球”上畅想……

他们竟然想成了,而且干得相当精彩和成功!

认识,决定高度;意识,决定方向。站在有限的土地上,想着世界的大事,这是需要魅力和远见的。

而德清主政者和德清精英们,甚至是普通百姓,他们的认识和意识,令人吃惊与感叹:原来他们的心头,一直抱有“只怕想不到,不怕干不好”的信念。这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精神!

地球就是这样在转动。人类原本这样在前进。从德清人清醒地意识到不能落后、不再犹豫的那一刻起,他们的步伐变得坚定和铿锵,目光里充满着对所有希望的事业的向往与迷恋。

陈建国,这个人的名字,在德清如雷贯耳,正是因为有了他,才有了德清今天的地理信息小镇、地理信息经济业态及联合国元素。

一块好的土地,加上一个重要人物的出现,伴随着的可能就是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德清大地上涌现出“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产业+数字化+智慧城市+人工智能+N”的革命,而这场革命其实才刚刚开始……

必须说,对德清而言,陈建国是个福星。但他却说:“我得感恩德清,是这块土地给了我生命和行走祖国大地的双脚……”原来,陈建国的父亲从杭州到德清工作,从此就在德清扎了根,所以陈建国刚从一线岗位上退下,就把家安在了风景如画的德清。

说德清人高智商是有道理的,他们在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时没有“想入非非”,而是与其他睿智的浙江人一样,脚踩的地方特别实——或者初始看来,似乎还有些“笨”。因为陈建国最早被德清人认知的是他的“测绘”身份……

测绘?测绘是干什么的?有人奇怪地问。

就是丈量地球,有人说。

丈量地球跟我们有啥关系吗?

太有关系了!就像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皮肤颜色……

原来地球也跟人一样啊!

那当然!“丈量”清楚地球是啥情况,我们就能干些有意思的事情……而浙江地盘上的山川河流、地理地貌、边边角角,陈建国和他的团队全晓得!

厉害!可这和我们德清发展经济有啥关系吗?有人虽敬佩,但又有些弄不明白。

当然有关系了!想一想:现在不是信息社会吗?信息不就是经济、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财政收入吗!

对啊!信息社会里,谁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充分,赚钱的机会就越多。我们现在有些事情做得不够好,就是信息没全掌握住。

对呀!知道陈建国他们的“地理信息”是啥意思吗?

啥意思?

就是地球上的信息他都可以知道,就是能够站在天上看我们这个针尖儿一样大的德清,看整个浙江省、全中国,甚至全世界……

有那么厉害吗?

有啊!听说过遥感技术吗?就是通过放到天上的卫星往地球上那么一扫描、一拍照,就把地面上的东西全给弄清楚了!

原来如此啊!快请陈局长到我们德清来呀!

弄明白“测绘”和“地理”是怎么回事后的德清人激动和兴奋起来,他们恨不得立马将那个身在省城杭州的“德清人”陈建国请到莫干山,跟他好好“咬咬耳朵”。

想与陈建国“咬耳朵”之时,其实陈建国已经悄悄地来到了德清,当然他并没有去莫干山欣赏美妙的风景,而是脚踩着一条条绿色山道和乡间田埂……“2010年,我们省里原来的测绘局,根据机构改革和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跨界融合,名称也改叫为‘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在全国同行中率先将传统的测绘与地理信息融合在一起,而且职能也从单一的承担地球测绘,转变为直接为经济服务的地理信息采集与使用。这一改变,可以说是我们这个行业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飞跃,从‘地上’跳到了‘球上’……”陈建国解释,以前测绘,就是在“地”,现在“地理信息”,就是整个地球上的自然信息概念了。

“地理信息又是什么呢?在今天这个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地理信息就是所有数字智能信息的基础与平台,它通向所有领域,甚至是空间,甚至是人脑,甚至是暗物质……”采访陈建国是在德清的现代乡村,他指指天、踩踩地,告诉我:上天入地的所有相关信息,都可以包罗在地理信息之中。

“人也是自然万物之中的一物,所以人的行为同样属于地理信息的一部分。”他说。

原来,德清人已经高明地意识到陈建国拥有的是什么资源啊!

陈建国深深地吸了一口家乡的清新空气,听到德清人的想法后,欣然一笑:“本人的血脉源于德清,你们的想法与我们正在推进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不谋而合!这事靠谱,可以深谈!”

陈局长同意啦!消息在德清县政府办公大楼里很快传遍了……那就抓紧对接呀!大家就忙得双脚飞了起来。

要说“跑腿”的能力,还真没有一个可同陈建国先生相比,他是测绘出身,从学校一毕业就靠双腿“吃饭”,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什么样的崎岖小道他都走过。然而现在的陈建国想的和“走”的完全不一样了,他也已经不再固守在丈量地球的“身高”与“体重”上了。

“最初的地理测绘,是基本信息,或者说固定信息,后来地球的信息也不局限于我们靠脚丈量出来的那些数字了,它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也就是靠特殊的‘眼睛’看地球了,所以它获得的信息和数据就比传统的双脚丈量的地球信息,超出了几十倍、几百倍,甚至N倍……”坐在我面前的陈建国完全不是那种“风餐露宿走天涯”的测绘队员了,而是一个走在我们很多人前面的融数字化、智能化、经济与自然学、人文与科学知识及经验于一身的专家和管理者。

“地是一种概念,地球又是一种概念。站在地上观世界,我们基本是平面的和传统的。而站在‘球’上观世界,我们的心是飞翔和**漾的。如果通过其他手段,站在太空看我们的大地和地球,又是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形态,它可以让我们的思想伸出翅膀,让‘0’变成万源……而通过计算机计算与组合,我们的世界也就变成了时间、空间和未知的一切领域,我们今天的想象可能就是明天的现实,所有的希望和未来也就成了可能的一切。”德清有许多哲学家,他们的脑海自植入“地理信息”的概念以后,思路霍然拓宽了无数倍,令人赞叹!

陈建国更不用说,在他的理念里,时间加空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

“我们德清937平方公里,是个小县,体量不大,但就是要利用好‘地理信息’这个概念,在有限的地域空间里,实现无限大的产业革命和产业效益。”县领导的心脏里,是汹涌澎湃的理想与远景,还有实实在在的当下现实。

“省里给了我们新的职能平台,就是要利用好信息资源,为全省经济建设服务。所以当时我们就想找块地方搞个试验田。可放哪儿好呢?”陈建国说,当时他们确实寻找了好几个地方,杭州周边和浙江省域内的好山好水太多,哪个地方都可能成为地理信息产业的生发地。

“但最后我们还是选定了德清。理由可以说出好几个,至少有两点,我和单位领导成员意见完全一致:德清离杭州近,与上海、南京、苏州等几个大城市联系也方便;二是德清人办事能力强,有追求完美的意识。这两条在我看来都十分重要,因为实际上它们都体现了德清的‘空间’大于别的地方,并与我们所要推行的信息资源产业上所说的‘空间’意义完全吻合。因此,后来我向时任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敏尔汇报为什么选择德清时,摆出了上面这个观点,他想了想,冲我笑笑,说:‘开始以为你陈建国有私心,把这个项目放在家乡德清,现在看来你的选择是对的,放在德清就是最理想的了!’”

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这个后来叫“地理信息小镇”的项目落地德清,对日后德清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可以说,它是德清脱胎换骨、找准发展方向的一次历史性事件。

“陈局长,昔日武康孝子孟郊先生写下千古不朽之作《游子吟》,让慈母之心永远烙在中国人的情感长河之中,而今天你把地理信息小镇落到家乡德清,就是赤子孟郊再生!”时任德清县县长的胡国荣与陈建国签下合作共建地理信息小镇(即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协议书时,难抑内心激动,拥抱住比自己年长十余岁的陈建国,如此褒奖。

“岂敢!还要感谢德清人民的支持!”陈建国此时同样激动,因为当时他已年过半百,想到游子一生,即将“叶落归根”时,把一个省级新兴科技产业项目落户到给予自己生命的这片土地,他内心平添一份欣慰之情。

项目最初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理信息小镇”概念,后来浙江省建设特色小镇兴起,陈建国他们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就自然而然成为“特色”了!

怎么干?虽说陈建国他们对地理信息产业充满希望,但如何干,如何落地,必须与德清同心协力。

是套用工业园区式的办法,还是其他什么方式?最初的“地理信息”有些“飘”在半空之中。

既然我们确定未来这一产业具有鲜明的“时空与数字”特色,那么就不能套用工业园区式的办法,简单地画一个圈,然后装在里面。陈建国和德清县领导们经过充分酝酿,一致认为:必须突破常规,建设超一流的未来科技型新城——“地理信息小镇”概念其实这个时候才正式确定。

“必须全球招标,全球招商,全球引资!”三个“全球”,决定了德清地理信息产业的格局与定位。德清方面在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推进下,征地、拆迁和规划设计,紧锣密鼓地全面展开。然而,即使在此时此刻,除了陈建国的团队,德清人其实并不太清楚这“地理信息”到底是什么,产业到底有多大。他们在好奇和急切中等待着……

2011年秋,浙江省(德清)地理信息产业园的一场“地理信息产业推介会”在当时西子湖畔的杭州黄龙饭店举办,来自国家、各省区市的相关地理信息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产业单位代表达400余人。各地组织的相关地理信息产业单位代表和众多院士的发言,让德清人大开眼界,对“地理信息产业”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原来这“冷门”并不“冷”呀!它无所不涉及、无所不包含啊!太有前景了!

果不其然,就在此次推介会上,18家省内外知名地理信息企业与德清政府科技新城(即地理信息小镇前身)管委会签订了投资金额达60亿元的大单。“无中生有”的一个概念,一下揽住了60亿元的投资额,德清人从此对“地理信息”爱得再没有放下过……

“陈局长,我们跟着你把地理信息产业做大做强,做到全世界第一流!”德清县领导头一回眼见为实地看到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前景了,他们纷纷来到陈建国身边,仿若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陈建国对此当然更加高兴,他说:“从专业前景讲,我是信心百倍。从产业发展看,还得仰仗你们德清的实干结果。”

“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已经认准方向的德清人,开始豪爽和豪迈起来了。

2012年5月24日,地理信息小镇正式奠基开工,联合国官员,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和浙江省、湖州市主要领导到场祝贺。

2012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出台。从某种意义上讲,省里的这一文件精神,犹如东风劲吹,让德清的地理信息产业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一项新兴产业。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联通公司的云数据中心要进驻地理信息小镇。“乖乖,这一朵‘云’所要用的电就是我们德清用电的四分之一啊!”

“那可真是大家伙啊!”德清上下这回彻底明白啥叫“地理信息产业”了,他们吆喝多少年才抵得上人家的“一朵云”嘛!

“一朵云”要用去德清四分之一的电,虽然让德清人兴奋了一阵,但也有困难:如此大的用电量,德清哪儿去挤嘛!只得求省里“帮忙”。

还是陈建国出面去找时任浙江省省长的李强。“这么个好项目,我们支持!”李省长一想,说。

地理信息小镇就这样“无中生有”,轰轰烈烈地诞生并“陆续开张”起来。

“从无中生有到四海汹涌而来,我们确实经历了一场对‘地理信息’,或者说对‘数字经济’的换脑过程……”坐在我面前的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曹根荣,是“地理信息小镇”的分管领导。他指了指墙上的那张“小镇”地图,多次由衷地向我表示“这里风水极佳”:“古有治水大儒,今有数字革命开道,智慧经济作引擎,‘地理信息小镇’的前景极其可观,现在已有300多家企业和高端公司向我们小镇集结而来。2019年120家,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100多家肯定不成问题……” 说这话的时候,2020年才刚过6月份。

“我们的小镇并不大,核心区面积仅为1.31平方公里,但实现的亩均税收则不低,2018年亩均税收为40.7亿元,2019年为81.4亿元,名列全省特色小镇第二位……”曹根荣很自豪地说,按目前发展速度看,地理信息小镇的经济效益完全有可能走在更前面。

懂经济的人是知道的,所有开发区、园区或“小镇”之类的经济体,看效益,得按平均占地多少来计算,也就是说,你用了多少地,产生了多少税收才是“硬碰硬”的效益。“亩均税收”就是这样出来的。

面积总共才只有937平方公里的德清,对土地很在乎,因为只有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才是“德清效益”“德清速度”与“德清特色”。

从湖州莫干山高新区管委会办公楼出来,我们顺便走进了几幢方方正正的办公楼。管委会的人介绍,这是由“小镇”先把“巢”筑好后,再引“凤凰”进来的规划设计。

与其他开发区园区很不同的是,“地理信息小镇”更像一个高端住宅公寓和花园,房子和道路完全适宜于生活,加之幽静的环境、茂盛的花木,你很难想象这里是个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地方。

“别看面积不大,但就像是个小‘联合国’,哪儿来的公司都有……”原来“小镇”很风流哟!听主人介绍,再一路观摩,确实感觉置身于一个特殊的小“联合国”。走在凤栖湖畔,仰望着湖北岸广场迎风飘扬的联合国旗帜和联合国所有成员国的国旗,心里想着主人介绍的联合国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直属机构——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将落户于此,我和所有德清人一样,感到无比自豪。

在“浙江国遥”面前我停下了脚步,想往里探访一下“地理信息经济”和“地理信息产业”为何物……

年轻的总经理杨为琛听我“第一问”后就笑了:“外来的领导干部进门都这样‘一针见血’……”继而他也一针见血地回答我:“其实我们的业务和产业就一句话:做得越细,前景就越大!”

看我一副似懂非懂的神态,杨为琛迅速打开他们公司业务的视频宣传片,一边播放,一边向我解释:数字经济的特点,就是“针线活”——通过科技手段把收集到手上的数据与信息分类,分类越细就越好,我们的工作和效益,都在这两个方面充分体现出来。

看我仍然一脸懵,他进而举例介绍:比如去年德清县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提出“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分类”。这项工作涉及每家每户、全县每个角落,传统管理时需要动员千百名干部,去走千家跑万户,而后把各种情况汇总,再研究讨论实施方案,当方案下去后,又得再来个千家万户的动员、走访、检查、落实……总之,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累死累活,也未必能够把事情都按要求一家一户地落实好,因为百姓的生活是随性和随意的,你就无法保证政府推行的垃圾分类和处理落实到位。怎么办?有我们出面就大不一样……怎么个大不一样呢?杨为琛看我急切地想探究竟,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他们“国遥”的背景:我们的背后是国家遥感科学技术中心,所以我们拥有强大的地理信息资源,并将这些资源用于为社会服务。

原来如此!

“当德清县需要对全县千家万户百姓的垃圾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判断时,我们就可以出动飞机——无人机,当然也有其他人工驾驶的大飞机,如果有更大范围和规模的工作时。再配以调度出的国家遥感资料,我们可以为德清政府提供最及时、最当下,也是最清晰、最准确的整个区域内垃圾现状数据,然后交给他们,由他们再进行决策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同样可以把相关的事情交给我们来处理和实施,比如检查垃圾分类工程进展、效果、实况等,我们都能很快完成,而且肯定比人靠双腿跑出来的精确与细致得多,而且一定是‘多快好省’……”杨为琛用图像和实例如此一介绍,让人豁然开朗。

“现代文明程度越高的社会,数字技术对社会发展和治理的用途越广,几乎可以广泛到无所不能、无处不可少它的地步,而且它直接、快捷、高效、低成本。”对杨为琛的话,我有一点不太理解:通过卫星或飞机等其他高科技手段获得的资料与数据不是成本很高吗?为什么还会有“低成本”一说?

他笑了,对我的疑虑这样解释:“算单次成本,获取一份遥感卫星照片可能成本很高,但我的一张图,上面可以解释一百种、一千种甚至几万种信息资源,可以用在各个领域与各个方面,这样它的成本就小而又小——这就是地理信息资源的优势所在。”杨为琛说,过去大家并不太了解“地理信息”和“数据资源”的重要性,所以并没有广泛利用它们。如今智能社会、数字社会不断在推进,地理信息资源的用途越来越被重视。“凡是与我们合作的单位,最后都会说一个字:值!”

确实值!原本无法弄准确、弄明白的村村户户的垃圾状况,无法检查得过来的垃圾分类实施的现状,现在交给地理信息小镇的一家公司稍做处理,三五天就可以把全县的所有相关数据、图像,全部摆到县长、镇长甚至村主任的面前。于是张三李四家做得如何,王村赵村的差距在哪儿,谁想不认账也不行,数据和图片放在你面前,再到现场一核对,脸红的一定是工作没有做到家的人。

“百姓讲究面子,也是讲道理的,你把真实情况摆给他看,他最后一定是心服口服。我们的工作也就能够如期、高效地推进了……”县长嘴里的话,印证了“地理信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极大便利与好处。

“堂堂‘国’字头单位,又拥有他人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你们为何偏偏选择了德清这块地方施展你们的雄才大略?”我的问题直接而带了些尖锐。

杨为琛虽年轻,但显然见过的世面也很多,一说起我们同在北京某片区域住时,他更加豪放和真诚了一回:“实话实说,我是2012年就到这儿工作的,我们是当时第一家进驻地理信息小镇的公司,而且我还是在北方就学、工作多年的福建人。能够让心和事业留在德清,首先是德清人感动了我……”“理工男”杨为琛说到这儿,有些激动:“当时我只带了两三个人到这儿,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一个创业者。但一到德清,县里领导的那份真诚、那份实在,让我们十分感动。记得第一次来,县领导就带着我们组成一个‘爬山团’——爬莫干山。在边爬边聊边看中,我们全身的热血就越来越燃烧起来,越来越感受到德清这块好山好水的魅力与**力,再加上后来越来越品味到德清有别的地方很难有的四大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政府服务优势和社会和谐优势。这么好的地方,不是太多,于是我们就把根扎在这块土地上了……”

杨为琛说了一个非常感人的细节:他是因为浙江的一个同学介绍才知道德清的,年轻的他当时就背着一个包,跟着他同学来到这片土地。德清对创业者十分欢迎,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服务!年轻人脑子灵光,决策也快速,加上前面讲的那么多开拓事业的优势,于是杨为琛就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事业放在了德清……

“但这还不是真正能打动我的。打动我心的是德清人的细腻感情……”杨为琛说,“我虽然不是北方人,但爱吃馒头,可德清这边一般不吃馒头。为这,当时管委会的领导亲自到食堂叮嘱师傅蒸馒头给我吃,你说让人感动不感动!”

“当年我们来的时候,就是小屁孩一个。现在我公司也有自己的飞机了!公司德清总部有80来人,全国各分公司加起来有200多人,业务一年比一年多起来,尤其是这几年,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看得出,现今已算是大老板的杨为琛是位懂得感恩的人。他现在管理两个公司,每年仅向当地交的税就有几百万元。

与杨为琛的“浙江国遥”相隔不远的“合信地理”的主人叫朱正荣,南通人。他原来在天津工作,业务和专业已经在业内非常出名。“听说德清这里有个地理信息小镇后,就将公司搬了过来。前后三个月时间就定下这事,当时就感受到德清的营商环境好。”朱正荣是位文质彬彬的专家型老板,他说他的公司原来在天津业务已经做得比较大,多数员工为北方籍,他们的家眷也都在当地。然而德清的地理信息小镇依然把朱正荣吸引了过来,他一狠心把“大本营”搬到了德清来。“为了照顾北方的同志,我特意在北京设了一个商务中心。公司主要业务现在都在德清这边……”这是一个爱德清爱得有些痴迷的老板,能下这样的决心却并不容易。“德清的人文环境对我影响很大,我是南通人,熟悉和钟爱江南文化,但真正像德清这样近乎完整和完美的江南文化,显然并不多。”朱正荣说,地理信息产业其实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数字产业。“古人用尺丈量大地,是为了占有土地和在土地上产出能够满足生存的粮食。现代人通过航拍、遥感、光学等先进科技获得影像与数据后,是用来加速推进人类的经济与各种文明活动、改善自我生存条件的,因此这个领域实际上又是一个前景十分可期的新兴产业。我们合信地理做的业务已经很广了,其中有一项是改善人们居住和工作环境的。比如你生活在一栋大楼里,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需要,你可能对冬天与夏天、室内与室外的环境有不同的要求,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合信地理公司就可以为你提供春夏秋冬、室内室外甚至不同房间、楼上楼下的各种不同环境下的数据,这样你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合理和科学的调整与调配。我们就像裁缝师一样,可以给各种身材不同的人提供服装……设想一下,这样的产业是不是很大很大?”

确实无限广阔,甚至有些无边无际。总之,这让我感叹德清人视野之高远和广阔——当全世界的科技精英都低下头颅,把目光盯在微观的芯片世界时,德清人则仰头遥望地球与地球之外的宇宙信息,这也印证了“脑洞天地”的无限性。

小小德清,眼界竟然如此了得!因为抓住了“地理信息”这一概念,才短短几年间,他们把自己前方的路径,筑到了通向天际间的星星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