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明年此会知谁健?(1 / 1)

杜甫在夔州时,一直关心着朝廷的动向。

两年间,他也写下过关于官吏剥削百姓的诗。当百姓们被赋税压的喘不过气时,杜甫在《驱竖子摘苍耳》中说:“乱世诛求急,黎民糠籺窄。饱食复何心?荒哉膏粱客!富豪厨肉臭,战地骸骨白。”

这样的诗句,不免让人想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只是,当“朱门”换成“富豪”时,那铮铮白骨也便没有“冻死骨”般惨烈了。

在国家面前,牺牲的是成千上万的人;在富家人面前,牺牲的也只是一些百姓。所以,人们说这时的杜甫变了,诗句也不再尖锐了。

古时孔子登上鲁国东山,整个鲁国尽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才见天见地一览无余。昔日杜甫身在长安,身处荒战,自然像是登上泰山,所见风光深远广阔。今日,杜甫身在夔州,好比孔子登上了东山,所见也只有百姓更为狭小的生活。

在高处,很难观察得这般仔细。在小世界里,也很难写出天地大气的诗句。

诗人元结,曾有一段时间在道州任刺史。那时道州刚刚经历战乱,原来四万余户的百姓只剩不到四千余户,人们没有缴纳赋税的能力,但是官吏多次催促,且不准缓期,元结心怀百姓,为此写下了《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两首诗。

杜甫读完元结的诗,大为感动,认为他的诗是“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其实,他欣慰的是元结诗中“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之意。

大历元年(766)十月时,唐代宗生日,不少节度使入朝祝寿,杜甫得知朝廷传来的消息,说河北一带的节度使也在祝寿的行列中,便以为国家得到了统一。高兴之余,写下了《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中的一首写道:“喧喧道路多歌谣,河北将军尽入朝。始是乾坤王室正,却交江汉客魂销。”

大历二年(767)九月,吐蕃率数万人,围攻灵武;十月,朔方节度使路嗣恭破吐蕃于灵武城下,吐蕃败退。杜甫得到这个好消息,再次赋诗庆祝。同时,他认为大唐本可以与吐蕃和平共处,只因边将好大喜功,从事杀伐,才引得战乱不断,一次比一次严重。

杜甫的心,从不能安,一直记挂着远方。他的脚,虽再未登上“泰山”,但其心却住在了泰山顶上。

倘若,还可以登高望远该多好?倘若,还能骑马纵横天地间该多好?这一切,怕是只能留在回忆中了。

一日,杜甫在夔州城都督柏茂琳家中做客,宴会后杜甫拖戟上马,由白帝城门向郊外急驰而去。年迈的杜甫很想像年轻时那般骑射逞强,结果不幸坠马受伤,朋友携酒来探视他。朋友探访本是件高兴的事,然而在杜甫看来,这却是一种屈辱。杜甫为此赋诗《醉为马所坠,诸公携酒相看》,记录了此事。

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酣歌拓金戟。

骑马忽忆少年时,散蹄迸落瞿塘石。

白帝城门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

粉堞电转紫游缰,东得平冈出天壁。

江村野堂争入眼,垂鞭亸鞚凌紫陌。

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

安知决臆追风足,朱汗骖驔犹喷玉。

不虞一蹶终损伤,人生快意多所辱。

职当忧戚伏衾枕,况乃迟暮加烦促。

明知来问腆我颜,杖藜强起依僮仆。

语尽还成开口笑,提携别扫清溪曲。

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渌。

何必走马来为问,君不见嵇康养生遭杀戮。

人生快意事,往往会因一时的不小心而成为人生的屈辱。他到底不年轻了,友人来访在他看来已是“明知来问腆我颜”了。

耳朵失聪后,杜甫在《耳聋》中说:“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又在《复阴》中说:“君不见夔子之国杜陵翁,牙齿半落左耳聋。”

身体残坏,苍老不堪,杜甫纵是再逞强,也回不到年轻时了。或许友人笑他,并非笑他摔坏了,而是笑他这般年纪了还不服输吧。

真是一个老小孩儿。

可是,在这人世间,晚年还能如同杜甫般纯真、纯洁的还有几人?这不免令杜甫伤感,令他想到离去了的朋友,远方的家人。越是回首往事,他越是悲伤不已。杜甫再次赋诗,写下了《偶题》: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利,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抱疾屡迁移。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忆皇陂。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杜甫往回看,将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落于笔下,往后看……也只能说说别离,写写人生如梦。王嗣奭在《杜臆》中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

杜甫的一生精力,并非只用于文章,还分心给了家国天下,朋友家人。而《杜诗》不过是张口即来,随笔而挥写下的。

只是,文章是千古事,得失却在寸心间。

你知道,自己的心吗?

早些年,杜甫在蓝田待过,也曾作诗。那时他还不算老,但思念起家人好友,除了感慨,更多的还有悲鸣。

九日蓝田崔氏庄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这诗虽然可见当年豪兴,人却不再有当年豪情。那时的杜甫已是一个头发稀疏的老翁,还要笑请旁人帮他正衣冠。

“老”到这样的地步,是没有尊严的。

不是他人看不起自己,而是自己会认为自己是个麻烦。

自己已不再康健,明年,友人、家人还会健康吗?

不知道了,去看茱萸吧。

可能,老了的人都喜欢“强自宽”,都喜欢在席间展现得像是个尽兴欢快的人吧。

所以,“醉把茱萸仔细看”。假装醉了,假装眼睛花了,瞪着眼睛看茱萸,才能遮住那流泪的双眼。

这往昔,怎就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