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安史之乱(1 / 1)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杜甫好像没有做官的命。他刚刚有了职务,以为终于换来了衣食无忧的日子,却不曾想一场安史之乱,连他唯一想要的安定生活也被打乱了。

这场战乱,还击碎了唐玄宗荒**无度的美梦,催毁了山河。

杜甫说,他不似巢父和许由,安享于诗酒年华的隐居生活。他要从享乐逍遥中走出来,为百姓争和平,志于“再使风俗淳”。

苦难使人清醒,富贵使人沉醉。曾经睿智的帝王,如今已变得昏聩平庸。他看不见百姓的苦难,不关心大唐的朝政,全身心地醉倒在了杨贵妃的臂弯里。

他只要美人,再不管他万难得来的江山。

他以为江山属于自己,美人属于自己,谁也抢不走,所以可以放肆、纵容自己的荒**无度。殊不知,这世间万物,稍不经心,都会失去,都会破碎。

杜甫保不了百姓,唐玄宗也保不了杨贵妃。

开元二十年(732),张守珪任幽州节度使,手下安禄山偷羊被抓。张守珪想将安禄山乱棍打死,安禄山临危称自己有消灭蕃族的办法,张守珪便放了他,并收他为义子。开元二十八年(740),安禄山因善于钻营,机灵聪明,已升任平卢兵马使。朝廷授予他营州都督、平卢军使官衔,并得到了唐玄宗的信任和喜爱。

天宝元年(742),安禄山被任命为代理御史中丞、平卢节度使。因为可以上奏议事,唐玄宗对他更加宠信。

此后,安禄山扶摇直上,连李林甫也帮他说话,唐玄宗对他的信任更是坚定不移。当安禄山成为杨贵妃的养子,他气焰嚣张,见到唐玄宗也不大愿意弯腰行礼。

唐玄宗并不介意,倒是李林甫认为不妥,对安禄山有所指点,安禄山这才规矩起来。那时,安禄山已拥兵占大唐节度使总兵力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他的子嗣皆受到重用,安庆宗还娶了皇太子的女儿为妻。

杜甫只见杨国忠嚣张跋扈,奢靡无度,却不见安禄山用金银做笼、做筐、做簸箕。安禄山手握兵权,其心却并不想保卫边疆,而是不断挑起战事,好向朝廷邀功。他并非战无不胜,但为了取得唐玄宗的信任,他一边欺上瞒下,谎报军情;另一边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断扩大兵力。

安禄山的种种行为,让杨国忠闻到了他要叛乱的味道,便将此事告诉了唐玄宗。唐玄宗派中官辅趚琳去侦察,他因收安禄山贿赂,便向唐玄宗谎报安禄山对朝廷忠心耿耿。一时间,杨国忠和安禄山两人势如水火,安禄山甚至在唐玄宗面前哭诉,是杨国忠想要杀他,才会说他会造反的谎言。

听完安禄山一席话,唐玄宗对他十分愧疚,又任命他为左仆射高官。当月,安禄山又请求任命自己为闲厩使、陇右群牧等都使,任命吉温为武部侍郎、兼中丞,当他副手,又请求主持总监事务。

就这样,“忠心耿耿”的安禄山势力越来越大,已到了不得不反的地步。此时,若是有人上奏安禄山造反,唐玄宗便会将此人捆绑起来交给安禄山处置。

唐玄宗对安禄山太好,好到他也想等唐玄宗一命归天后再堂而皇之地造反。可是他的手下等不及了,权力的欲望更是让他不想再等了。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叛军一路南下,所经州县大多望风瓦解。之后,叛军渡过黄河,克灵昌、陈留、荥阳诸郡。

十二月十三日,洛阳失陷。

安史之乱爆发得有些仓促,让安禄山忘记了身在长安的妻儿。当他带着叛军攻打到洛阳时,他的小儿子安庆绪却告诉安禄山,布告上写着,安庆宗已被腰斩,女儿赐死。

安禄山闻之大怒,悲痛大呼:“我儿何罪之有,竟杀我子!”

为儿子报仇雪恨的心让安禄山开始屠城。仅三十三天,洛阳便失陷了。安禄山所到之处,皆是尸体。他**妇女,屠杀幼童,打家劫舍,无恶不作。

天宝十五载(756)正月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改元圣武。

自古以来,历史上从不缺乏起义者。他们是受尽压迫,为了百姓、正义,不得不拥兵自立,起义造反。带着善意的因,往往也能结下善的果。

这些人中很多成了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

有了前人之鉴,后人也会起兵叛乱。如同安禄山,或许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下一个李渊,所以才有了叛乱之心。但是,安禄山的叛乱带来的却是一场巨大的浩劫。

中原大地,满目疮痍,处处尸骨。他儿子无罪,他为儿子喊冤,那百姓何罪之有,又该向谁喊冤?

如今,盛世的大唐已摇摇欲坠,唐玄宗亦是保不住江山了,谁又能保得了谁?

安禄山起兵时,叛军所到之处,“河朔尽陷,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匿窜,无敢拒者”。诸多郡县皆被攻陷,唐玄宗凄然,叹息地问:“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

此时,有一位忠肝义胆之士站了出来。他不是杜甫,而是颜真卿。

颜真卿是平原郡的太守。平原郡是安禄山南攻的重要关隘。颜真卿不等皇帝诏令,集兵不足千人,硬是抵抗住了二十万兵,使得安禄山不敢再轻易攻近潼关。

当时,颜真卿的族兄颜杲卿驻守常山郡。因为两地相近,便派颜杲卿之子颜季明在两地间传递消息。

安禄山听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前往,围攻常山郡。

他们在两地间发现了颜季明,便将他抓回去,以此来要挟颜杲卿投降。

颜杲卿不降,颜季明被处死。有人问颜杲卿,为何不投降。颜杲卿说:“你我一死何足惜,只怕常山城内城外,不知会有多少生灵涂炭、人头落地啊!我颜杲卿能为自己一个儿子的生命安全,而置常山城于不顾,置常山百姓于不顾吗?”(选自《忠魂正气:颜真卿传》)

于是历经六日苦战,城中水、粮、矢俱尽,城池陷落,颜杲卿被俘。

在洛阳,颜杲卿依旧不降。气急败坏的安禄山割掉他的舌头,斩断他的双手,绑在天津桥柱上,颜杲卿被凌迟而死。

这一天,“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

活下来的颜真卿,成了走到历史前台的人。此前,无人知道颜真卿,被唐玄宗召见后,他成了当朝红人。

在这段历史中,真正出彩的是颜杲卿,而颜真卿之所以被后人称赞,是因为及至德宗时,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兵反唐,攻陷汝州,大唐又一次陷入战乱中。

当时宰相卢杞忌惮颜真卿,便向德宗上奏说,李希烈气盛自傲,无人敢去劝阻,而颜真卿身为四朝老臣,派他去则更能令李希烈信服。

德宗准了。

诏令一出,满朝上下皆为颜真卿担心,都劝他多留几日。颜真卿不肯,他说:“君命也,将焉避之。”

他知道此去不回,便写下家书,独自一人去“劝阻”李希烈。

这一年,颜真卿七十三岁。

李希烈见颜真卿来劝他归顺,便许他新朝宰相之职。颜真卿听完,说:“你们知道颜杲卿吗,他是我的哥哥。当年安禄山如此对待他,他都没有臣服,我年近八十岁的人,守着哥哥的名节死而后已,又怎能受你们的**呢?”

他们用稻草燃火,试图吓退颜真卿。却不曾想,颜真卿跳入火中,以死守名节。李希烈无奈,将他囚在了蔡州龙兴寺。

一年零七个月后,颜真卿被缢而亡,终年七十五岁。

那时,他深知这次“劝阻”是要死的,便提前为自己写下了墓志铭与祭文。

乱世之下,必会有忠魂正气的人站出来。他们可能不是武夫,而是一介文人,只会弹琴写书法。可也正因为他们是一介文人,所以自幼接受的是贤德、正气、忠贞的教育。

立身、做人、做文章,探究微言大义,才是他们一生要追求的目标。

杜甫也是一介文人,也有着立身、做人、做文章的追求。只是,他英雄无用武之地,老天并没有给他表忠的机会。

当杜甫离开奉先,返回长安,赴任右卫率府兵胄曹参军一职时,才知道叛军已逼近潼关。不得已,他又返回奉先,带着妻儿,开始了逃难的生活。

如果,颜杲卿在这场战乱中被割的是舌头、手脚,那日后这场安史之乱也割着杜甫的心。

谁也不比谁好受。但也只能撑着,像颜真卿那样坚守着信仰,坦然地、无惧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