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我们已经在本书中讨论过这些思想家的这些观点,更是着重讨论了8大哲学巨头的一些哲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尼各马科伦理学》第8卷中曾写道,友情可分作3种:
1. 愉悦之友情,即你与之相处时彼此都感到愉快;
2. 有用之友情,即你因对方于你有用而做了朋友;
3. 有德之友情,即你因对方品德高洁而做了朋友。
尽管你与某个人交朋友的原因可以不只限于其中一种。
阿那克西米尼认为,世界上最基本的物质是空气(蒸汽)。
杰里米·边沁是“功利主义者”。他认为,要鉴别某桩行为是好还是坏,必须以该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为基准。你须想一想,如果那么做(比如撒谎)了,你会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是更多快乐还是更多痛苦。如果带来的快乐要更多些,那么从道德角度来说就是可行的;如果带来的痛苦更多,那就不行。
哈罗德·布鲁姆在他的著作《如何读,为什么读》中写道,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来创作、创建、创造我们自己。他说,阅读能提升我们的聪明才智、想象力以及亲和力。他还说,阅读能让我们“找到一种有难度的乐趣”。
尼克·博斯特罗姆提出,很有可能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由某种形式的超级电脑所虚拟出来的模拟实境当中。
L.E.J.布劳威尔认为,数学是由人类发明出来的东西,是人造品。直觉主义者认为,这世上并没有什么早就存在在那里的根本原理(例如加法原理)等待人们去发现。
德谟克利特认为,构成一切的最小物质,包括我们的灵魂在内,是再也不可分割的原子。
勒内·笛卡尔说,我们都可能是正在梦中,但是,我们知道自己是存在的,因为我们能听见自己在思考。即我思故我在。
弗兰克·德雷克设计出一种计算公式,叫“德雷克公式”,用来估算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该估算公式涵盖了宇宙中各种情况的可能性,比如行星所具备的适合生存的条件、简单生命向复杂生命的进化,等等。
卡罗尔·德韦克曾著书讲述了人会以“固定思维”或者是“成长思维”来看待自己的能力。持固定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识水平是一成不变的,并且很在乎自己看起来能有多聪明。持成长思维模式的人会寻找提升自己的方式,而且愿意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在他们的观念中,自己的智识水平或是脑力是可以改变的,就像肌肉能变得更有力量一样。
恩培多克勒认为,地球有四大基本物质,即土、气、火、水。这些物质以许许多多不同方式组合和分化,看上去就像是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似的。
恩利克·费米曾说,如果真有外星人的话,我们应该早就看见过他们。正因为没见过,这就成了外星人并不存在的一个论据。
霍华德·加德纳曾在1983年发表见解,认为我们并非仅仅只有一种“智识能力”,而是有“多元智能”。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间万物都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当中,从不会是静止不变的。
大卫·休谟认为美丑的评判须由行家里手才能胜任。他说,美是对象物与审美者之间的互动。这意味着每个人的审美都会带有主观意识,可是,我们普通人的判断只能凭借人的自然感受。因此,我们需要请那些经过专业美学训练的人来鉴定美丑。
皮埃尔·拉普拉斯是一位先决论者。他认为,如果你能拍摄出一幅在某一时刻的全方位的完整实物图片,你就能预测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罗伯特·凯恩是一位“自主论者”。他就自主意愿的存在写过一本书,认为人对自己的行为负有“最终责任”。
伊曼努尔·康德是一位“义务论者”。他认为,有些行为(比如撒谎),不论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好结果,都是“不该做”的事情。他觉得道德须以律法为准绳,遵守道德是每一个人对他人的义务。他最为著名的一句话,是他在讲述“绝对命令”时所写下的一句话:“任何时候都须按照能成为世间行为准则的格言去行事。”这意味着每当你要做什么的时候,须先想一想,假如每一个人都能合法地那么去做,这世界该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人人都那么做会令这世界成为一个美好的地方,你就可以去那么做了。
爱德华·洛伦茨得出这样一个看法:气候,以及许多其他实体体系,是凌乱无序的,也是不可预测的。他还在后来发表了一篇题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能否导致德克萨斯州出现一场龙卷风?》。在这篇文章中,洛伦茨指出,一开始的小小不同,能导致后来的巨大差异。
詹姆斯·拉夫洛克认为,地球上能存在生命,而且能保持得那么久,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真像是宇宙这太空沙漠中突兀的一座伊甸园。他说,地球能做到自我调节其生态环境,以确保各种生命都能安然无恙存活下去;而且,地球还能使得其大自然中所有生命都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整体。这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发现,人类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其实互为依托,俱为一个生命整体的一部分,共同致力于维系我们这个星球的健康,维护这个能让所有生命都能继续安安稳稳生存下去的家园”。他把这个“生命整体”命名为“盖亚”。
艾伦·马歇尔认为,纯粹的资本主义必须是与人类福利相结合的。
托马斯·内格尔曾问过这么一个问题:若变成一只蝙蝠该会是什么感觉。这是因为蝙蝠感知世界的方式跟人类完全不同,它们靠的是声呐。他说,对于做一只蝙蝠会是什么感受,蝙蝠自己是有主观意识的。
罗伯特·诺齐克是一位信奉自由主义的哲学家,他认为,强行要求人们把自己挣的钱交出来给别人用,是不可容忍的做法。他甚至认为这简直就跟奴隶制差不多,都是强迫一个人为另一个人工作。
巴门尼德相信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改变,而且我们应该更相信我们的推理而不是我们的感官。
让·皮亚杰写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思维会从儿童时代的“有形思维”朝着“抽象思维”逐渐发展。
桑塔耶纳曾把美描述为愉悦。他说,愉悦是我们在看到或感受到什么(比如说大山)的时候所体验到的美,因此这美更主要的不是在对象物(那座大山)上,而是在愉悦这种情绪本身当中。
亚当·斯密推崇资本主义,认为那是商业经营的好办法。
苏格拉底相信,要得出合理的结论,须通过提出相反见解并反复讨论与辩论。这种对话式教学模式后来被尊称为“苏格拉底法”。
贝内狄克特·德·斯宾诺莎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都是由在此之前的某些事物所造成的,而那又是由在那之前的事物所造成的。如果你可以对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拍摄出非常完整的照片来,那么你就可以准确地预知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这就几乎没有了自主意愿的余地。
泰勒斯认为最基本的物质就是水。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认为,在梦中你其实无法真正思考“我是在梦中吗”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在你的梦境中,“我是在梦中吗”这些个字词本身就是梦境的一部分;而“我”“是”“在”“梦”“中”这些字到底能有什么意义,这本身也是梦境的一部分。
埃利亚的芝诺创作出了几个自相矛盾的逻辑悖论,比如阿喀琉斯和乌龟的悖论、箭头悖论,等等。
[1]“坏蛋分身”的说法来自西方人的传统观念。他们认为每个人头脑里都有“好人分身”和“坏蛋分身”,两个“分身”经常在脑海里打架,打赢了的那一方就会主导人的行为。——译者注
[2]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著名科普及科幻作家。——译者注
[3]见兰登屋出版社1980出版的《宇宙》,第318页。
[4]詹姆斯·拉夫洛克(1919 —?),英国科学家,是他发现了大气中的氟利昂。——译者注
[5]熵,shāng,原本是热动力学里的一种参数,后来成为在概率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参数。——译者注
[6]弗兰克·德雷克(1930 —?),美国“地外文明搜寻”组织创始人、天文学家。——译者注
[7]恩利克·费米(1901—1954),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在芝加哥大学建立起了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使人类从此迈入原子能时代,而他也被誉为“原子能之父”。——译者注
[8]肯德基炸鸡的创始人桑德斯上校。——译者注
[9]L.E.J.布劳威尔(1881—1966),荷兰数学家和哲学家。——译者注
[10]梵天,古印度传说中的创世神。——译者注
[11]托马斯·库恩(1922—1996),美国物理学家、科学史学家、科学哲学家。——译者注
[12]汤姆·克鲁斯(1962 —?),好莱坞巨星,“碟中谍”系列、《最后的武士》等电影的男主角。——译者注
[13]尼克·博斯特罗姆(1973 —?),瑞典哲学家和超人类主义学家,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院院长。——译者注
[14]1到5之间可以有数不清的分割,1到2之间也能分割成数不清的数。“无限”可以往小走,即无穷小;也可以往大走,即无穷大;还可以往某两个点的中间走,即无穷尽。——译者注
[15]基普·索恩(1940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和霍金是多年的同事与朋友。——译者注
[16]肯迪尼是美国第35任总统,1963年11月遭到枪杀。他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译者注
[17]发生于1666年9月,是英国伦敦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火灾。那次烧掉了许多建筑物,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可也切断了自1665年以来肆虐伦敦的鼠疫灾难。——译者注
[18]这是由俄罗斯理论物理学家诺维科夫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有关时间悖论的法则。—— 译者注
[19]休·埃弗雷特(1930 —?),美国量子力学物理学家,1957年就提出了“多重宇宙论”这一假设。——译者注
[20]爱德华·洛伦茨(1917—2008),美国数学家、气象学家,混沌理论之父,蝴蝶效应的发现者。——译者注
[21]拉普拉斯(1749—1827),法国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天体力学的主要奠基人。——译者注
[22]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译者注
[23]埃里克·霍布斯鲍姆(1917—2012),英国历史学家、作家。——译者注
[24]斐迪南·滕尼斯(1855—1936),德国社会学家,著作有《共同体与社会》《新时代精神》。——译者注
[25]亚当·斯密(1723—1790),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译者注
[26]艾伦·马歇尔(1902—1984),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译者注
[27]这句话原本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译者注
[28]罗伯特·诺齐克(1938—2002),美国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译者注
[29]奥诺拉·奥尼尔(1941 —?),英国女哲学家,剑桥大学荣休教授,英国上议院议员。——译者注
[30]伯里克利(约公元前495—公元前429),古希腊著名政治家。——译者注
[31]让·雅克·卢梭(1712—1778),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译者注
[32]托马斯·霍布斯(1588—1679),17世纪英国政治家、哲学家。——译者注
[33]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及“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译者注
[34]道格拉斯·亚当斯(1952—2001),英国著名广播剧作家、音乐家。——译者注
[35]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跨维度生物种族,为了找出一个能够回答包括生命意义等终极问题在内的简单答案,制造了一台名叫“深思”超级电脑来计算。深思花费750万年来计算和验证,最后给出的答案是42。该书出版后,该数字引发众多读者迷思,纷纷尝试解释42的含义。——译者注
[36]“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著名的话,出自美国人帕特里克·亨利(Patrick Henry)在1775年的一次讲演。——译者注
[37]李洛伊·背包人·佩吉(1906—1982),美国著名非洲裔棒球手,幼时家庭清苦,他常去火车站为旅客提行李,因此有了“背包人”这个绰号。——译者注
[38]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1803—1882),美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诗人。——译者注
[39]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96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远东军总司令,曾在“密苏里”号军舰上代表盟军接受日本投降,也是朝鲜战争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译者注
[40]约翰·巴里摩尔(1882—1942),美国20世纪上半叶的著名电影明星。——译者注
[41]乔治·伯纳德·肖(1856—1950),也译作萧伯纳,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译者注
[42]荷兰南端的一座大学城,以其中世纪时代的建筑和充满活力的文化景观而闻名。——译者注
[43]托马斯·内格尔(1937 —?),美国当代哲学家。——译者注
[44]加里·L·弗朗西奥(1954 —?),美国著名法律学家。——译者注
[45]两人是夫妻,皆为美国心理学家和动物学家,20世纪60到70年代曾尝试教黑猩猩学习语言。——译者注
[46]赫伯特·泰雷斯(1936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译者注
[47]戈登·盖洛普(1941 —?),美国心理学家。——译者注
[48]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译者注
[49]霍华德·加德纳(1943 —?),当代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译者注
[50]换句话说,每个孩子的长处和能力各有不同,比如小甲很擅长算算术,而小乙很擅长踢足球。我们不可以简单地说小甲能干小乙不能干,反过来说也一样。每个孩子都应该善于发掘自己的长处,并懂得别人也都各有长处。——译者注
[51]卡罗尔·德韦克(1946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译者注
[52]换句话说,“固定思维”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天生聪明或天生笨蛋,后天努力是没什么用的;“成长思维”的孩子则认为自己越好好努力就能变得越聪明越能干,功夫一定不负有心人。——译者注
[53]“大问题”指的是宇宙观、生死观等常人不太去想的深邃问题。——译者注
[54]桑塔耶纳(1863—1952),西班牙著名自然主义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文学批评家。——译者注
[55]原是北欧神话中的一位大神,现在已经被拍成电影。——译者注
[56]贝内狄克特·德·斯宾诺莎(1632—1677),荷兰哲学家,近代西方哲学公认的三大理性主义者之一,与笛卡尔和莱布尼茨齐名。也译作巴鲁赫·斯宾诺莎。——译者注
[57]罗伯特·凯恩(1938 —?),美国哲学家。——译者注
[58]沃尔特·海森堡(1901—1976),德国当代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译者注
[59]这是康德创立的伦理学说,即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的行为;而以达到个人目的为要而行事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译者注
[60]约翰·斯图亚特·穆勒(1806—1873),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经济学家。——译者注
[61]功利主义是边沁提出的伦理学概念,非贬义词。——译者注
[62]中国有微信,还有“QQ”等,都属于社交媒体。——译者注
[63]约瑟夫·利克莱德(1915—1990),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专家,互联网概念创始人。——译者注
[64]卡尔·本茨(1844—1929),现代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汽车之父”,德国奔驰汽车公司创始人之一。——译者注
[65]亨利·福特(1863—1947),美国汽车工程师,福特汽车公司建立者,世界上第一位使用生产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企业家。——译者注
[66]外国中学生的上课制度跟中国完全不一样。不是学生一整天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不同老师按时进来上课,而是老师坐在各自的教室里,不同学生按时前来上课。——译者注
[67]普鲁塔克(46—119),罗马帝国时代的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作家。——译者注
[68]约翰·洛克(1632—1704),17世纪英国哲学家。——译者注
[69]乔治·华盛顿(1732—1799),美国国父之一,也是第一任美国总统。——译者注
[70]也可以译作“神志”。——译者注
[71]大卫·休谟(1711—1776),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译者注
[72]阿喀琉斯,又译阿基里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特洛伊战争中的一个英雄。——译者注
[73]类似于中国的“优酷”网络视频。——译者注
[74]哈罗德·布鲁姆(1930 —?),当代美国著名文学教授、文学理论家。——译者注
[75]是美国著名漫画中的著名恶魔,魔力强大。——译者注
[76]著名侦探小说中的著名主角。——译者注
[77]当红美国女影星。——译者注
[78]勒内·笛卡尔(1596—1650),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译者注
[79]维特根斯坦(1889—1951),出生于奥地利,犹太人,后加入英国籍,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译者注
[80]这是两位年轻研究学者,2003年发表了他们合作的研究论文。——译者注
[81]泰勒斯(约公元前624—前546),古希腊科学家、哲学家。——译者注
[82]阿那克西米尼(约公元前570—前526),古希腊哲学家。——译者注
[83]巴门尼德(约公元前515—前445),古希腊哲学家。——译者注
[84]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40—前470),古希腊哲学家。——译者注
[85]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0—前430),古希腊哲学家。——译者注
[86]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60—前370),古希腊哲学家。——译者注
[87]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译者注
[88]该学院旁边有一个希腊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其名字就叫“吕克昂”。——译者注
[89]这个贵族,并非指王族的亲戚,而是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或“名门望族”,比如王羲之的王家、谢玄的谢家等。——译者注
[90]伯特兰·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译者注
[91]举例说,我不骗别人,便也指望别人不会骗我,这就有利于我自己了。——译者注
[92]克尔凯郭尔是一名虔诚的教徒,甚至选择了献身上帝而独身,因此,读者不可把这个“真谛之爱”理解成男女之爱或父母之爱。——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