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一犯错就打自己耳光的女孩(1 / 1)

文斐,女,22岁,本硕连读的大四学生。

前男友是我的初恋,虽然这段恋情只持续了两三个月,但这段恋情对我的意义很重大,我几乎是把自己的全部感情投入了进去。一个从来没有得到过爱的孩子,犹如飞蛾扑火一般地扑向一段感情,这段感情那么快地盛开,又那么疾速地凋零,重新把我打回一个没有爱和期待的世界。

而我到大三才知道,前男友是和我大学期间最要好的闺密劈腿才和我分手的。知道这个事情以后,我整个人都不好了,闺密和我一个寝室,我们的关系变得很紧张。

有时候,我在倒开水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幻想。在幻想中,我想把开水倒在睡梦中的闺密的头上,这样她就永远也醒不过来了;或者过马路的时候,推她一把,让她被汽车碾在车轮底下轧死……当然,这些都是我的幻想。

这些幻想让我极度痛苦,但我又摆脱不了这样的幻想,随后,我开始出现情绪低落的症状,偶尔还会出现幻听,好似周围有人在窃窃私语地议论自己。只是这样的幻听是一过性的,等我回过神来,就能够知道那不是真的。

曾经去医院做过心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医院诊断是抑郁症。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会想自杀,而且这样的想法不是现在才有,最早是从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就有想自杀的念头。

其实,生和死只是两条不同的路而已,并不见得生这条路就一定比死这条路好,有时候会有同学来劝我,我会很反感。对她们来说,喜悦平和的“生”是那么的可喜,而对我来说,安静孤独地死去也是很美的选择。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选择是我的一个权利,我有这个权利做这样的选择。

同学劝我的时候会说,你不为自己考虑,也要为你爸爸妈妈考虑吧。当她这样说的时候,我觉得我更有理由去死了。子非鱼,焉知我的爸爸妈妈,和你的爸爸妈妈不一样呢?

我经常希望公交车起火爆炸,希望地震,希望很多人死去。因为这个世界太不安静,走到哪里都很嘈杂,人也很多,想找个清静地方大声宣泄一下都不可能。

被好友背叛的痛苦,远远超过失恋的痛苦,这种痛苦持续了一年多,并且已经影响到我的学业。但是,对于一个连自己的生死都置之度外的人来说,学业已经不是我首先要去考虑的了。

我生下来是和父母在青海生活,因为父母在青海打工,对于和父母在青海生活的六年半的日子,我只记得教堂上的红顶和被父母关在地下室时一盏昏暗的灯光、无边的黑暗以及地下的一些针头……

其他的我统统都记不得了,在8岁以前的生命里,不再有别的记忆。

父母出去打工的时候,妈妈就把我一个人反锁在地下室里,偌大的地下室里,就只有我一个人。一个两三岁的孩子,独自待在地下室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地下室里有一盏昏暗的灯,地上丢着一些针头,是一些人吸毒留下来的……

6岁半,我被父母送回爷爷奶奶家,从青海回到湖南湘潭之后,我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湘潭话,也不太听得懂湘潭话。比我小2岁的亲妹妹,联合同住在奶奶家的表弟妹一起来欺负我。奶奶和我妈妈的关系很糟糕,所以奶奶不喜欢我,对我的态度也是冰冷的。

奶奶是一个感情冷淡的女人,即便说起死去的爷爷,也没有任何的表情。她常常打我,打得也非常狠,我和她不亲近,还很桀骜不驯,经常顶撞她。有一次,在我再次不服从她的指令的时候,她把我拉到赶集的大街上,让我当着很多人给她下跪,我坚决不。我倔强的表情刺痛了奶奶,奶奶开始扇我耳光,威胁我说:如果你不给我下跪,那我要对整个乡的人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忤逆子!以至于后来我在街上走着,都能听到别人议论我。

小学三年级的寒假,刚好爸爸打工回家期间,我和妹妹还有表弟表妹一共四个人在一间屋子里做数学作业,爸爸在我旁边守着,做错一题打我一耳光,做错一题打我一耳光。我就更加紧张,脑袋都蒙了,错得也就更多,爸爸就一直打一直打……

我上了初中以后,父母就结束了在外省打工的生涯,回到了湘潭定居。这个时候,才是我黑暗时代的真正开始。

整个初中和高中,父母都限制我的人身自由,放学以后,不准我出去找同学和朋友玩。我从初中开始以后就没有朋友,父母觉得我出去玩就会影响学习,就会变得不三不四,还说外面的人都是坏的。我很不喜欢被父母约束,每次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面,佯装看书学习,实际上只是把书打开,一个字也不想看。

虽然每次考试我都是前三名,但父母从来没有对我的学习满意过。有一次我考了第一名回来,妈妈问到第二名的成绩是多少,然后把脸沉下来说了一句,“你和第二名的差距太小了”。

妈妈脾气性格暴戾,经常暴打我,爸爸有时候也会参与这样的暴打。于是,父母的单打、双打或者混合双打,就在我的身体上反复上演。除了殴打,妈妈还喜欢谩骂我,谩骂的内容里有许多侮辱。

初中二年级的某一天晚上,我和妈妈在一起睡觉的时候,妈妈问我月经来了吗?明明是来过了的,我回答说没有来,妈妈听到后就开始生气,就用脚去踢我,一直踢一直踢,想把我踢下床去,同时说些话来侮辱我……

每一次被父母暴打,我都会有一种绝望的感觉。妈妈打我,一边不停地打,还同时在絮叨:打你是为了你好,打在你身上,其实痛在我心里,惩罚你,也是在惩罚我自己。

我经常怀疑我不是我父母生的,我想去做亲子鉴定。

从小我的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上课最多只能集中三节课,第四节课就不行了。做心理咨询也是这样,大部分的时候可以集中注意力,但中途偶尔会开小差,有时也一直在听,但有时候大脑就空白了,什么都没在想了……

所有的事情,看书,学习,看电影……都有这个问题,注意力都很难集中。

看书的时候,我会看看我还有多少页没有看,离我定下的目标还有多少,但尽管这样,我却又东耍耍,西耍耍,磨蹭着就不去看书,仿佛在和自己给自己定下的目标较劲。然后考试的时间到了,该看的书还没有完成,心中就开始焦虑。

读大学的专业,是父母给我做的决定,我喜欢的是另外的专业,但是父母认为学那个不实用。

大学第一年,我尽情地耍,仿佛要把整个初中高中被禁锢的人身自由给耍回来一样;大学第二年,想看书了,却发现自己一页也看不进去;大学第三年,依然如此……

每次我无法完成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我会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就在前几天,我狠狠地打了自己三耳光。

和男友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他和别人多说上几句话,我心里都会很不舒服。那种被冷落的滋味是那么的强烈,我也很惊讶我怎么可以这样地计较和吃醋。

和闺密闹翻以后,在寝室里那种被边缘化的感觉又出现了,当然这种感觉以前就一直有。

总是觉得她们的世界我进不去,我的世界她们也没有兴趣,也不晓得她们是刻意地回避着我,还是我们真的是价值观不同……

以前和她们有个什么矛盾,都是我在认错,我不想和她们发生什么争辩,没什么意思。但是,心中的委屈感会一直存在。

最近这几年,最大的症状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对老师分配的任务有抵触,不愿意完成,对待朋友也是如此……常常一个人哭泣,觉得自己活着是多余的,无意义感,无价值感。

我今后不打算要孩子,甚至我不确定我能不能正常结婚。我对于别的生命,没有多余的热情。我对我自己的生命都缺乏热情。

解析

在《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0年第4期上,牛威、赵汉清两位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儿童期受虐与自杀》里面,有这样的几段话:

儿童虐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与不良心理、生理和社会影响关系密切。虐待行为是持续影响儿童发育成长过程的不利因素。儿童虐待包括性虐待、躯体虐待、心理虐待和心理忽视。随着儿童期受虐史和成年人自杀关系研究的深入,发现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可能是儿童期受虐待所致的远期危险结果。

其中,心理虐待是指:采用侮辱、贬低、歧视、讥讽的言语对待儿童,包括父母或监护人的批评、拒绝和侮辱。

心理忽视是指:对儿童长期、持续、反复和不适当的情感反应,使得儿童在所处的环境中感觉不到温暖和关爱的存在,包括父母或监护人没有给儿童提供有意义的呵护。

文章在之后就阐述了儿童期受虐儿童的大脑在神经生物学上的异常和改变,由于虐待发生在童年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严重的应激反应会给大脑结构和功能打下无法消除的烙印。这种虐待可诱发分子生物学效应的级联反应,造成不可逆的神经异常发育,早期遭受虐待儿童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我在咨询中发现,那些遭受过父母虐待的孩子,注意力都不容易集中。他的精力和注意力以及心思都得放在和父母的关系上,因为和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的生死以及生存质量,在越小的孩子那里越是重要。所以,他们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关注大于对环境的探索,他们对于别人怎么对他的关注大于对其他事情的关注,因此容易在注意力的集中上出现问题。

还有,幼年期遭遇虐待的孩子,在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上都是有问题的,这也决定了他的注意能力的发展。

本案例的主人公文斐就是一个遭受父母和奶奶情感虐待的孩子。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对文斐遭受虐待这样的事实必须向来访者指出来,因为这样可以给来访者很好的心理支持。她会明白,“哦,原来我不是坏孩子,我不是犯错的那个人,我没有必要为了父母的过失试图戕害自己的生命,我的生命还是有价值的”。

我曾经给文斐的妈妈做过一次心理咨询,她妈妈告诉我,她出生的时候,因为是第五个女孩,所以她的妈妈把她丢在尿罐里,试图溺死她,后来被她的爸爸抢回来,才存活下来。而且她妈妈也经常拿很粗的棍子暴打她,下手非常狠,她一直到10岁都还遗尿,她同样记不得自己8岁以前的事情了。

文斐对于自己8岁以前的事情,基本都是失忆的,母女俩共同遗忘掉自己8岁以前的事情,说明了什么?

个体无法承受生命早期那些严重的虐待行径,或者说个体意识到自己的主要抚养者对待自己的恶意的时候,严重的压抑、屏蔽和否认都可能导致个体遗忘生命某个阶段的事情。

这是怎样的一种家族性的强迫重复。外婆不喜欢妈妈,妈妈不喜欢她自己,妈妈也不喜欢文斐,她们对待自己的至亲都有迫害和残害。所以我就能明白文斐为什么总是觉得周围有人要害自己,并且自己也很希望这个世界毁灭掉才好。

年幼时候被至亲虐待的孩子,长大以后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爱的,他们对世界有很多的恨意和敌意。

当文斐因为自己没有完成学习目标,自己打自己三个耳光的时候,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她才明白过来,她打自己的节奏和速率,和当年爸爸打她时一模一样!

年少时候的孩子必须认同自己的父母,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发展。那个时候的他们无法判断父母的价值观是否正确,所以认同难免盲目。

她父母觉得她是坏的,是该被打的,她会没有分辨地认同这个价值观,认为自己是坏的,是该被打的。所以她打自己耳光的时候没有怜悯,如同一个没有思维的人。

父母之间时常打架、吵架和冷战,每次冷战期间,妈妈心情就会很不好,她很害怕看妈妈的脸色,经常都会觉得妈妈可能又会迁怒于自己。妈妈的脸色随时会变,而且猜不透她什么时候会变,她只能小心翼翼,不去惹她。但是,有时候,她又想去和妈妈说说话,她宁可妈妈骂自己,也不愿意妈妈突然之间没有了声息,那似乎意味着会有更大的灾难。后来她发现自己会刻意地去讨好妈妈,看见妈妈生气了就会惊慌失措;要看到妈妈和颜悦色了之后,自己才能安心。

这样的性格特点在她后来的一切人际关系里都有泛化,和同学相处,她都是尽量隐忍自己的需要,先去满足同学的需要。但在满足同学需要的同时,自己又会有愤怒,觉得同学怎么能够那样得寸进尺,不断地让自己去为她们提供服务。

上了大学之后,她也是不断地、主动地给老师做一些额外的事,所以老师认为她就是一个很热心助人的人,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交给她去做。她内心的那种怨恨又开始出现了,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总是我?要去帮你们做许多的事情,你们才认可我?

和男友在一起的时候,如果男友和别人多说上几句话,她心里都会很不舒服。这是一种典型的不安全依恋。这让我想起她才从青海回到湖南奶奶家里的时候,奶奶对他们4个孩子的区别对待。我想,从那个时候起,这个孩子就会特别在意这一点,在乎她拥有的资源是如此的稀薄,如果不努力争取,保准落不到她身上来。这样的感受背后是那么的凄凉!

而且她经常幻想自己某一天会突然得知,自己不是这对父母的孩子。在父母那里,也只有父母的意志,没有她的意志,她是不重要的,被忽略的!

所以她常常幻想自己是另外一个人,那个人是一个有许多才华,被人关注,被人仰慕的人,或者幻想自己是一个明星,或者幻想自己是古希腊神话里的一个神。

专栏 抑郁症病人内在的角色关系配对

抑郁症病人的内在,是有这样的客体关系的角色配对的:

配对一:

甲方:对孩子的错误绝不饶恕的父母。

乙方:一个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做事的孩子,一边用眼角余光去观察父母的表情,一边继续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完成任务。

配对二:

甲方:无论孩子怎么做,都持挑剔的态度,害怕表扬孩子会让孩子骄傲的父母。

乙方:无论我怎么做,也不可能达到父母的要求,所以我很失败,我很无能……

配对三:

甲方:不肯轻易付出爱的父母。

乙方:对于获得爱容易丧失信心的孩子。

抑郁症病人通常会在这些角色配对里转换角色,在他和配偶的关系里边,有时候他是甲方,通过投射性认同把配偶变成那个乙方;有时候他是乙方,时刻担心着甲方会那样严苛地对待他……

抑郁症这种疾病,时常出现在自恋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身上,或者说,也容易出现在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身上,作为一种共病同时存在。只是,目前对于他们的关系尚未有详细的描述。

抑郁症往往提示一个人对自己的自我意象是极其模糊的,他太依靠环境中的人来为他提供认同和承认以及接纳,并且保持着对自己顽固的负性评价。这导致他在遇到负性事件的时候,容易激活他内在的那个负性的自我评判,对自己进行无情的自我攻击。

当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肯饶恕的时候,他肯定是会抑郁的。

通常情况下,心理疾病的患者都是不良评判的受害者。所以,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改变病人对自己已经养成的自动化的负性评判,是很重要的工作。

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1.坚持一个星期每天早上起床跑步,你会发现抑郁症会得到有效缓解,因为人在跑步的时候,身体里面会释放一种物质,叫作内啡肽,可以很好地缓解抑郁情绪。

2.心情不好的时候听听舒缓而美妙的轻音乐,对缓解抑郁情绪也有帮助。

3.养一条狗或者一只猫,养花草,或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或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