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自我提升的压力依然很大,仍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没有了学校作息时间的约束,又要兼顾工作和生活,想要继续学习,难度非常大。很多人想考一个职称,可是年年考,却年年考不过,多半无法坚持学习,总有些事让他们放下了书本。每年的职称考试,都会有相当一部分人缺考,其中大多数人是因为知道自己并没有好好看书,干脆放弃了考试。
上班族的学习没有人监督,需要非常强的自觉性。如果自己控制不好,稍不留神,注意力就被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勾走了。有人为了坚持学习,给自己订下学习计划,可是计划对有些人有效,而对有些人却没有任何作用。
岑晓因为工作需要,准备考一个会计资格证。她非常认真地做了学习计划,把周六、周日都定为学习时间,从早晨8点到中午12点,下午2点到晚上6点都排满了学习任务。周六到了,她早晨本该7点起床,才能保证自己8点钟坐在书桌前学习,可是她却一直睡到8点半,9点半才开始坐在书桌前。刚看了一页书,就觉得应该打开电脑查查资料。电脑一打开,她就不由自主地开始玩平时喜欢玩的游戏。一个周末过去了,她80%的学习计划没有完成,学习计划就这么被拖延了。
像岑晓这样不能按时完成计划的拖延者非常常见。计划对他们而言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他们在做计划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因素。周末本来是放松的时间,突然全部被安排成学习时间,自己能接受得了吗?自己的注意力,真的能从8点坚持到12点吗?自己真的能在7点钟准时起床吗?因为忽略了这些问题,她的计划成了一张废纸,完全没有意义。
要想让计划有效,就必须列出一张具有实际意义的计划表。
1.时间安排要科学。每个人都有一个最佳的学习时间,有人清晨记忆力好,但是早饭后会打瞌睡;有人起得太早,就容易犯糊涂,不能集中精力;有人注意力只能集中半个小时;有人专注力非常高,可以整天都看书。每个人的情况不同,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就是科学的安排。比如,岑晓在早上7点起不来,可以把学习时间定在9点开始,而不是8点。那些注意力不能集中太久的人,不适合给自己安排一整天的学习,应该计划出休息的时间。
2.计划学习的内容不能超过负荷。如果自己一个小时只能看10页内容,不要把计划定在20页。当我们开始准备做计划的时候,最好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有一个了解,以免犯“一口吃个胖子”的错误。
3.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岑晓还犯了一个错误,她不该只把学习定在周六周日。虽然这两天能让我们拥有更完整的学习时间,但是周一到周五却没做任何与学习相关的事情。即使有效利用了这两天,也会因为两个周末之间相隔太久,而淡忘了学过的知识。看看自己周一到周五还有哪两天可以看书,如果能抽出两天,每天学习两个小时,会比单纯地利用周末要好得多。很多上班族喜欢在地铁上看看书,这样就充分利用了上下班乘车的一两个小时,非常好。
4.时间和学习内容必须对应起来。单纯地计划每天几点到几点看书,几点到几点做题,对我们的约束作用并不明显。而单纯地制订内容,没有时间,同样会让计划成为一纸空言。一般而言,不管多么细致的计划,不给时间限制,都会被无限期推迟。这就失去了计划的意义。因此,你可以说“我今天必须把这3页看完”或者说“我睡觉前,再看3页”,绝不可以说“我要看3页书”或者“我睡觉前看书”。这种只有时间或只有内容的计划不够明确,会让我们不知不觉地拖延,不是今天没看,就是只看了1页。
5.只要有进步,就要为自己高兴。一旦计划失效,学习上的拖延者就会感到焦虑,甚至想放弃。其实不一定完成学习计划才值得高兴,只要比昨天强,就该感到高兴。如果计划看10页书,结果只看了2页,完全不必因为少看了8页而懊恼,2页跟昨天1页都没看比起来不是强多了吗?这就是进步。我们应该为看了2页而高兴,而不应该为了没有完成10页感到焦虑。如果下次还是没看到10页,就算看了3页也是进步。
作为一个上班族,要想利用工作之余充实自己,不做学习上的拖延者,就需要一份切合实际的计划,这样才能约束自己,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