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者对时间的看法经常会脱离实际,他们的时间观念过于主观。毫无疑问,拖延者需要提高认知时间、管理时间的能力,因此非常有必要掌握一些认知时间和管理时间的技巧。
大多数拖延者并不能很准确地判断好时间。他们把完成某项任务的时间估计得过长或者过短。比如他们会说:我可以花一天的时间读完《基督山伯爵》。这个时间显然是太短了,因为那部著作翻译成中文后,大约为90万字,远远超过了一天时间的阅读量。再比如,他们迟迟不肯打扫房间,理由是:那会占去我很多时间,我这一天就什么也干不了。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他们的拖延,他们不是拘泥于没有在预计时间内完成任务,就是把本能做完的事情搁置了。
为了能较为准确地估计出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必须做一些练习,以帮助我们调整自己的心理时间。
这个练习并不难,先对完成一个任务做一个时间估计,之后记录自己实际花费的时间,最后做一次对比。例如,你可以把准备晚餐的时间做一个估计,之后看看时钟,开始做饭,当你的饭菜都上桌以后,你就可以看看实际花费了多少时间。两个时间相差多少?你估计的时间是短了还是长了?下次做饭的时候,可以把这个练习重复一遍,多做几次,你就能对做晚餐的时间做出较为准确的时间估计。
这个方法也适用于工作。处理邮件、整理报表等日常工作都可以用来做时间估计练习。这个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对自己将要完成的任务做出更准确的时间估算,这样我们安排起时间来,就更得心应手,并能减少拖延。
在时间的认知方面进行练习以后,我们还要学习管理自己的时间。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有效利用闲散时间和排除意外事件的干扰。
如果能把闲散的时间利用好,就可以不用为了做一件事,等待一整块的时间。这样,我们就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完成一个或者几个项目。
利用闲散时间的意义在于,只要有空闲的时间,我们就可以行动,哪怕是10分钟。假使你的任务需要3小时完成,你可以把那些闲散的10分钟、15分钟、20分钟都利用起来,而不是消极地等着一个完整的3小时出现。哪怕你只能利用一点点闲散时间,也比什么都不做有意义。
一个人每天都会有一些闲散的时间。如果你的约会对象迟到了15分钟,那么就有了15分钟的闲散时间。在火车站候车,可能会让你得到1个小时的闲散时间。当你注意到这些闲散时间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时间这么多。
利用闲散时间有很大的好处,可能你一周很难抽出3个小时的完整时间,但是10分钟、8分钟闲散时间却经常能出现,你不用等待那个完整的3小时再行动,直接就可以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一点点完成。这会大大提高你的任务完成率。
事实上,利用闲散时间还有一个好处。旺盛的精力和那些大块的时间一样难以遇到,也就是说,拖延者即使很幸运地找出了一个完整的3小时,也未必会有旺盛的精力,在3个小时内把事情做完。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高估了自己的忍耐力和注意力,而造成拖延。而那些闲散的时间里,因为时间短暂,我们则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行动力。
当我们认识到“短有短的好处”以后,还要学会规避可能延长完成任务时间的情况,也就是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我们可以把那种导致拖延的事情叫作意外干扰事件。比如,你需要给某人打电话,本来3分钟就能做完,你却忘记电话号码记在哪里了,你花了10分钟翻遍了桌子上所有的书籍和本子,才找到写有电话号码的那张纸条。你花费了13分钟才打完电话。这样没头没脑的事情经常让我们难以按时完成任务,要掌握好时间,必须想办法规避这类情况。
皮尔斯周一下午要去面试。一个星期前他就得到了通知,他知道自己应该为面试做准备,应该把西装拿出来熨烫一下,研究这家公司的发展情况,准备好自己需要做的陈述。可是,他把大把的时间都用在了后两个任务上,迟迟没有熨烫衣服。周一上午,他才把西装拿出来熨烫,可事情非常糟糕,他不小心把西装烫坏了。没有办法,他只好打电话请求面试延后。
像烫坏衣服这类突**况,会打乱我们原有的时间安排,让我们不得不把事情拖后。
做事情过程中通常都会出一些差错,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规避这些意外,让事情进行得更顺畅。比如,及时为工作文件和通讯录做备份,去机场要避开交通拥堵的高峰期,出差要带好常用药,等等。尽可能地防止那些让人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
时间问题是拖延者需要面对的一个挑战,时间是一个客观存在,不随个人意志而转移。我们不需要慌乱和气恼,只要通过一些手段使心理时间更接近客观时间,就能提高我们做事的完成率,减少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