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刘邦封侄儿为“刮锅底的侯”
刘邦年轻时不务正业,整天和酒肉朋友鬼混,并且经常带着他们到哥嫂家蹭吃蹭喝。
时间一长,大嫂不高兴了,当刘邦再次带着兄弟们来蹭吃蹭喝时,她拿起锅铲边敲锅边嚷:“光了!光了!”
刘邦记住了这个“仇”,在心里留下“击釜之怨”。
刘邦当上皇帝后大封同姓王,他的近亲不是被封王就是被封侯,唯独大哥的独子刘信没有获封。他大嫂便跑到太上皇也就是刘邦的父亲那里去告状,心中仍记着“仇”的刘邦说“大嫂这个人薄情寡义”。后经太上皇调解,刘邦才给侄儿刘信封了个“羹颉侯”。
羹者,饭也;颉者,刮也。“羹颉侯”的意思就是“刮锅底的侯”。对于这种羞辱,其嫂其侄既不敢怒也不敢言,否则很可能到头来什么都捞不着。
02 让他进京述职,他为啥要造反?
西汉建立不久,汉高祖刘邦有一天闲来无事,拿起列侯名册翻看。看着看着,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冒了出来,于是下诏让在册的列侯都到洛阳来,他要当面问问地方上的情形,同时也有让他们汇报工作的意思。
没想到这个诏令却“逼”反了一个人。
这个人名叫利几,原来是项羽的手下,项羽死时他为陈留县令,投降刘邦后被封为颍川侯。
得到诏命的利几一下子慌了神。他不知道各地列侯都被召见,以为皇帝只召他一个。那么皇帝是什么意思呢?想来想去,利几仿佛突然明白了:原来我曾是项羽的人,而皇上与项羽是死对头,他这是对我不放心啊,而让他放心的唯一办法就是把我干掉。
哼哼,你那点心思,瞒得了哪个?咱好歹也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混了这么多年!
那他去还是不去呢?当然不能去,除非他甘愿束手就擒。但不去就是违抗皇命,同样是死罪。
于是他选择了第三条路:举兵造反。
虽然造反的风险很大,但横竖是个死,为啥不赌一把?万一赌赢了呢?
得知利几造反,刘邦都蒙了:看来造反这事很好玩啊,阿狗阿猫都想玩一把,你利几几斤几两,别人不晓得,难道你自己也不晓得?于是“高祖闻信大怒,亲自带兵来击”。
小小的颍川哪里挡得住朝廷大军的碾压?《西汉野史》是这样记录利几下场的:不消两日,早将城池攻破,利几被获正法。
但是在《史记》中,利几却并非如此不堪,他好歹坚持了将近半年,而且利几的死也不是“被获正法”,而是在战斗中兵败身亡的。
好奇害死猫,多疑害死自己。但这个悲剧的根子,还在于刘邦滥杀功臣,否则,下面的人再傻,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这样的怀疑,这样的悲剧,也就没有了产生的土壤。
03 汉景帝给老百姓人人加官进爵
汉景帝刘启最喜欢大赦天下,在位十六年,总共七次大赦天下:景帝元年四月,大赦天下;三年正月,大赦天下;同年六月,大赦参与“七国之乱”的罪犯;四年六月,大赦天下;中元元年,大赦天下;中元五年六月,大赦天下;后元元年三月,大赦天下。他不仅大赦那些刑事罪犯,还大赦参与叛乱的政治犯。
汉景帝的另一个雷人之举,是给老百姓人人加官进爵:景帝元年四月赐予百姓爵位一级;中元元年四月赐予百姓爵位一级;后元元年三月赐予百姓爵位一级;后元三年临终遗言,赐予诸侯王至百姓作为户主的每人爵位一级。
04 汉武帝为荔枝树杀人
南越王赵佗为了讨好汉武帝,给后者进贡了两样东西:鲨鱼和荔枝。
汉武帝对荔枝的兴趣明显大于对鲨鱼的兴趣,不仅因为荔枝味美,更因为据说吃荔枝可以成仙。成仙是汉武帝这辈子最大的理想,他始终锲而不舍地走在追求成仙的路上,因此他不仅下令岭南继续进贡荔枝,还在上林苑建起了荔枝培育基地,名曰“扶荔宫”,把许多从岭南带回的植物都种在宫内,其中就包括百余株荔枝。
荔枝畏寒,在长安城自然无法成活,但汉武帝仍然坚持不断地种植,终于种活了一株,可惜后来也枯萎而死。
汉武帝大怒,把负责种植荔枝的几十个守吏都杀了。
05 东方朔在宫里小便
足智多谋的东方朔本可前途无量,可惜他不拘小节,还常常犯些小错误,所以一直没当上大官。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居然在宫里小便,被弹劾免职,贬为庶人,在宦者署待岗。恢复官职后又**不羁,将汉武帝赐给他的钱财全部用在女人身上,在长安物色年轻女子,然后娶来做老婆,几乎一年换一个。
同僚们看不惯,称他为“狂人”。汉武帝听到后,不仅不处罚东方朔,还对看不惯他的人说:他要是没这点毛病,你们谁也比不上。
06 汉废帝平均一天干四十件坏事
据《汉书·霍光金日?传》记载,汉废帝刘贺“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二十七天干了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平均一天四十件。
07 汉宣帝老丈人因拿错马鞍被判死刑
汉宣帝刘询的皇后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早年在昌邑王府做事,有一次随汉武帝出游,没见过大阵势的他一时紧张,错拿了别人的马鞍放到自己的马背上。
这本来只是一个小失误,甚至连问题都不是,却被人诬告为“从驾而盗”。竟然敢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偷东西,这罪名大了,按律当斩。好在汉武帝觉得这人不是故意的,把死刑改为腐刑,让他进宫做了太监。
08 汉明帝喜欢亲自动手打人
汉明帝刘庄是东汉第二任皇帝,即位以后“躬亲政务”,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一旦发现身边的官员有不轨行为,常常会拿起棍子,亲自动手揍一顿。
一次,西域使者前来朝拜,明帝很高兴,下令赐其十匹丝绸,负责登记的尚书郎却误记为一百匹。明帝后来查账,发现了这一错误,非常生气,急召尚书郎进殿,命左右将尚书郎摁在地上,自己手持大棒,打得尚书郎屁股开花,嗷嗷大叫。
据《后汉书·卷七十一》记载,一天,明帝身边一个名叫药崧的郎官犯了一点小过失,明帝生气了,从身旁抄起棍子揍他,药崧害怕,钻到床下躲了起来。
明帝更加生气,大喊:“郎出!郎出!”药崧在床下说:“天子穆穆,诸侯煌煌,未闻人君自起撞郎!”皇帝你是九五之尊,行为要庄重,怎么能拿棍子揍我这个小郎官呢!
明帝一听这话,转怒为喜,扔掉木棍,说:“你出来吧,这回饶了你。”
09 告发赵飞燕私通的人反而被杀
汉成帝的皇后许皇后和宠妃班婕妤先后失宠的原因,是她们都没给汉成帝留下子嗣。许皇后虽然生过一儿一女,但都夭折了。班婕妤生过一个儿子,也不幸夭折。汉成帝就对她们失去了新鲜感,转而宠幸赵飞燕。赵飞燕明白,要想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得给皇帝生儿子。
奇怪的是,汉成帝虽然正值壮年,却怎么也没能让赵飞燕的肚子鼓起来,汉成帝去她那里的次数越来越少,去她妹妹赵合德那里的次数倒是越来越多。
赵飞燕不想失宠,为了生个儿子,她居然暗中调查侍郎宫奴的生育能力,打听到“厉害”的,就偷偷把他们召进宫来,想用这个办法让自己生出儿子来。
起初她还做得很隐秘,总是小心翼翼,后来随着尝到的甜头越来越多,她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以至于大到在宫中修了一间密室,借口在里面祈神求子,实际上整天和他们**乐,连汉成帝都不让进去。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赵飞燕如此肆无忌惮,时间一长就“泄密”了。谁知汉成帝知道后,赵飞燕一点事也没有。
原来聪明的赵合德早就对汉成帝说过,姐姐性格刚毅,容易得罪人,今后肯定会有人在陛下您面前讲姐姐的坏话,诬陷她。假如陛下今后听到了这些谗言,您可千万别信,否则您不就被人耍弄了吗?
赵合德一边说一边还梨花带雨,小样儿既可怜又可爱。如今果然有人说赵飞燕的坏话,汉成帝既然答应过赵合德,自然是不信那些“谗言”。汉成帝不仅不信,还把告发赵飞燕的人统统处死。
10 汉灵帝管太监叫“爹”
汉桓帝和汉灵帝时代是太监特别多的时代。汉桓帝时,五个太监因剪除权臣梁冀有功被封为“五侯”;汉灵帝时有十个太监因为能迎合小皇帝的心思,投其所好,搜刮民脂民膏,被皇帝称为“十常侍”,其中有个叫张让的,是“十常侍”中的老大,被皇帝尊为“吾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