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廉吏与酷吏的矛盾综合体(1 / 1)

01

中国历史上的酷吏不少,汉武帝时期的酷吏尤其多,因为他喜欢用酷吏。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里写了十一个酷吏,其中十个活跃于汉武帝时期,比如大名鼎鼎的张汤。

张汤生年不详,死于公元前115年,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因查处陈皇后巫蛊案及淮南王、衡山王谋反之事而得到汉武帝赏识,先后晋升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与赵禹编定《越宫律》《朝律》等法律著作。

他用法主张严峻,实际执法过程中却不依法办事,而完全以皇帝的意旨为治狱准绳。皇帝希望判某人重刑,他就判那人重刑;皇帝希望对某人法外开恩,他就法外开恩。

张汤曾助汉武帝推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打击富商、剪除豪强,深受汉武帝宠信,权势远在丞相之上。而且张汤为官清廉简朴,也是著名的廉吏,但这并不能掩盖其酷吏的本质。

张汤是典型的法家式官僚子弟出身,用平顶山学院历史学博士郝二旭的话说,这种官僚子弟“深谙政治惯例,通晓法律事宜,熟知技术性业务,施政采用实用主义学说,直接秉承最高旨意,严刑峻法,打击豪强及一切不利于皇权统治的力量,后世称他们为酷吏”。

02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张汤之“酷”也许是“天生的”。司马迁在《史记·酷吏列传》里记载了张汤肢解老鼠并将其暴尸的事。

这件事发生在张汤很小的时候,有一次老鼠偷了他们家的肉,张汤的父亲很生气,以为是儿子偷吃了,就用竹板、荆条抽打儿子出气。挨了打的张汤也很生气,挖地三尺抓到偷肉的老鼠,却并不杀了老鼠出气,而是“自设公堂”对老鼠进行审判,定罪、宣判后才进行惩罚。他的惩罚方式,是将老鼠分尸,然后暴尸于堂下。

司马迁还写道,担任长安县丞多年的张父见此情景大惊。不过他惊的不是儿子的残忍,而是儿子在判案方面的天赋。张父把他审问老鼠的判决文书取来一看,发现一点不亚于办案多年的老狱吏,非常惊奇,于是让他学写治狱的文书。

张父发现儿子小小年纪就具备从事司法工作最重要的素质,便刻意对他进行这方面的培训。父亲死后,张汤继承父职,任长安吏,任职很久。

03

张汤在仕途上崭露头角,始于陈皇后巫蛊案。案件起因是陈皇后和妃子们争宠,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几个巫婆到后宫施法念咒,企图用封建迷信除掉对手。

汉武帝大怒,指派张汤彻查,张汤秉承上意,软禁陈皇后,然后深入追究其同党,深文罗织,刻意株连,倒霉蛋达三百多人,杀得一个不剩,而且网罗无辜,被牵连者上千人,这些人落到这个酷吏手里,下场可想而知。

巫蛊案后,小小的侍御史张汤从此平步青云,成为汉武帝的左膀右臂。

大红大紫之后,张汤施展“才华”的时机成熟了,他充分利用汉武帝赋予他的权力,与另一个酷吏赵禹合作,根据汉武帝政治的需要,共同制定、修改各种国家律令。

制定国家法令当然没错,问题是这两个混蛋好事不做,尽干倒行逆施的坏事:恢复汉初的连坐法、族诛法、妖言诽谤罪等严刑峻法……

张汤之“酷”,在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中得到了痛快淋漓的体现,主审此案时,廷尉张汤揣摩汉武帝的心意,趁机公报私仇铲除宿敌,穷追狠治,大显身手,处死数万人,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张汤遂于次年,即公元前121年(元狩二年)加官晋爵,功成名就,开始了“辉煌”的人生。

位列三公之后,张汤自恃有皇帝宠信,不该他管的他也管,权势远超丞相,恨不得天下所有的事情都由他说了算。

后来,经汉武帝默许,张汤又亲手制造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史和法制史上最严重的冤狱之一——腹诽案。

04

事情起因于“白鹿币”,所谓白鹿币,就是白鹿皮做的钱。这些白鹿原本是汉武帝在长安城外上林苑里豢养的宠物,既没有天敌,又备受宠爱,繁衍得越来越多,“靡费饲料”,成了宫廷财政的巨大负担。

时值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朝廷和匈奴以及东南、西南少数民族发生大规模战争,各种“楼堂馆所”和基建项目也铺开了大摊子,到处都要用钱,国库日益空虚,捉襟见肘,汉武帝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愁得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他把张汤叫来:小张啊,你小子脑子活,给朕想个办法吧!

张汤想的办法是:把上林苑的白鹿宰了,鹿皮硝好后切成一尺见方的小块,画上彩绘,每块标价四十万钱。

这是什么概念?当时“一类地区”顶级农地的价格每亩不过三千钱,换算下来,一块小小的鹿皮居然值一百多亩顶级农田。如此大面值的钞票,有多少人用得起呢?又有多少人“愿者上钩”呢?

汉武帝只得强买强卖,规定诸侯朝觐必须进贡白鹿币。也就是说,他先把白鹿币按四十万钱一张的价格卖给诸侯,再让这些诸侯把白鹿币原物奉还。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那些倒霉的诸侯,花费巨资购买白鹿皮,结果等于什么也没得到。这纯粹是**裸的讹诈,心里不舒服的肯定不少,但敢于提出来的,只有以廉直闻名的大农令颜异:我说,这个有点不合适吧?

汉武帝当然不高兴,其他人都不敢吭声,就你小子话多憋不住!

善于观察政治风向的张汤与廉洁正直的颜异本来就有旧怨,这下终于逮到整死对方的机会了。于是他借口颜异曾在下属批评朝政时“不说话,但动了下嘴皮”,便状告他“不入言而腹诽,论死”,意思是没说话但在心里诽谤,应该处以死刑。

更匪夷所思的是,汉武帝居然批准,颜异随即被处死。

05

腹诽案可以说是千古奇冤,与岳飞的“莫须有”罪名一样不可思议更为严重的是,“腹诽”还被公然搞成可以类推的罪名,皇帝可以任意加罪臣僚,政府可以任意处罚百姓,可以动不动就给某人来个“腹诽罪”。古今中外,还有比这更恐怖的社会吗?

久走夜路,总是要撞到鬼的。

汉武帝元鼎年间,张汤的经济改革政策导致盐铁收归中央政府,极大地损害了诸侯国的利益,加上以前的个人恩怨,赵王刘彭祖豁出命来,率先指控张汤与其下属鲁谒居合谋,使用阴谋诡计危害国家。

鲁谒居既是张汤的心腹,又是张汤的手下,曾故意炮制冤案陷害张汤的宿敌御史中丞李文。鲁谒居被赵王上告后关入狱中,不久病死,其弟被连累,认为张汤见死不救,在牢里揭露了其兄与张汤违法挟私寻仇的黑幕。

汉武帝最不喜欢心腹重臣背后搞小动作,尤其是像张汤这样的,越是被重用越是让人失望、生气,于是把案子交给减宣(《汉书》作咸宣)审理。

减宣也是一个心狠手辣的酷吏,而且与张汤早有矛盾,这下总算逮着机会了,不往死里整他才怪,于是他秘密行动,罗织其大罪。

正在这时,一个小偷偷了汉文帝陵园的殉葬钱。丞相庄青翟应和张汤一同向汉武帝谢罪——虽然不是他们干的,但这是惯例。张汤却很不厚道,临时变卦,认为此事与自己无关,没有谢罪。

关键时刻,丞相府的三个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又把张汤往火坑里推了一把,与张汤有深仇大恨的这三人得知张汤的计划后,决定先发制人。于是他们联名替丞相进行无罪辩护,同时告发张汤的种种罪恶行径。汉武帝没想到张汤如此阴险狡诈,而且一贯欺君,顿时暴怒。

皇帝暴怒,还有好果子吃吗?干脆我自杀得了,于是张汤就自杀了。死后家产不足五百金,而且全是俸禄或皇帝赏赐。

张汤虽用法严酷,后人常以他作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为官清廉俭朴,不失为古代廉吏。但无论如何,善恶到头终有报,多行不义必自毙,即便清廉如张汤,也逃脱不了这个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