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匹马,汉武帝出动了二十万大军!(1 / 1)

01 张骞带回重要情报

位于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地区)的大宛国与遥远的汉朝本无交集,若不是张骞出使西域,了解到那里出产一种出汗像出血的良马,这个万里之遥的小国恐怕也不会入汉武帝的法眼。

大宛,中亚著名古国,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拥有大小属邑七十多个,人口几十万。该国地处东西方陆路交通要地,境内山清水秀,农业发达,出产葡萄酒。原始居民以塞种人为主,属于东伊朗人种。

公元前139年(建元二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不料,张骞还没到大月氏就被匈奴人抓住了,做了十年俘虏才伺机逃脱,一逃就逃到了大宛。

那时候,知道大宛的汉朝人还不多,但大宛人对汉朝似乎很了解,因为他们早就听说汉朝物产丰富经济发达,是个土豪,也早就想和这个土豪搭上关系,可惜一直没有机会。没想到这次汉朝使者不请自来,大宛王很高兴。知道张骞的来意后,表示可以帮他,然后派向导和翻译把张骞送到康居国,再从康居国到达大月氏。

张骞完成使命回国,向汉武帝汇报工作时特意提到了大宛一种抗疲劳、蹄坚硬的良马,出汗殷红如血,日行千里不在话下。

崇尚武功的汉武帝特别爱马,因为他有个雄心壮志,那就是干掉强大的匈奴。这就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而没有良马,一切都是空谈。张骞的汇报,无异于为汉武帝提供了最有价值的情报。

02 使者被杀,财宝被抢

公元前110年(元封元年),汉武帝派出的使团出发了。

率领使团的使臣是中郎将韩不害,他们带着大量金银财宝和一匹金马,出敦煌,经楼兰,越过茫茫沙漠,艰苦跋涉半年后,终于来到万里之遥的大宛都城——贵山城。

大宛国王毋寡立即接见了汉朝使臣。韩不害也不啰唆,开门见山地告诉他,我们皇上很喜欢贵国的汗血宝马,希望您能卖给我们一些。

大宛王见了堆积如山的金银珠宝和那匹金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然而,汗血宝马是他们的国宝,而且产量不多,毋寡虽贵为国王,也不能擅自做主。他便让韩不害先在宾馆休息,他和大臣们商议一下。

商议了半夜,他们得出一个结论:汗血宝马是咱们的国宝,不能轻易给别人。

如果拒绝汉朝的请求,会不会惹祸呀?一些大臣说,汉朝离我们那么远,他们的使者到我们这里来要经过环境恶劣的盐泽,很多人还没到就死在半路上了;北边倒是没有盐泽,可是有匈奴袭扰,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从南边来吧,南边的环境更恶劣,不但缺少水草,也没有多少城镇,不容易弄到吃的。这还是人数不多的使团,若是军队想来就更难了。所以呀,就算把汉朝得罪了,汉朝也不可能克服这么大的困难派军队来打我们。

大宛王毋寡也不愿意把宝马卖给汉朝,既然大臣们不同意,他就顺水推舟地说,既然大家都是这个意见,那么就听大家的。

既然不给宝马,那就没有理由留下人家的财宝。可是那些财宝实在让人眼馋,不留下实在可惜。大宛王决定强行留下财宝,把汉朝使者赶走。

那个时候,敢于不远万里到陌生国度去做使者的都是狠角色,韩不害也不例外,一怒之下,他操起铁锤砸烂金马,拂袖而去。

毋寡也怒了,你们这些汉朝人,马上给我滚出大宛!又暗中命东边的郁成国截杀汉朝使团,抢夺他们的财宝。郁成国是大宛的属国,自然不敢抗命,韩不害等汉朝使者就这样死于非命。

03 第一次讨伐失败

消息传到长安,满朝震动,汉武帝大怒。

这简直是奇耻大辱!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来,汉朝使者所到之处,无论大国小国无不礼遇有加,即使是与匈奴打交道也从未被如此对待,做梦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大宛王,居然敢在老虎嘴里拔牙,一定是活腻了!

可是,名将霍去病、卫青都已去世,谁能担当讨伐大宛的重任呢?汉武帝把目光瞄向了国舅爷李广利,命他为贰师将军,率六千羽林军去讨伐大宛。

除了六千羽林军,李广利还带了两万亡命之徒,都是从各个郡国调集来的囚徒和恶少。

决心很大,准备工作却没做好,大军出发时虽然是秋收,却没能得到充足的补给,因为关东发生了严重的蝗灾,粮食歉收。

满以为可以沿途筹粮,不料西域各国并不都那么好说话,有乖乖听话的,也有拒绝交粮的,后者一律被视为同大宛穿一条裤子,结果就是“破其城,灭其族”。

这种情况下,行军速度不可能快,大军到达大宛边界时已是初冬,水土不服加上粮食不足,士兵饿死、渴死、病死的占了大半,剩下的个个像逃荒的灾民,马匹更不用说,几乎一匹没剩。

当在郁成国都城附近展开激战时,筋疲力尽的汉军居然占了上风,把郁成军打得屁滚尿流,逃回国都;大宛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撤向贵山城。汉军所剩虽然不多,但毫不犹豫地包围了郁成国都城,连续两天发动猛攻,给郁成国造成重大损失,国王甚至想投降了。

眼看汉军就要赢了,不料大宛骑兵突然从侧面冲杀过来,疲惫不堪的汉军被杀得尸横遍野,逃回敦煌时仅剩下几百人。

04 轮台灭国

李广利这一败,给汉武帝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因为他几十年没尝过失败的滋味了。当然了,与感受到的耻辱相比,这种深刻的印象实在算不了什么。

堂堂大汉帝国的军队,居然拿不下一个西域小国,实在是莫大的羞辱!

更要命的是,汉军失败后,比大宛更小的国家,比如轮台,也不再把汉朝放在眼里,驱逐、侮辱汉朝使节成了家常便饭,更过分一些的甚至还重新投入了匈奴的怀抱。

李广利虽然未被治罪,但汉武帝不准他回朝廷,命他在敦煌待命。其实即使他想回也回不去,因为在汉武帝的命令下,边境守军关闭了玉门关。守军还接到了如有军队胆敢进入玉门关就杀无赦的命令。

经此屈辱一败,那些原本反对劳民伤财讨伐大宛的大臣,终于意见空前一致:西域小国如此嚣张,受损的不仅仅是咱们大汉的威严,更严重的问题是,西域小国重新与匈奴沆瀣一气之后,咱们大汉几十年抗击匈奴的心血就会付诸东流。

大臣们的结论是:这事不能就这样算了,咱们大汉的威信必须赢回来,请皇上再次发兵。大臣们的一致支持,使汉武帝信心倍增。

这一回的准备工作比上次好多了。除了二十万大军,随军出发的还有运输物资的三万匹军马和十万头牛和无数驴、骆驼。

率领这支大军的,仍然是李广利——他得戴罪立功。

李广利这次没有走楼兰的老路,而是绕路经盐泽以北抵达轮台。先收拾了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再说!

从天而降的汉军将未采取任何防御措施的轮台打了个措手不及。不到两天工夫,轮台数万人口被屠戮殆尽,房屋化为灰烬,粮食等能带走的全成了汉军的战利品。轮台国从此成为历史。

05 搞定大宛

消息不胫而走,西域各国个个闻风丧胆,一些投靠了匈奴的国家立即赶走了匈奴使节,派队伍大老远去迎接汉军的到来,主动为汉军提供粮草和水。

汉军没想到,当他们到达郁成城时,郁成城已经空空****,闻风丧胆的郁成王早就带着他的人民逃到大宛去了。汉军一把火烧掉郁成城,直奔大宛都城贵山城而去。

大宛国人比望风而逃的郁成国人英勇多了,因为他们明白,如果贵山城被攻破,等待他们的一定是郁成城相同的下场,所以除了拼死抵抗,他们别无选择。

空前惨烈的攻防战打响了。从早到晚,汉军的攻击从未停歇,壕沟里满是他们的尸体。大宛人更惨,男女老少全都上了战场。

僵持不下之际,汉军找到了大宛人的软肋。

大宛城内没有水井,吃水全靠从外面引进。他们自己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事先对引水的沟渠做了伪装。汉军仿佛有先见之明,征讨大军中夹杂着一些水利专家,此时派上了用场。他们识破了那些伪装,切断了流向大宛城的水道,另外挖了一条水道,使其改道。

首先扛不住的是大宛的王公贵族们。他们秘密派人联络李广利:你们别打了,我们把宝马给你们就是了。李广利要的却不仅仅是宝马,还有大宛王和郁成王的命。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这两人第二天就被绑到了汉营。

处死大宛王和郁成王,立了亲近汉朝的大宛新国王后,李广利带着挑选出来的三千匹汗血宝马班师回朝。

06 大宛古国终消失

李广利这一仗,打出了几十年和平。那以后,西域诸国几十年不敢三心二意,“心甘情愿”做汉朝的小跟班,对汉朝的命令言听计从,以至于后来班超出使西域,几个人就可以降服一个国家,汉朝的使节甚至可以随时废立他们的国君。汉朝想打敌对国了,叫西域国家出兵,想要多少他们就出多少,没人敢说一个不。

自从被李广利征服,大宛与西汉的关系一直比较稳定。

但到了东汉时,逐渐强大起来的莎车国与汉朝的关系搞僵,莎车国王便拿汉朝罩着的西域诸国“出气”,强迫它们臣服,并课以重税,不肯臣服的就把它灭掉。

这些倒霉蛋当中就有大宛国。莎车王贤以大宛税缴少了为由,亲自带兵去打人家,大宛国不是对手,被迫投降,莎车国便以拘弥王桥塞提为大宛国王,取代了原来的国王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