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假如可以穿越,你想穿越到哪个朝代?”如果有人这样问我,我会这样回答:“我想穿越到汉朝,具体点说,想穿越到‘文景之治’那个时代,因为在那个时代,可以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愁钱花。”
众所周知,汉朝的“文景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盛世,天下大治,国强民富。国家粮库里的粮食多得吃不完,很多都腐烂了,连猪都不吃。国库里的钱也多得花不完,穿钱的绳子都烂了,钱也——钱没烂,因为整个汉朝使用的“五铢钱”,是金属铸造的。
“文景之治”中的“文景”分别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
汉文帝英明能干,采用贾谊的一系列建议,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鼓励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解百官关心农桑。他重视“以德化民”,使得社会安定,百姓富裕,为“文景之治”的盛世开了个好头。
他的儿子汉景帝也不差,继承父亲的遗志,沿着汉文帝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使国家更加强大,社会更加安定,人民更加富裕。
02
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的生母名叫薄姬,薄姬起初是别人的老婆,她原来的丈夫名叫魏豹。
魏豹本姓姬,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算是名门出身。由于他的先祖的封地叫魏,便以封地为姓,改姓魏,建都安邑,后迁都大梁(在今河南开封市)。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秦军决黄河灌大梁虏魏王假以后,魏豹跟随其兄宁陵君魏咎“隐迹为庶人”,到偏僻之地当了个普通老百姓。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在安徽大泽乡起义后,不甘心一辈子当普通老百姓的魏豹又跟随其兄魏咎投奔陈胜,陈胜让魏氏兄弟偕同故魏将领周市率兵三千,攻取魏旧地二十余城,封魏咎为魏王。
秦将章邯打败陈胜以后,魏咎纵火自杀。魏豹跟随刘邦和项羽斩将夺旗,大破秦军,因功封为西魏王,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仍随刘邦在关中与秦军作战。
秦亡后,“楚汉争霸”开始了,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此时的魏豹不知哪根神经出了问题,本来跟着刘邦干革命干得好好的,忽然觉得与西楚霸王项羽相比,刘邦差得太远了(当时刘邦和项羽在河南彭城打了一仗,刘邦大败),认定最终赢家必是项羽,如果再跟着刘邦混,那就是个傻子!
于是他以探亲为借口,私率精兵回河东(今山西运城市)看热闹,意思是哪个赢了我就跟哪一个,俗话说得好,有奶才能做我的娘嘛。
恰在此时,魏豹的岳母魏媪请了一个名叫许负的相士到魏王府给自己的女儿薄姬算卦相面。许负说薄姬相貌大贵,将来生下的孩子一定能当天子。
魏豹认为天子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要想未来的儿子成为天子,自己得有所作为,于是他决心叛汉。他派使者联络项羽,请来楚将项他帮他的大将柏植、冯敬率大军修城,他自己固守安邑都城。
得知消息的刘邦急了——楚魏联手,那还得了?于是刘邦命韩信、曹参诸将带来十万大军,将安邑围得铁桶一般,魏豹只好投降,全家都做了刘邦的俘虏。
刘邦没杀魏豹,还让他和御史大夫周苛一起守荥阳。公元前203年,项羽的军队包围了荥阳,周苛以“反国之臣,难与共守”为由把魏豹杀了。
魏豹被杀后,按照“惯例”,薄姬被纳入刘邦的后宫,成了刘邦的嫔妃。但是过了一年多,刘邦也没有临幸她。
03
薄姬年轻的时候与管夫人、赵子儿的关系不错,她们像陈胜与人约定“苟富贵,勿相忘”那样,约定今后无论谁发达了,都不要忘记其他二位。后来,管夫人和赵子儿真的发达了,得到刘邦的宠幸。
公元前203年,刘邦在成皋台上看风景,由管夫人和赵子儿两位美人相伴。这二位记性还不错,闲谈中提到当年与薄姬的约定,还边说边笑。
刘邦听到后问她们笑什么,管赵二人便将实情全部告诉了刘邦,刘邦当晚就把薄姬召了来。这一次同房,薄姬就怀上了,生下儿子刘恒。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八岁的刘恒被立为代王。不过,刘邦后来却似乎再也没召幸过薄姬。
刘恒被封为代王的第十七年,即公元前180年,以残暴著称的吕后去世。大臣们商议拥立继位皇帝,他们恨外戚吕氏势力强盛,都称赞薄氏仁慈善良,所以迎回代王刘恒,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薄姬由王太后改称为皇太后。同年三月,大臣们请求封立皇后,薄姬说诸侯王都是同母所生,就立太子刘启的母亲窦漪房为皇后,即后来的窦太后。
公元前157年(文帝后元七年),汉文帝去世,薄姬的孙子、汉文帝之子汉景帝刘启即位。
04
汉文帝刘恒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君主。他好“黄老之学”,在位二十三年,对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十分重视农业,鼓励生产,注重减轻人民负担,常颁布减省租赋诏令。他还对秦代的苛刑峻法做了重大改革,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友好的政策,不轻易动兵,尽力维持相安的关系,这种做法既起到了“御胡”的目的,又起了开发边境的作用,为汉代屯田之先河。
汉景帝刘启在位时,也延续采用“黄老治术”,实行无为而治,节俭爱民,克制自己的欲望,引导人民走向善良……
汉初至汉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文、景二帝仁慈恭俭,笃信黄老,以清静不扰民为基本政策,海内富庶,国力强盛,史称“文景之治”,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如果当初管夫人、赵子儿都没记起和薄姬的约定,那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历史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总是充满了偶然性,却也隐含了一定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