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啥要给自己最恨的人封侯?(1 / 1)

01

刘邦登基后,杀了不少功臣,为了剪除异姓王,甚至到了赶尽杀绝的程度。比如燕王臧荼,刘邦刚称帝没多久就以谋反罪把他干掉了;接下来是“国士无双”的齐王(赵王)韩信、韩王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

短短七年,他把除了被逼逃往匈奴的燕王卢绾以及位于偏远之地、势力又很弱小的长沙王吴芮之外的所有异姓王,都杀了个干净。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这些开国功臣,刘邦都不恨他们,甚至在杀他们时心中还满含着对他们的感激,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刘邦的今天,杀他们,仅仅是为了“鸟尽弓藏”。

而那个刘邦最痛恨的人,刘邦不但没动他一根毫毛,还封他为侯,这个人名叫雍齿。

02

雍齿,秦末汉初泗水郡沛县人,刘邦的正宗老乡。

据《史记》记载,这人出身豪强,家世显赫,为沛县世族,所以骨子里瞧不起小混混刘邦。

刘邦却很瞧得起他,所以起兵反秦后,委雍齿以重任。当初秦军在丰邑围攻刘邦,刘邦打败秦军后命雍齿驻守丰邑,实际上是让他当丰邑的老大。

不料第二年,魏国人周巿一引诱,雍齿就背叛了刘邦,投靠了周巿,还把丰邑也献给了他。

没想到这个老乡如此下作,气得吐血的刘邦再次攻打丰邑,却始终也没拿下。失去了丰邑,就等于失去了根据地,为了找一个“落脚之地”,刘邦只好到山东滕州投奔了项羽的叔叔项梁。项梁也很痛恨这种小人,便借给刘邦一些兵,这才打败了雍齿。

后来,虽然雍齿再一次投靠了刘邦,但刘邦依然消除不了对他的恨,因为由于雍齿的背叛而使自己投靠他人的耻辱,刘邦永远也忘不了!

03

刘邦夺了天下,大封功臣,只封了二十多个大功臣就封不下去了,因为争功的人太多,无法决定高下,刘邦只好暂时将此事搁置。

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从桥上看到远处的沙地上经常有一些将领聚集,像是在开会,又像是在争吵。

刘邦很奇怪,就问身边的张良:“那些人在干啥?”张良说,他们在商议谋反,难道陛下不知道?

刘邦大吃一惊——天下刚刚安定,他们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为啥要谋反?张良说这些人没得到封赏,又担心陛下会因他们的过失而杀他们,所以想谋反。

刘邦问张良怎么办,张良却问他最痛恨谁,并且这个人必须是大家都知道陛下您最痛恨的。

刘邦说我当然最痛恨雍齿啦,这人非常卑鄙,与我有宿怨,不断地陷害我,不但差点帮项羽把我害死,还给项羽出主意杀我父亲,又多次使我受辱,我做梦都想杀了他解恨,但因他功劳大,又不好杀。

张良说那么现在陛下就给雍齿进行封赏,让大家看看,您最痛恨的人都得到了封赏,肯定也有他们的份,那么他们就不会谋反了。

于是,刘邦设宴招待群臣,在宴会上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位次居五十七,并当场催促丞相和御史加紧进行评定功劳的工作,以便尽快对其他功臣进行封赏。

这顿酒,群臣喝得很高兴——雍齿那混蛋都被封侯了,咱们更不在话下,要相信陛下!

自然,再也没人想谋反了,刘邦再也没看到过沙地上有人“开会”。

04

此次危机的化解,除了刘邦,最大的赢家当然是雍齿——按照刘邦的个性,不杀他就算不错了,还给了他这么大的好处。也就是说,他这个什邡侯等于是白捡的。

封他最痛恨的人为侯,实在不是刘邦所愿,所以发圣旨的时候他是咬着牙发的,于是有了这么个典故——汉高祖咬牙封雍齿。

而雍齿自己也觉得这简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他原本做好了随时掉脑袋的思想准备,所以接到圣旨的时候,他忍不住仰天大笑,然后立即走马上任去了——慢了怕皇上后悔。

什邡,也就是今天的四川什邡市,当时虽然只是区区一个小县,但因为雍齿的到来而被称为“国中之国”,县城也被称为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