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火球已经消失了好一会儿,五个人才敢转动自己的眼睛,活动自己的肢体,看见外面依然火光冲天,兴隆从刚才的恐怖又跌入了另一种恐怖,他怕房子周围爬满腾蔓的木制立柱也被点燃,火焰蔓延把房子烧垮,将他们埋在下边。他仗着胆子站起了身,摄手摄脚地走到门口,东张西望地瞧了瞧,没有再发现蓝色火球的踪影,才转回头对其他几个人说:“都不见了,没事了。”
众人仍心有余悸,良久才挪动身体站了起来,一起走向门口,探出头去。房前的木制立柱有几个还在燃烧,不过火焰没有顺着立柱向房内蔓延的趋势,估计不会殃及这所大房子。
本来中秋还想吃完饭后到那个大厅里去看看是什么鬼东西在作怪,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几乎下破了胆,已无心再对什么感兴趣了。食物在胃中的反应又让他困意袭来,加之从傍晚到现在来回奔波,几度惊吓,疲惫的身体已不听使唤,站了一会儿就觉得双腿发软,一屁股坐在了门口的青砖地上。
兴隆看着大家疲惫的样子,也没有了精神,身体懒洋洋的依在门口的墙壁上,什么“曰”和“云”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嘴里不停的叨咕:“夜半音乐?墙壁怪虫?蓝色火球?是这座房子疯了?还是我们疯了?休息吧,不要管什么幻觉、梦境和鬼怪了,只要有明天,只要我们看见了明天的太阳,我们就能走出沙漠,走出梦境……”
小玉仍然惦记着那两个古筝,她喜欢古筝很多年了,虽然弹拨得一般,但只要看见古筝就围在旁边转来转去,迟迟不愿离开,她想起了她学习古筝的经过。
她自八岁起就开始学习古筝了,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七岁的时候,有一次爷爷到幼儿园接她回家。在回来的路上路过镇中心花园的围墙边时,一阵优美的音乐声从围墙里面飘出。在她的印象中好像从来没有听到这种声音,她就问爷爷那是什么声音,爷爷说他也不知道。小玉就求爷爷要他领着到里面看看。
爷爷拗不过她,就带她进了花园,绕过一条青砖铺成的园中甬道,通过一个小石桥,来到了靠近路边的围墙下。眼前一位老者正坐在树荫掩映下的石凳上,双手弹拨摆在石桌上的一个像扁盒子一样有很多弦的东西。
小玉静静地站在旁边,听得入神,听了好久才被爷爷拉着向回走,那个扶筝老人突然止住了乐声,抬眼向小玉望去,然后说了一句话:“小姑娘,我告诉你——这是古筝。”
那个老人每天在这里弹筝,小玉每天走到这里都站在墙外听半个小时。一个月后,当小玉再次由爷爷领着进入花园来到那个扶筝老人身边的时候,老人又停止弹拨。他用深陷眼窝的发出灰暗之光的眼睛,注视着小玉可爱的小脸,直到他把小玉看得心里发慌才开口:“小姑娘,你想学吗?”小玉扭头看看爷爷,又回头向扶筝老人点点头。
扶筝老人给小玉讲了关于古筝的知识。
小玉没有完全听懂,但是她知道了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也记住了这种乐器盛行于战国时期“秦”地,更奇迹般的记下了扶筝老人摘自古书中的一段关于秦国乐舞的一段话:“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
后来她从幼儿园老师那里知道了那段乐舞说辞的大体意思。自那以后,她每天和爷爷都在放学后来到花园,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和扶筝老人学筝,后来爸爸给她买了一架古筝。她从未间断学习,直到小学毕业,她已经可以自己创作古筝乐曲了。
在她创作的古筝乐曲中,她最为满意的就是《贺兰溪水》。
小玉想到这,又想想现在,沙漠中一座像海市蜃楼一样的绿地,绿地里有一幢房子,房子里有两只古筝,而且又不见古筝的主人,虽然我不能把它据为己有,但是弹拨一下总是可以的吧。这里是有些奇怪,也有些恐怖吓人,但是如果不把那两个古筝弄清楚,恐怕要后悔一辈子。想到这里,她拉起了中秋和兴隆,好说歹说,他们才答应一起再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