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扬州杂记》,载《西江月》
乾隆二年(1737),即徐夫人殁后六年,板桥娶饶氏。时板桥已四十五岁,饶氏十九岁。关于这一段姻缘,文集、年谱及野史杂记均未载及,致使《郑板桥集》中不少诗词出现疑点。一九八三年第二期《文物天地》上揭载上海博物馆藏《郑板桥扬州杂记卷》,提供了这一姻缘的原委。现在,我们先介绍这一文献,再参证以板桥诗词,弄清郑、饶结合的概况。
《扬州杂记卷》,纸本,纵18.1厘米,横158.3厘米,钤有“板桥”“郑”“燮”等印及褚德彝收藏印。据考证,此件是板桥真迹,为板桥于乾隆十二年(1747)丁卯在济南锁院所作。记述他在扬州的杂事共四则,事件互不相涉。关于郑、饶的风流韵事的一段文字跌宕生动,旖旎动人,兹全录于下:
扬州二月,花时也。板桥居士晨起,由傍花村过虹桥,直抵雷塘,问玉勾斜遗迹,去城盖十里许矣。树木丛茂,居民渐少,遥望文杏一株,在围墙竹树之间。叩门迳入,徘徊花下。有一老媪,捧茶一瓯,延茅亭小坐。其壁间所贴,即板桥词也。问曰:“识此人乎?”答曰:“闻其名,不识其人。”告曰:“板桥即我也。”媪大喜,走相呼曰:“女儿子起来,女儿子起来,郑板桥先生在此也。”是刻已日上三竿矣,腹馁甚,媪具食。食罢,其女艳妆出,再拜而谢曰:“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板桥许诺。即取淞江蜜色花笺、湖颖笔、紫端石砚,纤手磨墨,索板桥书。书毕,复题《西江月》一阕赠之,其词曰:“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朦腾,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母女皆笑领词意。问其姓,姓饶。问其年,十七岁矣。有五女,其四皆嫁,惟留此女为养老计,名五姑娘。又曰:“闻君失偶,何不纳此女为箕帚妾,亦不恶,且又慕君。”板桥曰:“仆寒士,何能得此丽人。”媪曰:“不求多金,但足养老妇人者可矣。”板桥许诺曰:“今年乙卯,来年丙辰计偕,后年丁巳,若成进士,必后年乃得归,能待我乎?”媪与女皆曰“能”,即以所赠词为订。明年,板桥成进士,留京师。饶氏益贫,花钿服饰拆卖略尽,宅边有小园五亩亦售人。有富贾者,发七百金欲购五姑娘为妾,其母几动。女曰:“已与郑公约,背之不义,七百两亦有了时耳。不过一年,彼必归,请待之。”江西蓼洲人程羽宸,过真州江上茶肆,见一对联云: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傍写“板桥郑燮题”。甚惊异,问何人。茶肆主人曰:“但至扬州问人,便知一切。”羽宸至扬州,问板桥在京,且知饶氏事,即以五百金为板桥聘资授饶氏。明年,板桥归,复以五百金为板桥纳妇之费。常从板桥游,索书画,板桥略不可意,不敢硬索也。羽宸年六十余,颇貌板桥,兄事之……
这段文字记叙了雍正十三年(1735),板桥在扬州卖画,虽处穷困落拓之境,而不乏访古寻幽之兴。玉勾斜,在扬州城西北十五里的雷塘附近,是历史上著名的荒**君主隋炀帝和许多宫女的葬地,又名宫人斜。历来诗人墨客,多有凭吊之作。板桥的《广陵曲》云:“隋皇只爱江都死,袁娘泪断红珠子。玉勾斜土化为烟,散入东风艳桃李。楼上摘星攀夜天,斗珠灼灼齐人肩。雷塘水光四更白,月痕斜出吴山尖。晓阁凉云笛声瘦,碎鼓点花撒秋豆。长夜欢娱日出眠,扬州自古无清昼。”就是记述到玉勾斜吊古摅怀。不料在这个恬静的乡村,竟得遇一位惜才钟情的少女,两情相谐,订下终生。后来虽遭波折,但饶忠贞不贰,又得义士相助,才子佳人终成眷属。这段遇合极具传奇色彩,板桥自述更是东风得意,精彩非常。
从上文知,郑、饶的结合,虽年龄悬殊,但双方互敬互慕,是情投意合的。验之诗文,亦不乏佐证。
板桥四十四岁中进士,景况渐渐好转,而又喜获娇娥,所以他常常带着适意的心情描写他们的爱情生活。如:
楼上佳人架上书,烛光微冷月来初。
偷开绣帐看云鬓,擘断牙签拂蠹鱼。
(《怀扬州旧居》)
小妇窃窥廊,红裙扬疏篱。
黄精煨正熟,长跪奉进之。
(《赠梁魏金国手》)
小妇便为客,红袖对金尊。
(《雨中》)
闺中少妇,好乐无猜。
(《止足》)
无疑,诗中的“小妇”“少妇”都是指饶五娘。在一首题为《细君》的诗中,板桥还以轻灵的笔触,描绘了饶氏楚楚动人的肖象:
为折桃花屋角枝,红裙飘惹绿杨丝。
无端又坐青莎上,远远张机捕雀儿。
对于天真俏皮、活泼艳丽的少妇风情,板桥是十分欣赏的。
乾隆九年(1744),饶氏生下一子。《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云:“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又云:“可将此书读与郭嫂、饶嫂听,使二妇人知爱子之道在此不在彼也。”《潍县寄舍弟墨第三书》云:“又有五言绝句四首,小儿顺口好读,令吾儿且读且唱,月下坐门槛上,唱与二太太、两母亲、叔叔、婶娘听,便好骗果子吃也。”上引家书中的“吾儿”即指饶氏所生的儿子。郭氏置于饶氏之上,是因为郭是板桥续弦的正室夫人,而饶是如夫人。“二太太”可能分别是郭、饶之母。
《扬州杂记卷》的发现,是很有价值的。它不仅提供了郑、饶美满姻缘的原委,而且对程羽宸其人其事亦有交代。板桥集中《题程羽宸黄山诗卷》《怀程羽宸》等诗对程感激涕零,这种关系也在《扬州杂记卷》中找到了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