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派,顾名思义是指某个事物象征另一个事物,具有它本身没有的意思。象征派艺术是由哲学上的唯心主义发展而来,在文学创作中,它表现为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段来传达意思,展示人物的内心。象征和比喻相似,但又有所不同。比喻侧重在形象上把两个事物关联起来,而象征则是从内在上关联两者。一个简单的例子,狮子的形象在比喻中常用来指一个具有巨大威力的人,但在象征中,它不一定指人,也可以是一种力量。
象征派产生于法国,法国作家夏尔·波德莱尔是象征派的先驱,同时是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他的代表作《恶之花》充分运用象征手法,是象征派文学的典范。
波德莱尔1821年出生于巴黎,1857年发表诗集《恶之花》。这部作品他构思了15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不是一本纯粹的合集,而是“有头有尾”的一部诗集。它包含了一百多首诗,分为六大部分,系统而有序地刻画了一个诗人对人生的探索历程,它的内容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也有作者的议论,这些使它成了一部丰富且深刻的诗集。
对丑陋和恶的描写,是这部诗集的主题之一。在文中,多次出现了孤儿、女乞丐、老妓女、赌徒等处于社会底层的“贱民”形象,以及对丑陋、恶心事物的描写,而最精彩的是波德莱尔对个人苦闷心理的描写。六大部分中,除了第二部分《巴黎风光》是间接地通过场景和外界来突出诗人的忧郁,其他五部分都是直接呈现这种忧郁的。在这本书中,诗人另辟蹊径,以不同方式组合词汇,把自己心底的迷茫乃至对自己的痛恨,以别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得整部诗集从头到尾都笼罩在巨大的精神压抑之中。
作为象征派代表的经典之作,《恶之花》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对象征手法的运用。在波德莱尔的笔下,不止希望和烦恼可以拟人化,爱情、时间、愤怒、偶然、错误、美丑、善恶等都可以拟人化,它们被描绘成一种奇妙的带有色、香、音的真实的东西。他力求运用联想,将传统的深奥无形的诗歌语言化为更具体的事物。他以“慵懒的花园”“新鲜的肉枕”这样的词语形容大画家鲁本斯的油画,以“木偶”“残缺的怪物”比喻贫穷的老太婆,这些都是他努力开启新的诗歌语言的证明。波德莱尔曾说过一句话:“我整个的创作的一生都用来学习构造句子。”福楼拜认为波德莱尔做到了,他评价说波德莱尔的诗歌极具独创性,且“句子塞满了思想,以致都要爆裂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