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是一部诗体悲剧,它是歌德花了60年时间才完成的作品,也是歌德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结晶。
《浮士德》取材于16世纪德国的民间传说:生活在15世纪的浮士德是个博学多才的人,相传他可能是占星师或是巫师,他将灵魂出卖给魔鬼,创造了许多奇迹。文学家们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许多相关故事,并把故事搬到舞台上。歌德幼年时期就看过有关浮士德的戏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心中的浮士德这一形象也在发生改变。
1770年,还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读书的21岁的歌德就开始着手《浮士德》的创作,直到1831年才完成整部书的写作。《浮士德》分两部,共12000余行。第一部共25场,是歌德在席勒的支持和督促下完成的,写作时间是1794年到1806年。
《浮士德》全剧没有首尾紧密连贯的故事情节,而是以浮士德的思想发展为线索,叙述了浮士德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的一生。浮士德被内心的“魔鬼”误导,先后经历了书斋悲剧、爱情悲剧、政治悲剧、艺术悲剧和事业悲剧。他的一生虽然失败了,但他的灵魂最终却被天帝接回天堂。
浮士德的一生象征了作者歌德的思想发展历程,包含了他本人及许多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作家们的经历和体会。浮士德的一生还象征了人类的发展历史,它的结果表明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总结经验的过程。《浮士德》的内容博大精深,中国当代作家郭沫若赞誉它“是一部灵魂的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
《浮士德》有许多精彩的言论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这不仅使得虚构的浮士德成了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也传达了歌德的高妙思想。
歌德以对立统一的矛盾作为基调,运用艺术象征的方式,借助浮士德的身份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精神发展的全新理解。《浮士德》中对各种矛盾关系的讨论充分体现了歌德的辩证思想,这一思想认识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
《浮士德》不仅是思想的结晶,还是一部囊括各种题材、具有多种艺术风范的文学杰作。它将抒情诗、哲理诗、散文诗、叙事诗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情节和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最恰当的诗体和韵律。同时,由于包含了大量典故和象征手法,使得这部作品难免显得高深乃至有点晦涩难懂。但作为一部历史经验的艺术结晶,它处处闪耀着歌德智慧的光芒,也因此被列为代表德国启蒙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