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万尼·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他将彼特拉克开创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薄伽丘自幼喜爱文学,小时候就开始阅读经典名作,并自学作诗。他的第一部作品叫作《菲洛柯洛》,属于传奇小说,也是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惊险小说,更是欧洲较早出现的长篇小说。
继《菲洛柯洛》之后,薄伽丘的其他作品多以爱情为主题,且仍是取材于古希腊、古罗马诗歌、神话、传奇,有着中世纪传统和骑士文学的痕迹。不同的是,薄伽丘摆脱了俗套的英雄主义,而是以其人文主义世界观谴责禁欲主义,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人世生活和幸福的追求。其中,历时5年完成的《十日谈》最能体现这种思想。
1348年,一场灾难性的瘟疫突然开始在佛罗伦萨横行,超过半数的居民死亡,城内十户九空。瘟疫一平息,薄伽丘即着手写作《十日谈》。他以佛罗伦萨的瘟疫为大背景,讲述瘟疫肆虐的1348年,3名男青年和7名少女在佛罗伦萨的诺维拉教堂邂逅,他们一起到乡下躲避瘟疫。在乡下的一幢别墅里,10名青年男女每天除了欣赏风景就是吃喝玩乐。他们一共住了两个星期,在其中的10天里他们每天开故事会,规定由轮流执政的“女王”或“国王”指定故事主题,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人10天一共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
《十日谈》里的故事主题广泛,涉及教会、神学、爱情、人性等。薄伽丘以足够宽的视野从历史事件、中世纪传说和东方民间故事中取材,把《七哲人书》《一千零一夜》等经典作品中的故事移植到意大利,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它们加工改造。通过这些故事,薄伽丘将僧侣们奢侈骄纵、**虚伪、丑陋无耻的生活暴露在阳光下,以此揭露封建贵族的罪恶,抨击亵渎圣明的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对教会、僧侣的抨击广泛地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现实,而且他的抨击是深刻的。他通过描写教会的腐败表象,毫不留情地将矛头指向导致这种腐败产生的教廷和宗教教义。他指出,反人性的虚伪教规是教会腐化和教士荒**的根源,这也是平民阶级不再相信神权神威的原因。
一方面,薄伽丘通过塑造反面形象批判贵族和教会的罪恶,另一方面,也通过塑造正面形象赞美美德和智慧,倡导人们遵循本性,追求幸福生活和爱情。《十日谈》有不少讲述爱情的故事,作者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描写青年男女的美好恋情,宣扬爱情是所有自然力量中“最不受约束和阻拦”的一种力量,以此抨击中世纪鼓吹爱情是罪孽的荒谬理论。这种人文主义思想在第一天故事结束后的收尾曲中有明显的表达,少女艾米莉娅唱道:“我如此美丽,以至我爱上了我自己。我对自己忠贞不渝,一心一意,没有别的感情能把我困扰。我对镜子照,看到镜中的自己赏心悦目,我欣喜不已。我知道无论新的感受和旧的回忆,都夺不去这份惬意。”
《十日谈》虽然是一部故事合集,但它绝不是普通的“故事会”。在文学特色上,它以多个故事为框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写作形式是欧洲文学史上的创新,为后来的短篇小说创作开创了一个新模式。薄伽丘以其丰富的生活知识为基底,用出色的艺术概括力和写作功力,向世人描绘了当时的生活万象。这部作品塑造了国王、骑士、僧侣、商人、艺术家、学者、农民等不同阶层的不同人物,借助他们的故事抒发了薄伽丘的人文主义和自由思想。《十日谈》被意大利文学界认为是与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的作品,人们因此又称它为“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