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艾克
尼德兰在中世纪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包括现在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以及法国东北部一些地区。由于水陆交通便利、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在绘画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尼德兰的绘画是在中世纪哥特式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15世纪时,尼德兰的画家创作了大量的祭坛画与独幅木版画。这些作品具有浓重的宗教气息,显得庄重严肃,但人物形象不够生动。
扬·凡·艾克被认为是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者,他和他的哥哥胡伯特·凡·艾克也被认为是油画的发明者。扬·凡·艾克出生在荷兰的马塞克城,在海牙做过宫廷画家,后来移居到佛兰德尔,由于才华出众受到勃艮第公爵的赏识,担任公爵的宫廷画家。
1425年,扬·凡·艾克创作了《教堂中的圣母》。这幅画将亲切的圣母形象呈现给人们,体现出了画家的世俗思想及在描绘室内光线方面的探索,是尼德兰早期室内画的重要代表作。
后来,扬·凡·艾克又与他的哥哥胡伯特·凡·艾克一起创作了划时代的巨作《根特祭坛画》。它标志着尼德兰人文主义艺术的诞生,并奠定了尼德兰文艺复兴艺术的基础。
祭坛画就是在木板上作画,之后将木板放在教堂圣坛前供人们观赏的绘画作品。《根特祭坛画》是画家为根特市圣贝文大教堂所画的一组祭坛画,是一种多翼式“开闭型”的祭坛组画。整个祭坛画由23个画面组成,分为内外两侧,平时两翼闭合,只能看到外侧的画,盛大的节日到来时,两翼打开,呈现出内侧的画面。内侧中间共有四个画面,其中上层中间的是上帝,位于上帝两侧的是圣母玛利亚和施洗者圣约翰,下层则是祭坛画的主体部分《羔羊的礼赞》,它的左侧是《骑士》和《裁判官》,右侧是《隐者》和《巡礼者》。
《根特祭坛画》虽然是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但画家以对现实世界的肯定态度,对人物和花草等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从而使这部作品充满了现实感,表达了画家对人类与大自然的赞美。另外,它是世界上第一幅真正的油画作品,由于在绘画技法上的革新,数百年之后画面依然清晰如故。
除了宗教题材的绘画,扬·凡·艾克还创作了大量的肖像画,堪称近代肖像画的先驱。《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是他肖像画的代表作。它既是一幅肖像画,也可以看作一幅风俗画。画中的人物阿尔诺芬尼于1420年被菲利普公爵封为骑士,他和他的新婚妻子正在洞房里迎接贵客。画家精心地刻画了典型的资产者形象,将他们对婚姻的忠诚及当时市民阶层的道德观念表现了出来。画面中的人物动作及道具都有特殊的意义:阿尔诺芬尼举起的右手象征着他对爱情矢志不渝,伸出的左手托着妻子的手,象征着他要与妻子共度一生,不会将妻子抛弃;新娘把右手放在丈夫的手上,表示她与丈夫不离不弃;位于画面上方吊灯上燃烧着的那支蜡烛,则代表通向天堂的光明;画面下方的小狗意味着忠诚,拖鞋则是结婚的象征;新娘子身上的绿衣服象征着生育,头上白色的头巾代表贞洁;墙上的圆镜代表天堂,念珠则代表虔诚;窗台上的苹果代表平安。画面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从墙上那面小圆镜子里,除了能看到新婚夫妇的背影,还能够看到画家本人。而用镜子来使画面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使画面容纳更多的景物,正是这幅画的过人之处。
扬·凡·艾克的绘画作品既反映了世俗人们的生活,也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景象,体现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尼德兰的文艺复兴开辟了道路。
勃鲁盖尔
彼得·勃鲁盖尔是尼德兰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一位画家,同时也是一个风格独特的画家。他继承了希罗尼穆斯·博斯的艺术风格,因此被称作“新博斯”;彼得·勃鲁盖尔还是欧洲绘画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创作的尼德兰风俗画是欧洲绘画史上的瑰宝。由于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画家,因此绘画史上称他为老彼得·勃鲁盖尔或老勃鲁盖尔。
老彼得·勃鲁盖尔出生于布雷达附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年轻时在安特卫普跟随画家彼得·库克学习绘画。他不像其他的尼德兰画家那样崇尚15世纪大师笔下的美丽风景,而是将注意力放在尼德兰的农村,喜欢描绘农村朴实的自然风景。他非常了解农民的生活,据记载,他经常穿着农民的服装,到农民家里做客,有时还会参加农民的婚礼。在他看来,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如果风景画离开了人,就变得毫无意义。因此,他把农民的生活内容放进风景画中,刻画农民豪爽的性格,展现农民的活力。
16世纪60年代,尼德兰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持续了几十年,直到17世纪初荷兰独立才结束。在革命期间,尼德兰人民与西班牙统治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老彼得·勃鲁盖尔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艺术家,与人民一起战斗,创作了很多歌颂革命、揭露西班牙统治者暴行的作品。
老彼得·勃鲁盖尔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他的创作生涯以1562年为分界线,在此之前由于为一个版画店提供版画画稿,那一阶段他的作品大多为版画;此后,他开始专心绘画,创作出《冬猎》、《牧归》、《收割》、《收干草》等风景作品,以及《农民之舞》、《农民的婚礼》等反映农民生活的作品。
《冬猎》是一幅表现人与大自然斗争的作品,也是一幅有人物活动的风景画。画家采用全景的方式,通过猎人的视角俯瞰全景。画面是以地平线和山坡为对角线的形式交叉组合而成的,由于远近透视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因此画面看起来极具空间感。此外,画家还对画面进行了动静处理,大地被白雪覆盖起来,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近处黑色的树木高高耸立,增加了宁静肃穆的感觉;而在树木中穿梭的猎人和四处搜寻的猎狗,远处在碧绿的湖面上滑冰的人们,无不彰显着生命的活力。画家对色彩的使用也十分讲究,画面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从而让人感觉寒冷,这与画面所描绘的季节是相符的。总体来说,这部作品成功地将人物的活动融入大自然的景色中,丝毫没有早期风景画那种拼凑的感觉,在赞美大自然的同时,也歌颂了人类的劳动。
《盲人的寓言》是老彼得·勃鲁盖尔非常有名的一幅作品。它是根据《圣经》中的一句话而创作的。在《圣经》里,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他们是瞎眼领路的。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在这幅画中,共有六个盲人,他们手里拿着拐杖,手搭着前面那个人的肩膀一起向前走,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已经掉进坑里,第二个人跌在第一个人身上,后面的几个人还在继续往前走。这幅画具有深刻的寓意,画家想以此告诉人们,当时盛行的各种经院哲学及传道士的荒谬的言论,就像盲人引路那样,会把他们引入歧途。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的六个盲人,有五个能够看到脸部,古病理学家对这五个人进行研究,发现他们双目失明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为摘除了眼球,有的是因为眼球萎缩,有的是因为眼角膜长了白斑,有的是得了黑蒙(一种眼部疾病),还有的是得了天疱疮。由此可以看出,画家对生活进行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老彼得·勃鲁盖尔通过绘画将他所处的时代真实地展现了出来。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被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去世后,尼德兰的文艺复兴也就画上了句号。1579年荷兰独立后,尼德兰绘画分成了荷兰绘画和佛兰德斯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