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是人民音乐家。
周恩来同志听了《黄河大合唱》之后,曾亲笔题赠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冼星海逝世之后,毛泽东同志于悲痛之中写下挽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冼星海的命运,是中华民族命运的缩影;冼星海的奋斗之路,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走向光明的典型;冼星海能创作出划时代的不朽之作《黄河大合唱》,是因为他把自己的一切都融进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中!
二00五年六月十一日,是冼星海诞辰一百周年。同时,也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电视连续剧《冼星海》就是借纪念冼星海诞辰一百周年暨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歌颂冼星海的奋斗精神,赞美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灵魂!
冼星海离开延安赴苏联不久我来到了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他的歌声陪伴我成长。新中国成立之后,像我这样一个曾随母亲讨饭的孩子,竟然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并能升入作曲系深造,盖因为我想成为冼星海式的作曲家。
我在中央音乐学院八年苦读期间,详细地查阅了有关冼星海的史料,并认真地研究了冼星海的主要作品。或许我和冼星海有着极其相似经历的原因,我认为冼星海走过的道路,理应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因此,我以冼星海为榜样奋斗不息。
一九六四年,我赴通县搞“四清”。由于我生长在农村等原因,院党委书记赵讽同志把江定仙、李元庆、杨荫浏、曹安和等和冼星海或有过交往、或专门研究音乐史的老艺术家安排在我呆的一个生产队里,朝夕相伴,他们多次谈到冼星海的轶闻轶事。其间,院长马思聪以“下马观花”的身份来到我队T解“四清”,与我同住在一个炕上,他也向我谈了冼星海在巴黎求学的情况。使我对冼星海的认识更具体化了。
“四清”结束之后,李元庆、杨荫浏、曹安和等请我吃饭,让我参观了他们负责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办的“冼星海展室”。并破例让我看了经钱韵玲同志修改后的冼星海日记等史料。使我对冼星海的了解更理性化了。
不久,**开始了,我因知情太多被打成反革命,送到农场劳动改造。在漫长的六年当中,没有钢琴,没有谱纸,作曲已经成为不可能。怎么办?我在劳动之余写冼星海的传记小说,这就是后来出版的(爱的旋律)。党的三中全会前后,我又把小说改成了电影文学剧本《冼星海在巴黎》。后经蔡安安、蔡元元、刘国祥等参加修定,由著名电影导演陈怀皑推荐,发表在《芙蓉》等刊物上。
随着冼星海百年诞辰的临近,我的母校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同学,希望我写一部电视连续剧《冼星海》。后征求有关领导、专家的意见,特别是逢先知、金冲及、何静修、郑伯农、杨伟光、李准、仲呈祥、李硕儒、杜边等人的意见,他们都赞同由我执笔写电视连续剧《冼星海》。其中一位同志说:“一心想成为冼星海式作曲家的王朝柱,再不写一部电视连续剧《冼星海》,何以心安?”
我决定创作电视连续剧《冼星海》。
应当说及的是:在我创作电视连续剧《冼星海》的前后,我在中央音乐学院的学长郑伯农、师妹黄大岗等贡献极多,让我看到了许多新的研究冼星海的史料,对我完成这部《冼星海》有着莫大的帮助。对此,真诚地说声谢谢!
同时,当年冼星海的战友和学生郭沫若、光未然、李焕之、马可、时乐蒙……留下的回忆文章,以及研究冼星海的音乐史专家写的专著,都为这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冼星海》提供了创作素材。对此,我也真诚地表示感谢!
作为艺术形象的冼星海,这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完成了;作为冼星海的一生经历,还有在苏联的五年没有写。原因:一是冼星海在苏联五年期间,生活环境、人物关系都是新的,需要重新铺排,原定四集难以完成;再是全剧的风格也很难统一。为此,我采用交响乐全曲结束之前需要有短暂的缓冲连接部的办法,用画外音作一个概略的介绍,然后再推向全剧结束。
二00四年六月二十三日于香山
王朝柱 河北吴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军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一九六六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八十年代初弃乐从文,相继出版了《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的长征》、《周恩来在上海》、《爱的旋律》、《女囚徒》、《蒋介石和他的密友与政敌》(三卷六部)、《功臣与罪人》、《谋海奸雄》、《政坛败将》、《王昆仑》等史传文学作品; 同时参加创作了话剧《决战淮海》、电视连续剧《巨人的握手》、《张学良将军》、《周恩来在上海》、《开国领袖毛泽东》、《邓小平》、《长征》、《张学良》、《延安颂》以及电影《龙云与蒋介石》等剧本。
现退而不休,笔耕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