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佛
赫伯特·胡佛(1874—1964),美国第三十一任总统(1929—1933),共和党人。[307]
就在美国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前总统赫伯特·胡佛的个人声望空前低落。随着战争进程的狂热,他却是个坚定的不干涉主义者。当罗斯福政府正在收获因战争景气带来的繁荣信誉时,胡佛却继续与新政[308]哲学做斗争。最糟的是,他不顾官方意见,要求美国人去喂养法国、希腊和其他受希特勒控制的国家的挨饿儿童。他似乎在每个问题上都站错队,成为当时最厉害的偏见中心。
可是1947年,在胡佛直接从白宫到狗舍之后的第十五年,74岁的他仍然得到大众无限的尊敬,在对公共事务的影响方面,没有其他公民能与他比肩。自从当总统第一天以来,他的观点还未曾像现在这么受到重视。从1933年到1946年,平均一天大约一打左右来信的“粉丝邮件”,如今每天上升至五百到一千封之间——这几乎是他恢复名望的数学测量。
报刊的语气也突然变得恭敬起来,甚至不喜欢胡佛保守思想的那些人,他的精神境界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评判他的错误时,他们不再暗指他是恶意的,毁谤已让位于尊重人的争执。
前总统的新名望螺旋式上升,是在1946年春,哈里·杜鲁门总统要求他对粮食储备和救济措施做一个世界性调查触发的。在他自己的专家陪伴下,胡佛绕全球而行,又马不停蹄地作巡回全拉丁美洲的旅行。由一位上了年纪的人承担这一任务的英勇行为,打动了很多人。它有助于恢复胡佛扮演其美国理想主义者的良知和慈善冲动的角色——用《新闻周刊》的话是,贫苦世界的“希望和同情的象征”。
任何获得美国总统职位的人,都会被理所当然地认定拥有伟大的政治天才。但是,胡佛的朋友和敌人似乎一致认同的一件事是:他根本“不是政治家”——并非是指他掌控政治趋势的能力不足,而是所缺乏机敏,机敏地操纵人民,利用大众的情感,向大众推销自己等。对于人们期望从政治家那儿得到的,诸如拍拍肩背、热情打招呼、直呼其名的亲近等,他一点这方面的天赋也没有。
居住在白宫的人很少像胡佛那样,从公众搜索的目光中遮掉他们的私生活。1944年去世的胡佛夫人是个亲切、温雅、非常聪明的女人;胡佛的儿子小赫伯特和阿伦,是有吸引力的能干的人,他们都独立成才;环绕在总统膝前的胡佛孙子们,跟任何在白宫诞生的小孩一样逗人喜爱。可是福兰克林·罗斯福的一条叫福拉的苏格兰犬的私生活,甚至比整个胡佛家族的私生活加在一起都受到更多报刊、银屏和无线电广播的关注。
当小赫伯特的父亲是总统时,他正在哈佛商学院念书。一个夏天,他决定自己出去找工作。他以沃森的假名到巴尔的摩电气公司应聘。正如所有的秘密都会泄露一样,他的秘密泄露出去了。可是这件小事是这个家庭态度的典型特征。当公司为小赫伯特提供一个对他来说显然太大的职位时,他气愤地拒绝了。“我父亲的名不出售。”他在向朋友讲述这件事时解释道。
人很少能成长得不再具有童年的特征。赫伯特·胡佛最大的毛病和最好的美德,同样与他的贵格会教徒背景有关。他1874年8月10日诞生于一个平房农舍里,离他父亲在爱荷华州西布兰奇小村落的铁铺不远——在所有总统们的诞生地当中,只有林肯的圆木小屋较之稍微更简陋一点。胡佛家的人穿一身贵格会教徒的灰衣服,使用充满“汝”和“你的”等的平白方言。他们的岁月集中在聚会所。对他们来说,生活是现实的、认真的,“行善”是生活的主要目的。贵格会教徒认为人生来是善良的,尽管世界会腐蚀他。
赫伯特·胡佛父亲去世时他年仅六岁,母亲过世之前他将近九岁,因此母亲的温柔和谦逊便永远留在他心里。在孀居的三年里,赫尔达·胡佛靠在家承接缝纫活计养活三个孩子,但她真正的才能是讲道。全爱荷华的贵格会教徒都开始知道她温和、自然的口才。十岁刚过,孤儿胡佛便到俄勒冈跟他伯父亨利·约翰·明索恩医生一块居住,后来还在西北的拓荒者中生活了六年。正是在这儿,一位来访的采矿工程师激起这孩子对地质学的兴趣,给了他的生活一次决定性的转折。
1891年夏天,胡佛进入刚刚开办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斯坦福大学,成为该大学第一个班的学员。他靠给教授当秘书、当洗衣服务代理和干其他的家庭杂务来支付学费。他成了校园的学生领袖,在同学间建立起了持续至今的友谊。尤其是,在那儿他遇到了今后成为他妻子的高挑、漂亮和用功的女孩卢·亨利。
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内华达市的一个矿上当普通工人,每天收入两美元。这段经历使他在判断矿藏和了解矿工方面受益匪浅。而在旧金山那边,一位资深工程师路易斯·詹宁掌控了那里的这一职业。胡佛“冷静”地去找他。尽管那儿没有工作,但无论如何他还是得到了一份工作,因为詹宁是位人才鉴赏行家。一年之后,一家伦敦公司要詹宁为它在西部澳大利亚的资产推荐一名主管——一股淘金热正在那儿如火如荼,要求很明确:一位“有25岁人的力气和75岁人的经验”的工程师。23岁的胡佛简直不敢相信他的雇主会挑选他。但他签了工作合同,年薪七千五百美元。这次冒险使他从此进入了他那一代人中最著名、最成功、最有实际经验的采矿工程师行列。
婚姻又等待了两年,直到卢·亨利获得工程学学位。在中国的中心地带进行一段漫长的探险旅行是他们的蜜月。二人一起平安地渡过了无数的磨难和危险,包括因义和团运动而在天津被围困。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数以百计的中国人和外国人,成为当时中外人士心中关于勇气的英雄传奇。
胡佛确实堪称一位伟大的工程师。他的职业收获迅速提升,直到个人企业延伸到全球。同时,母亲种下的种子此刻在他心中已枝繁叶茂。他将自己令人惊异的成功看作是服务天职的序曲。时机成熟时,他开始从事这种天职,就像一个人回家似的。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大约二十万美国人——旅客和永久居民——被滞留在欧洲。欧洲银行停止承兑美国支票。船很少,边境关闭。这是由恐慌波及的纠结局面。接着,美国驻伦敦大使沃尔特·海因斯·佩奇要求胡佛设法控制住整个混乱的局面。
胡佛默默地、没有大吹大擂地做得老练而完美——仅少数人意识到他们正在亲眼见证效率的奇迹。无论如何,他找到了工作人员和运输工具,并劝诱伦敦的一家美国银行,为滞留伦敦的美国人、连同被他吸引进来作这次冒险的另外十个人一起,承兑任何票据——凭他本人和他的合伙人个人保证补偿损失。大批人员完全撤离之前,一共承兑了150万美元。他的信念被证明是正确的,在这么巨大的交易中,最终只损失了400美元。
正当胡佛要结束欧洲的企业准备回家时,佩奇大使又邀请他组织救济注定面临饥饿的七百万比利时人。这个决定不容易做出。虽然富裕,但这离他为自己设定的预计承受的程度相差甚远。彼时他正跟合伙人一起,控制着世界上大部分的铅和锌,而机械化的世界大战一开始,这些金属突然价同黄金。
他会回应人类苦难的挑战,这从来都是毫无疑义的。但真正的问题是,到底是保留商业利益,还是完全放弃个人的抱负。整整三天,他仔细地考虑着这个决定。用贵格会教徒的方式,胡佛夫妇祈求上帝指引。第四天清晨,他下楼用早餐时,心情似乎特别平静。“好了,让财富见鬼去吧。”胡佛说道,仿佛只是像取消一个周末假那么漫不经心。他的决定注定要影响千百万人的生命。从那一刻起,胡佛的故事成了世界历史的资料。从来没有一个伟大的商业生涯,这么突然地被放弃;而另一个更伟大的社会服务生涯,又这么迅速地被启动。“你们可以拿走生意。”他简单地向合伙人宣布说。他已经与采矿和赚钱断绝关系了。
从那时起,任何来源的酬金,他从不留一美元用于自己花费。从救济比利时工作的第一个小时起,直到使命结束,他都是掏自己的腰包来支付开销。他后来任商务部长及总统的薪水,也被悉数分发出去,以提高需要的助手们的收入,或者支付给国会不提供工资的专业技术人员。从写作或演讲挣来的钱,也花在了私人或公众的慈善事业上。
对比利时的救济工作是胡佛的一项全新的任务,但是这项工作是在几乎不可能的条件下取得极大成功的。大笔大笔的款子和堆积如山的救济物品,以0.875%的企业一般管理费被分发出去——在正常的情况下,慈善项目的一般管理费能保持20%以下就算幸运的了。因此,对比利时的救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救济任务。后来还出现过更大的救济任务,也是在胡佛的管理下进行的。
战争期间,胡佛成为威尔逊总统的粮食行政官员,“节约粮食”[309]变成了英文字典里的一个新动词。倘若粮食赢得了这场战争是真的,那么,他必须跟潘兴一起被列入胜利的缔造者们当中。停战后,胡佛成了救济总主管,实际上也是在整个欧洲的经济方面发号施令的人物。三年里,他为中欧和东欧的一千万儿童提供吃饭和穿衣。接着,受饥荒侵袭的苏俄吸引了他的注意力。总之,1914年到1924年这十年间,胡佛在战争和战后的混乱条件下,总计筹集、分发了五十亿美元和三千四百万吨补给品。每一美元、每磅物资都可以说出用途,没有任何一件牟取暴利或贪污浪费的丑闻。
他利用粮食作为政治武器的传说正中敌对势力的下怀。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1923年7月10日在克里姆林宫签署的苏联人民委员会议的决议。它感谢美国人,尤其感谢赫伯特·胡佛通过“他的完全无私的工作……千百万各年龄段的人民从死亡中被拯救出来”。
迄今为止,只有他能做到如此完美。但胡佛回避各种荣誉。可是,在十多个国家里,那些感激的人民却自发以他的名字命名街道、广场,为他竖立雕像。来自大人物或小百姓签名的感谢信,潮水般向他涌来——总共有将近四百万人的签名。
对于胡佛的朋友们来说,他早在成为总统之前就是“首领”了。他的朋友起码数百人,学者、记者、商人、外交家……但他从未建起一台个人的政治机器,他亲密的朋友也很少是政治家。他们形成了一种宽松的兄弟情谊——由于他们对胡佛的极度忠诚,他们彼此也是忠诚的。
赫伯特·胡佛最终是带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良计划担任总统职务的。白宫关于儿童健康和保护、关于住宅建筑和住房供应的一系列会议、总统关于社会趋势的调查委员会、他对美国生活各部门改革的具体建议,都带有很容易被某项偶发事件或方案挫败的痕迹。
这是一个悲剧性的总统任期。最具悲剧性的,莫过于从11月选举开始到罗斯福次年3月就职之间的最后四个月。为了了解当时的情况,我们必须先回顾到1932年,当时萧条已经得到抑制,经济开始渐渐恢复。“1932年下半年开始的好转是不容置疑的,”民主党的《纽约时报》在1934年6月16日的社论里写道,“但这种被明显恢复的信心,却在1933年2月被突然逆转,也同样是事实。”这种新信心被选举的结果所湮没。商业瘫痪、银行提款火箭式上升,股票价格急剧下跌。胡佛已避开了三年的恐慌又“行将发生了”。
由胡佛败选触发的衰落达到了恐慌程度,他的继任者接任时银行甚至停止营业。无论人们对之前几年作何评价,终究,这种垮台不是与即将离任的政府,而是与即将继任的政府有更大关系。因此,全部的责任也都由神话制造者推卸到胡佛身上。胡佛成了每一种新麻烦的替罪羊,显著例子是由不满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老兵在1932年7月举行的著名的出征奖金[310]游行提供的——如今的民间版本坚决认定是胡佛的联邦“武装警察”射杀了老兵。
然而这里面一点事实根据都没有。这种说辞也依然可从敌对势力对胡佛的攻击中找到。在地方警察和暴乱者之间的冲突中,两名老兵被杀死,数人受伤,随后美国军队才赶到现场。事实上,正因为这样才唤来军队。这里引用当时的国防部长帕特里克·赫尔利将军给我的一封来信——“美国军队到来之后,没有人放一枪,也没有人受重伤。法律和秩序在华盛顿恢复了。”
好在命运对我们的第三十一任总统是慷慨的,因为让他足够长寿,能看到自己重新得到公众欢心的时刻。尽管如此,他依然是那位“未知的前总统”。他个性的许多方面仍然向公众隐瞒着。譬如,人们通常并不知道,胡佛对研究和知识的爱好,跟他对钓鱼的爱好一样强烈,可人们对他爱好钓鱼说得太多。他在1909年出版的《采矿原理》一书,曾经位列该领域文献中很高的位置。在中国管理庞大资产的同时,他还曾抽空撰写过有关中国数学的论文。五年来,他和胡佛夫人一直在翻译追溯到1556年的阿格里科拉[311]的《金属学》。好几代的拉丁语学者们都未能把这一经典著作翻译成英语,因为他们缺乏技术知识,胡佛夫妇做到了。
关于战争、革命与和平的宏伟的胡佛图书馆——斯坦福大学的骄傲——也是他喜欢精确知识的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胡佛在大量的劳动当中,开始搜集极其重要的战争文件,否则后世便失传了。从那以后,他一直坚持搜集。俄国革命和内战的无价记载——三大卡车资料是在列宁的帮助下运走的——存放在帕洛阿尔托,连同一起的还有诸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参谋部档案、关于地下抵抗运动记录的资料、被镇压的波罗的海共和国有用的档案等等非常宝贵的发现。
有的人秘密地实行犯罪,但是胡佛却将这个传统颠倒过来。他是少数几个秘密地实行美德的人。他竭尽全力地隐瞒他的善行,尤其向那些通过这些善行受益的人隐瞒。他会为贫穷的个人匿名争取一份工作、一项贷款或一些别的帮助。若有的话,也只是数年之后,他们才发现究竟是谁在支持这件事。
同时,胡佛个性的特点,是他对儿童的无限关心。他的每个合伙人迟早都会对此这样议论。其中两位合伙人吐露他们曾见过“老大”流泪。尽管事情已相隔二十多年了,但他们却都谈到胡佛对儿童的苦难遭遇极其敏感。
第一件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儿童饥荒救济运动正在进行中,大约三十名顽童拜访了胡佛。每个人温热的、不太干净的手心里都紧紧抓着一把美分:他们要为基金捐款。胡佛开始与他们攀谈起来,但他眼里突然充满泪水,赶紧走开去掩饰自己的眼泪。第二件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他纽约的套房里——提供信息的人当时在场,一位来访者正在详细描述受纳粹控制的国家里,幼小儿童所受的煎熬。胡佛突然走向窗口,背朝着房间。他的肩膀因呜咽而开始颤动时,其他人尴尬地把脸掉转了过去。
从童年时代开始,在胡佛的生活中,工作一直比玩耍多,多到无法比拟。而他最喜爱的娱乐,也不过是和一些要好的朋友钓鱼或野营而已。他的工作能力和体力是传奇式的。在白宫的关键时期,他的大多数职员在胡佛的饮食起居制度下身体简直都垮了——典型的一天从早晨六点开始,直到将近半夜才结束。
从1946年曾和胡佛在一次环球旅行中相伴的弗兰克·梅森写回家的一封信上,我找到了这么一段文字:“好几位船员都病了,甚至包括我们的雷伊医生也卧床一天。只有首领[312]自始至终在冷静地用铅笔继续记录他的谈话,然后交给休戈·迈耶去抄写。他以奇迹般的方式在极快的生活节奏下经受住了考验。”
胡佛的记忆力近乎惊人。他博览群书——从经济学、社会学著作到神秘小说,什么都读。他能坐下来一口气贪婪地读完一本大部头的书,并能很好地记住他所阅读的——对其测试足以过关。1946年访问上海时,美国高级军官将地图摊在地板上,解释中国复杂的军事状况。这时,凭着将近半个世纪前的经验和记忆,他竟提供出了那些偏僻地区当地地形的详尽无遗的细节。军官们都被这种超群的记忆力惊呆了。
然而,最能揭示他个性的,还是亲密朋友们所讲的、他那些天生的谦卑,以及种种逃避聚光灯的故事。他当总统后最心烦的一件事,就是当参加贵格会教徒会议时,总有不断出现的卫兵、记者和摄影师。而有个星期天,他终于逃脱了监视。
早餐时,胡佛夫人对他们的客人里卡德夫妇宣布,她听说巴尔的摩附近某处有个小聚会所。于是像共谋者一样,胡佛家和里卡德家偷偷溜出白宫,驱车来到这个小祈祷室。这里只有十几个礼拜者,没有人会注意到新来的人,这是贵格会教徒的规矩。在长时间默默地冥想之后,来自华盛顿的这伙人动身回家。总统吐露,这是他真正快乐的一天。
赫伯特·胡佛的寿命长且生活多样化,因此他的经历超出大多数人:从林肯式的贫穷到富裕,从普通手工劳动到总统职位,从全球生意到全球善举。但即便如此,这些多样性中始终存在着一幅看得清的图案——一个时期的线条不断地在其他各时期的图样中重复显现。
1938年,他访问挪威首都奥斯陆,一个农民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渴望见他。这个挪威人带来了一件男孩的夹克衫,他对这位美国客人解释说,这件小孩的衣服是胡佛救济的纪念品,已保留了将近20年,这次是专程前来感谢他的。
1946年,胡佛抵达布鲁塞尔时,引来成千上万欢呼的人群。他们当中许多人把自己三十多年前能幸存归功于胡佛的救援工作。在贝尔格莱德,一位铁托的内阁成员、外交部部长西米奇在公开的欢迎会上宣称:“要不是有三十年前胡佛在塞尔维亚的救济,我今晚就无法坐在这儿。”
在华沙,一名女医生在开会过程中突然脱口而出,说多亏胡佛她才活下来:她是由他的救援机构喂养的千百万东欧儿童的一员。然后,她转向大会主席台的官员。“爽快地承认,”她说,“要不是有胡佛先生的粮食,你们也不能在这儿。”他们都庄重地承认这一事实。
几周之后在上海,两位社会地位突出的中国妇女,分别要求向这位美国前总统表示敬意。令人诧异的是,她们各自都讲着同样的故事: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她们被胡佛家收留,而另一些较不幸运的儿童的生命却被扼杀。
即便到了七十岁,退休的想法还从未进入胡佛的脑子里。他继续公益服务、慈善工作、历史著述,使一批秘书和研究人员忙来忙去。由第一胡佛委员会对政府运作所做的为期两年的重要研究,已于1949年完成。委员会大约70%的建议在接下来的年份都被采纳,政府因此估计一年可节省二十亿美元。1953年晚些时候,国会又设立了另一个这样的委员会。此时胡佛已接近八十岁,但仍然再次同意带领这个委员会。在二十个月紧张的工作中,他组织和监督了大约二十个特别工作组。大部分报告都是他亲自写的——曾对政府的行政部门进行了最全面的分析。
在这些暮年岁月里,这位前总统出版了三卷《回忆录》、一部四卷本的始于比利时救济的美国国外慈善史,以及其他书籍。其中,《伍德罗·威尔逊的苦难经历》吸引了最大的读者群,也最受欢迎。同时,美国男童俱乐部、帕洛阿尔托的胡佛图书馆、医疗教育的基金筹措及其他慈善事业,花费了他大部分精力,然而他依然继续对公共事务进行着广泛的演讲和写作。直到85岁,逐渐增加的年龄才渐渐开始夺去他强健的体质。
是的,在胡佛多彩的生涯里有一幅图案,其特色的设计是慈悲。时间的考验或者政治宣传的恶意,都无法使它变得模糊。爱荷华州西布兰奇村落里的那位说话轻柔的女讲道者[313],没有白活。
尤金·莱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