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部、弦乐四重奏曲十七部。
在伟大作曲家罗伯特·舒曼[215]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为抑郁症所困扰,医生劝他去散步。他确实去散步——天天都走同一条路线。走到路德维格·范·贝多芬的塑像面前。
在某种意义上说,自贝多芬以来的每位作曲家都做过同样的朝圣。当然,后来斗胆写交响乐的每一个作曲者,都必须感谢这位维也纳伟大的音乐设计师。这位设计师思考、劳动、搏斗、流汗、创作、洗练、修正,然后再修正,建造起这么宏伟的一座大厦。这座大厦庇护了所有的音乐,直到我们自己的时代。
贝多芬的第一交响乐于1800年上演时,他还不到三十岁,充满抱负、热情洋溢,带着些许虚荣。他作为一个钢琴演奏能手,试图攻占维也纳这座音乐城堡。他觉得自己身上有一股巨大的力量,然而依然遵照惯例,创作欢快的室内乐,体面地穿着干净的花边衬衫出现在大街上。他吸引着学生和来自最佳圈子的赞赏者。
可是不久,他开始出现令人惊恐的耳聋的迹象。起初,贝多芬尝试掩盖这一弱点。他开始回避社交聚会。当再也隐瞒不住时——他才32岁——他退隐到海利根施塔特,靠近维也纳的一个小郊区。不论对待欢乐还是绝望,他的反应总是极端的。如今,在一份他称为“遗言”的长文件中,他倾诉出他的痛苦。
要我对人们说,“讲大声点,喊叫,因为我是个聋子”,这是不可能的。我怎能承认在我身上应该比在其他人身上更完美的这一官能上的疾病——我曾经拥有的最完美的官能上的疾病?当一个人站在我身边,他听到远处的长笛声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多丢脸啊!这样的事儿使我处于绝望的边缘——再严重一点,我就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就在这时候,他创作了安详、可爱的第二交响乐!说贝多芬的耳聋证明是音乐的福音,这是残酷的,但很可能是确实的。放弃他作为钢琴演奏能手的职业,倾听的只是自己脑海里的声音、与外部世界隔绝,他不断地强化和深化他的音乐思想。可是,当转向内部时,他的外部行为变得愈加对立了。他不让任何人碰他的房间,结果,东西令人难以置信地杂乱无章、四处堆放。报纸撒在椅子上,墨水泼在钢琴里,残羹剩饭盖在报纸下面。他太心不在焉了,以至于常常忘了吃饭——一旦灵感来了,他便走进饭馆,坐下来沉思,忘了点饭菜,最后要求结账。
他常常抱怨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没有足够的钱生活。实际上,他的名气很大,也受到大大的尊敬,他的财务报酬也比他抱怨的丰厚得多。(他去世后,人们发现他书桌的秘密——抽屉里藏了一大笔钱。)
贝多芬拒绝换衣服——作为最后的一招,他的朋友常常夜里偷偷进去,把他破旧的衣服拿走,留下新衣服。他脾气暴躁,常会将一盘食物、肉汁及一切东西往侍者的脸上扔去。
1806年夏天,他在从前的庇护人利克诺斯基王子家做客时,王子要求他为宿营在城堡的一些拿破仑士兵演奏。贝多芬拒绝了。王子开玩笑地威胁要软禁他。贝多芬大发雷霆,连夜走到最近的城镇,从那儿乘坐马车回维也纳,一抵达他的公寓,便抓起利克诺斯基的半身雕塑像猛掷在地,将它摔得粉碎。
耳聋使他变得越来越多疑。他常常指控他朋友、出版商和剧场经理欺骗他。第二天,他又常常感到抱歉。与此同时,他将一个主要作品《大弥撒》答应给六家出版商,最后却把它卖给第七家出版商。他试着把一首旧乐曲当作新乐曲搪塞给伦敦交响乐团。
他同时也可以是体贴、温柔和文静仁慈的:当他的朋友巴伦内斯·厄特曼失去一个孩子时,贝多芬前去拜访她,什么也没说,却在钢琴旁坐下来,长时间地为她弹奏安慰的音乐。
他阅读普卢塔克和莎士比亚的著作,可是他无法掌握乘法表。他对自由充满着真诚的爱;1823年,英国进行关于奴隶制度的辩论时,他常常以最浓厚的兴趣到英国议会听演讲。可是在家里,他证明了自己是位绝对的暴君,尤其是关于他侄子卡尔的争论。贝多芬痛恨他哥哥的遗孀,指控她道德败坏,并设法从她手里夺回孩子。在他45岁的年纪,这个对实际生活知之甚少的男人,成了这个孩子的监护人。此后,这一判例在较低和较高级法庭争论了好多年。贝多芬爱得侄子透不过气来,向侄子灌输全部的道德格言,与此同时,却忘记为这孩子提供有规律的三餐和冬衣。受叔父和母亲之间争斗的折磨,这孩子最终自杀未遂,匿名消失在奥地利军队里。
贝多芬也不信任自己的仆人,经常跟他们争吵。他的一位朋友为我们呈现如下的描述:
曾经有一次吵架,扰乱了所有邻居的安宁,两个仆人都走了。在上了锁的门后的客厅里,我们听见大师在唱使徒信经曲中的赋格曲片段——高唱、号叫、跺脚。我们在门外对这场可怕的争吵听了好长时间之后,门开了,贝多芬很可能因惊恐而引起容貌变形。他站在我们面前,先是语无伦次,然后带着明显的克制,说道:“干的好事,这些人!大家都逃走了,而我自从昨天中午到现在,什么吃的都没有!”
在贝多芬之前已经创作的所有数以百计的交响乐中,没有一个交响乐在流行和感情兴致上,可以和他写的那九个交响乐相匹敌。为什么?是什么使这些交响乐显得与众不同?它们具有难以忘怀的旋律和曲调吗?它们的博大精深,呈现给了我们必须洞悉的永远不会完结的奥秘吗?是的,但不是这样的。是它们的配器法特别丰富多彩和引起美感吗?并非特别如此。
依我看来,理由是这样的:贝多芬去掉了海顿[216]和莫扎特保留住的音乐形式美的基础,使之沉浸在生命旋涡中。他使音乐变得粗糙,直到它开始产生他所期望它产生的效果——表达问题、唤起情感、感动人和生气勃勃的奋斗。在他的交响乐里,他把每个人的悲痛和每个人的微笑都谱成曲。贝多芬使音乐“富有人情味”。这就是为什么更多的人对贝多芬的交响乐,比任何其他的交响乐更能立即引起反响的缘故。
许多作曲家创作了优秀的交响乐,但贝多芬的交响乐依然自成一个级别——如同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成为我们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个并不牵强。像莎士比亚的戏剧一样,贝多芬交响乐的范围是包罗万象的;像莎翁一样,他可以是温柔和愤怒的:可以是孩子般的单纯,也可以是最成熟的智慧;像莎翁一样,他掌握温柔和严厉的相同技巧;像莎翁一样,他拥有可爱的幽默感;像莎翁一样,他热爱大自然;像莎翁一样,尽管有疑虑,但他相信生命的胜利。
虽然,他给我们的形象是一个沉思的、阴郁的、耳聋的和孤独的形象,但是这个形象并不完全真实。一位认识晚年岁月的贝多芬的人,将他形容成“一只朝太阳看的鹰”。在其他时候,他可以是一只蓝天中盘旋的燕子,或者是一只眨眼观察世界的聪明的猫头鹰。尽管他那无法预测的喜怒无常、他那可怕的席间举止和外貌(他的外貌如此原始,以至于一个被带去看望他的孩子认为他是鲁滨逊·克鲁索[217]),但贝多芬的朋友依然对他完全忠诚。
他最后的疾病因自己的疏忽和对医疗专业的无知而使病情加重。在一个月里他吞服了七十五瓶药。他的**虱子、跳蚤猖獗,生病期间他收到的最受欢迎的礼物是一盒除虫粉。到了临终他还想作曲,并计划为第十交响乐整理现有的一些短曲子。他于1827年3月26日那个猛烈的雷雨天气里去世,终年56岁。这就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天才。谁能说得清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乔治·马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