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阅读:中国文学名家新评》这本书实在算不上一部完全意义上的评论文集。收入集中的许多文章就文体而言并不是一回事,更无论风格和所秉持的文学主义。我是如此地喜欢铁凝所写的《怀念孙犁先生》。“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唐·白居易),感事、动情与作家的为人、为文联结起来,使得评赏抵达人性的深度。然而,这篇实在算不上是评论的文字。可犹豫再三,我们还是把它保留了下来。作家新评,谁也没有规定过评赏作家的文章应当如何写就。真正喜爱文学的人都会本能地吸收这样的评赏文字而不会主动要求受文学批评写作窠臼的限制。我也佩服叶兆言、梁衡、王充闾、卞毓方的文化散文式的作家评赏文章。这些文化散文着实意象具足、宛然在目,表现了作家主观情思与客观境遇天然合一的境界。这样的文章与其说是品评,不如说是品赏,但更接近于散文写法。但讨论再三,我们还是把这一类美文介绍给原本要到书中阅读评论文章的读者诸君。有意有象,有情有景,多义性和歧义性,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无限性和有限性,这是文学的本来面貌,似有若无的东西恰恰是文学的最大魅力所在,窃以为用文化散文这种写法也许更能贴近作家,帮助读者阅读。
当然,评论文章,说到底还是本书的主体,没有它们,本书就无理由称作“作家新评”。然而,文无定法,评论文章当然也不会拘于一法。王蒙之评赏李商隐,简直就是一次阅读与创作的畅想。“文章当以趣为第一”(明·李卓吾),且“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宋·严羽),以这样的解诗观来赏评李商隐和他的诗,实在是最贴近的一种方法。曹文轩之关于鲁迅的评论文字则以情理见功力。宣讲鲁迅,不感之以情无法扬其善,不识之以理无法颂其真,曹文轩于大学圣殿之上的布道当可直入人心。孙郁的文章本书选得最多,乃是因为我们被孙文深厚悠长的文化意味和温婉蕴藉的文字所打动。他的文章总是博而有物。他清醒,然而意味深长,他热情,然而有骨有态。总之,本书所选评论文章,有学理,有分析,有创见,篇篇过硬。吴晓东论废名、童庆炳论王蒙、李陀论汪曾祺、李静论王安忆、郜元宝论张炜,等等,有的深入,有的标新,有的深入而标新,读来路转峰回、动人心魄。特别是李静评论王安忆,我们难得读到如此这般既与人为善更以文为本的态度诚恳的评论。在我国当代作家里,王安忆卓然独立。她视野广阔,富有深度,艺术自变力强,成就非凡。评论家尊重作家的文学成就,那是对文学现实的一种尊重,但并不意味着就此止于思考。评论往往要从她的成就与缺憾、文本的得与失开始,揭示每一位作家都必然具有的写作维度与困境,进而探讨文学所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对此李静做得坚定不移,做得推心置腹,殊为难得,使得我们的阅读具有强烈的紧张感和张力。这篇文字是“1996年5月初稿,1999年修改,2001年3月以《失名的漫游者》为题发表,2002年10月据王安忆近年新作最后改定”,足见评论家的执着和认真,也足见一位优秀作家那持续而强大的吸引力。
编选此书,我们对所选文章,或论理,或论事,或叙事,或抒情,坚持不拘一格,无不以本文优秀是取。诚如宋代秦少游论文所言:“采道德之理,述性命之情,发天人之奥,明死生之变,此论理之文如列御寇庄周之作是也。别黑白阴阳,要其归宿,决其嫌疑,此论事之文如苏秦之所作是也。考同异次旧闻,不虚美,不隐恶,人以为实录,此叙事之文如司马迁班固之所作是也。”虽然文学流派不同,本原均须不失雅正,却也不必扬李抑杜,归为一尊。读者诸君自然也是要分别文体,分别意趣,分别主张和创意去阅读才是。
《创意阅读》最初计划是编选中、外文学共二种书评集,后书业反响有热度,专家有好评,兼之评书之外尚有评人之文亟待与读者共享,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中、外作家新评二种。四种书出齐,我们与读者朋友们的创意阅读之旅也就可以暂告一个段落了。我首先要真诚地感谢读者朋友们,在书多如过江之鲫而市场反应又五花八门的当下,诸君竟能青睐一套文学书评集,能一本又一本地接受它们,可见当今经济社会还能容得下很多张平静的课桌。我也要诚挚地感谢山东文艺出版社。应该社邀约,本人忝做这套书的主编,实际工作却主要是责任编辑所承担,他们一再感谢我应承了此项工作,我却要一再感谢他们承担了此项实务,还要感谢出版社决心出版这样一套未必能获得雅俗共赏的专业读物。一般来说,就内容而言,出版工作分为创新性出版和积累性出版两大类,大体上创新性选题易好,积累性选题难工。这套书于创新、积累兼而有之,于积累中见创新,足见他们的卓越见识和追求。我更要感谢入选这套书评集的作者方家们。书的真正主体是他们。正是由于他们卓具创意的写作,才给读者和出版者带来无限创意的导引,带来了这历时近两年的创意阅读之旅。在今天这个创意的时代,当代文学评论的写作渐成创意之风,这使得评论文字不仅附丽于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具有自己可供独立欣赏的美学价值,这是当代文学的光荣,也是阅读社会的幸事,让我们向文学评论的作者们致敬。
《流浪的犹太人》插图|[法]古斯塔夫·多雷 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