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阅读与快生活(1 / 1)

阅读的艺术 聂震宁 1145 字 6个月前

今天我是第一次承认,自己是一个读书比较慢的人。据说这是心智发育和阅读能力不强的表现。这也没有办法,从小时候起,我就读得比较慢。只有在某些特别的情形下我才会读得比较快一些,譬如,借读的书被限定了很短的归还时间,在书店或图书馆选书只能快速浏览,再就是当期刊编辑初选稿件时,有许多稿件只能被浏览,还有就是对不值得读的书,快速翻下去了事。除这些之外,只要是正经读书,我总是比较慢。想起人人称颂的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之类的读书人,我就自惭不已。

现在国际读书界有一派人正在用力鼓动掀起一个慢阅读运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托马斯教授早几年提出了“慢阅读”概念。他主张细细阅读一本好书,反对一目十行。他严厉批评学校鼓励学生开展阅读速度和阅读数量的竞赛,认为这是对阅读价值的破坏。他还在课堂上开展慢阅读教学。他鼓励学生回到传统阅读中去——大声诵读甚至背诵,要求学生“琢磨”和“品味”文字。前不久,加拿大的约翰·米德马还以《慢阅读》为名出版了一本专著,力挺慢阅读。书中展开慢阅读价值分析,继而把慢阅读引申到作者与读者乃至与社会的关系上来看待。

《乌鸦:艾伦·坡诗选》插图|[法]古斯塔夫·多雷 绘

国内读书界、出版界近来也出现了慢阅读的呼吁和行动。一个时期以来,从学校到社会各界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我看就是一种慢阅读的实践。因为诵读必慢,几乎所有的慢阅读提倡者都试图通过诵读来放慢阅读的速度。光明日报出版社去年出版了一本童书,书名就叫《慢阅读·最想读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提倡慢读经典,慢阅读要从娃娃抓起。

作家们肯定都希望读者慢阅读。早在北宋时期,雕版印刷术滥觞时期,苏东坡大学士就曾极力反对直接读雕版书,他坚持读抄本。苏大学士的主张当然可笑,但其中慢阅读的主张也有其合理之处。1623年,《莎士比亚戏剧集》首次出版,便鼓励读者“反反复复多看几遍”。1887年,尼采称自己是“慢阅读的老师”。林语堂则更是慢生活包括慢阅读的导师,他的《生活的艺术》堪称这方面的经典。他说:“阅读分两种,一种是公事上的必要,另一种则是奢侈的享受。第二种才给人几分怡然自得的乐趣。仿佛漫步林中,而不是走向市场。由此而带回家来的,不是一大堆罐头,而是开朗的容颜,满胸的清气。”米兰·昆德拉也专门论过缓慢生活,书名叫《缓慢》。他开宗明义写道:“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古时候闲逛的人都去了哪里?民歌小调中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的流浪汉去了哪里?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地空间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贾平凹前不久出版我认为迄今为止他最好的长篇小说《古炉》后,对记者说,他希望读者慢一点读《古炉》,不能像看电视剧那样快,否则他会很伤心。平凹说过很多感动人的话,我听了这句话被感动了。

其实,读者才是阅读的主体,更需要认真对待慢阅读的主张。托马斯教授告诉学生,慢阅读能唤回阅读的愉悦,从高品质的文字中找到乐趣和意义。他发现已经习惯在网上快速浏览网页的学生,再次读纸质书竟出现了注意力很难集中的阅读障碍,他感叹道:“我想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在一目十行中失去了多少。”显然,为了不损失或少损失美好的东西,我们的阅读需要慢下来。阅读如看风景,如尝美食,如山居品茗,如林中散步,匆匆忙忙有何好处?跑马看花一般地泛读,“一日看尽长安花”,倘若不是春风得意又有何好处?这里说的是休闲型阅读。至于学习型阅读、专业型阅读,则更不用说了,要有所得,非细嚼慢咽不可。

现在我们要问,人们的阅读怎么就越来越快起来了呢?这个问题几乎都要变成哈姆雷特式的追问了。本来阅读乃个人之事,能快则快,愿慢则慢,全看个人心智、秉性、能力特点,以及与所读之书的关系,本无所谓好坏,更无对错。不过,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关乎民族社会精神文化状态,则值得注意和研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说到阅读,许多人常常在第一时间要追问出版界。“书出得太多太快”,这是普遍的埋怨。“书出得太粗太烂”,这是常见的责难。“书出得太容易,如今是人都要出一本书”,这是听了让人都笑不起来的笑话。出版界也经常发布类似多少小时快速编辑出版一本书的神话故事,还真配合了这些埋怨。除非特殊需要,否则萝卜快了大体是洗不干净泥巴的。近日发布的《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宣布,2011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7万种,较2010年增加4.1万种,增长12.5%。要知道,2002年还只是10万种多一点。大体是坐实了“书出得太多太快”的埋怨。但是,紧接着就要有一个数字的说明,即重版重印图书16.6万种,较2010年增加2.3万种,增长16.2%。有越来越多的书得到重版重印,说明书出版后通过读者和市场的检验,还有再印的价值。再说句公道话,出版界书出得再如何多、快、粗、烂,读者也还是可以不读、少读和慢读的。书读得慢与不慢,似乎不能直接怪罪到出版界来。

说到底,快阅读、快出版还是与快生活有关。试问,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市场网络化、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以至于人**炸,世界变得平坦,快鱼要吃慢鱼,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哪里还容得下慢阅读、慢出版乃至一切应当慢下来的事情!

于是,慢生活的主张应运而生。国际上有了慢城评比活动。江苏高淳的慢城建设正引起广泛兴趣。我想,慢城应当有慢阅读的倡导。慢城有出版社,应当要求出版人把书做得慢一点,精细一点,优雅一点。慢城的作家也要写得慢一点,从而写得好一点。由此想到,当今时代,慢城也好,快城也好,都需要认真琢磨一下关于慢的科学理念。又快又好固然好,可一旦好不起来则宁可慢一点下来,总之以好为要。至少阅读和出版应当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