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垂帘听政的东太后
咸丰十二年,咸丰帝崩于避暑山庄,享年三十一岁。载淳在灵柩前即了皇位,拟定新年号为“祺祥”。尊二十五岁的咸丰皇后钮祜禄氏慈安皇太后,及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后人分别称她们为东太后、西太后。咸丰皇帝当皇子时娶的嫡福晋萨克达氏,是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儿,但成婚后两年即病死。文宗即位,追谥她为孝德皇后。又册封钮祜禄氏为皇后。这位皇后就是后来同慈禧一起垂帘听政的东太后,慈安太后。
慈安是广西右江道道台穆阳阿的女儿,满洲镶黄旗人,生于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1837年8月12日),文宗当皇子时便侍候左右。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以秀女入选,封贞嫔。五月,晋封贞贵妃。六月,为皇后。因为晋封的时间相距很近,她封嫔与晋封贵妃的典礼均未举行。她心地善良、单纯,咸丰帝对她很敬重,但不甚爱幸。
新皇继位,政权尽归肃顺等八大臣。但由于咸丰并不是把权力全部授予他们,由于他们只受权“赞襄”,所以不能合法地启用通常代替“朱批”的御玺。他们不得不求助于两位皇太后的固有的权力,因为母后的地位能够合法地代表幼主使用御玺。在咸丰未亡时,那拉氏时常干预政事且计谋颇多,咸丰怕她将来母以子贵,生性懦弱的钮祜禄氏不是对手。肃顺也极力劝咸丰效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故事处决那拉氏,以免妇人擅政。但咸丰迟迟不忍下手,另外他也担心肃顺大权独揽,留着那拉氏也是个制约。为了性情温和心地善良的皇后钮祜禄氏考虑,他写下一道密诏。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正是这道密诏最终要了东太后的命。
西太后慈禧本是权力欲极强的人,而留在北京的恭亲王精明能干,是咸丰的胞弟,按清朝祖制,应由他辅政,且有洋人的支持,内心颇为不平。虽然肃顺严加防范,使出种种手段让西太后与奕訢不能见面,但西太后用苦肉计,使身边的太监安德海回到北京与奕訢密谋一番。最终在回京的途中,逮捕了顾命八大臣。朝廷政权从此便落在恭亲王与两宫太后的手里,两太后也开始了“垂帘听政”。但慈安性情温和,心地善良,虽位在慈禧之上,却从不骄纵。
垂帘听政的地点,两太后有意选定养心殿正殿的东暖阁,不使用过去清代七帝处理日常政务的正殿。两太后的住处,由于小皇帝同治住在养心殿的后殿,而清宫过去有一条规定:在位皇帝不得与先朝后、妃同居一宫,因此两太后有意住在距养心殿不算太远的西六宫的长春宫,慈安太后住长春宫履绥殿,慈禧太后住长春宫平安室。小皇帝同治也循先帝旧例,每日亲自到长春宫向两太后问好和请安。
两太后听政的时候,东暖阁里前后摆设两个宝座,都朝西,座挂黄色纱帘。小皇帝坐在帘前宝座上,两太后并肩坐在纱帘后的宝座上,慈安太后坐在宝座南端,慈禧太后坐在宝座北端。应召前来的大臣跪在小皇帝前边的地毡上,膝下垫着垫子。大臣奏报时问话、发指示的主要是后边坐的西太后,小皇帝只是呆坐在前,一言不发,充当傀儡皇帝。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正月二十六日,同治帝19岁亲政前,两太后最后一次垂帘听政,在养心殿召见亲王、郡王、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大学士、总管内务府大臣、六部尚书等宣布:两人撤帘归政,谕令诸王、大臣以后要尽心辅佐皇帝,“力戒因循”。可是,当年十二月,同治帝就在出天花时病死了。同治没有儿子。死后,两太后在养心殿正殿东暖阁召见醇亲王奕譞、恭亲王奕訢等亲王及郡王、贝勒、公、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弘德殿行走、南书房行走等人员时,当众宣布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入承大统,年号光绪。
载湉是道光皇帝的孙子,他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妹妹。醇亲王奕譞的福晋。载湉成为皇帝当天,宫内即派出御前大臣到太平湖醇亲王奕譞府邸迎接皇帝入宫。
载湉身穿大蟒袍补褂进宫时,乘坐的暖舆经大清门、天安门、午门,到达乾清门广场下舆,进内右门,然后进养心殿谒见慈安、慈禧太后。即位大典举行以后,载湉就住进了养心殿,开始为同治帝守孝27天。
光绪帝即位后,慈安太后搬到了东六宫钟粹宫,从此被称为东太后;慈禧太后仍然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从此被称为西太后。
两宫皇太后慈安和慈禧在光绪帝即位后,继续在养心殿东暖阁垂帘听政,仍然是小皇帝载湉坐在前面,仍然是坐在帘后的西太后操纵一切,西太后开始成了光绪朝的实际统治者。
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二月初,西太后生病,两太后共同垂帘听政的形式才第一次有了改变,改为小皇帝在前,后边只有东太后一个人听政。这也是两太后垂帘听政以来,18年间的第一次。两个多月后,西太后病愈,又恢复了两人共同听政。过了一年,光绪七年三月,东太后突然去世,以后就只有西太后一个人垂帘听政了。
垂帘听政使那拉氏始终设法保持了对诏书和钦命的最后决定权。她们不但掌控御玺,而且还在幼帝面前召集所有文武大员听政,也就是行使了摄政权。当接受省职的官员按常规上朝见驾时,两太后与幼帝一起坐朝,她们坐在幼帝宝座之后的八扇黄色薄纱屏风后面。慈安太后为人随和,没有野心,又不善于辞令,凡有王公大臣奏对事项,总是由慈禧问话。渐渐慈禧的锋芒超过了与之共同摄政的慈安太后,名为两宫垂帘听政,其实都由慈禧一人做主。正因为慈安一副与世无争的心肠,所以开始东西两宫相处还很融洽。
2)慈禧迁怒慈安的原由
清代帝后喜欢园居,从康熙中叶开始,在北京西北郊先后兴建了畅春园、圆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人们称之为“三山五园”。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将三山五园焚毁。邻近紫禁城的西苑(亦称三海,即北海、巾海、南海),也因年久失修,不免残破。每当慈安、慈禧和同治、奕訢等到西苑游玩时,慈禧往往以言试探说:“此处该修了。”奕訢严色厉声而言:“喳!”绝无二话。慈安则说:“空乏无钱奈何?”此事也不得不作罢。慈禧则面露愠色。
吴棠在慈禧幼年时曾有雪中送炭之谊,如今得以累次超擢,不几年竟当上四川总督。圆明园内的四春娘娘,因为咸丰在日排挤慈禧,后来竟不知下落,有传说被慈禧处死,总之没有好下场。慈禧生平爱看戏,内监安德海替太后造了一座戏园,招集梨园子弟,日夕演戏。因此安太监愈得太后欢心。安太监于两宫垂帘时,曾有参赞秘谋的功绩,至此权力越大,除两宫太后外,没一个敢违忤他,就是同治皇帝,也要让他三分。宫中称他小安子,都奉他如太后一般。慈禧有时高兴,连咸丰帝遗下的龙衣,也赏与小安子。
安德海得志猖狂,把慈安、皇帝与恭亲王都不放在眼里。一天,恭亲王为江南的军务进宫去见慈禧。走到西宫门口,只见安德海在前面走。安德海明明瞧见恭亲王,也不上前去招呼,竟大模大样地走在前面。恭亲王心中不觉大怒,但他在宫门外却被太监们挡住了,说太后有事。恭亲王没奈何,只得忍着气在宫门外候着。谁知安德海原是故意不叫太监们通报,有意捉弄。直候到天色快晚,还不见传见。从此恭亲王恨不得杀安德海而后快。
机会终于来了。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悄悄地出京,替慈禧太后织办龙衣。照清宫的成法,太监不许出京城一步,如查出便立刻就地正法。如今安德海恃宠出京,非但不知小心,反而沿途招摇,借着慈禧太后的威势,自称钦差大臣,安德海阶乘船只顺运河南下,龙旗招展,宛如天子出巡一般,沿途搜刮民财,激起民愤,一路上骚扰地方,逼勒官府。他坐着大号太平船两只,船上插着无数日形三足鸟旗、龙凤旗帜,携带许多美貌的童男童女。又沿途传唤歌妓到船上玩乐。上百纤夫在河岸拉船,两岸观看的人站得密密层层,好似打着两重城墙。七月二十一日,是安太监的生日,这一日船到了德州地界。
山东巡抚丁宝祯听到这个消息,下公文给东昌、济宁各府县跟踪追拿,一面写了一本密奏,八百里文书送进京去。那天,恭亲王正在军机处,接到奏章,起了杀安德海的心意。他禀报慈安太后及皇帝,恭亲王进宫去的时候,已把杀安德海的谕旨拟就,连丁宝祯的奏折,一齐上呈慈安太后观看。慈安太后看了大骇道:“这奴才如此妄为,还当了得!国法家法要紧,一切由王爷处置。”说毕立刻在谕旨上用了印,恭亲王拿着就走。同治恰也恨安德海入骨,于是下旨立斩。丁宝祯便将安德海就地正法。
这件事情,慈禧开始竟未曾得知,直至案情已了,方传到慈禧耳中。慈禧不禁花容变色,几乎要坠下泪来,大怒道:“东太后瞒得我好,我向来道她办事和平,不料她亦如此狠心,我与她决不干休。”于是慈禧因安德海之死而迁怒慈安,对东太后有了隔阂。
3)关于先帝遗诏的传说
年轻的同治得病不治而亡,立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即位,是为光绪。光绪帝幼时,也喜欢与慈安亲近,仿佛当日的同治帝,慈禧心中渐生不悦。到光绪六年,往东陵致祭,慈安太后因为咸丰帝在日,慈禧尚为妃嫔,不应与自己并列,因此让慈禧退后一点。慈禧不允,几乎争吵起来,想在皇陵旁争论,很不雅观,且要招亵渎不敬的讥议,不得已忍气吞声,权为退后。回到宫中越想越气,暗想前次杀小安子,都是恭亲王怂恿,东后赞同,这番恐又是他煽动,擒贼先擒王,除了东后,还怕什么奕訢?但慈安有咸丰的遗诏,不好下手。
先前咸丰帝在热河,临危时,曾密书朱谕一纸,授于慈安,略说:“那拉氏若恃子为帝,骄纵不法,卿即可按祖宗家法治之。”慈安展开遗诏,里面写着:“咨孝贞太后:懿贵妃援母以子贵之义,不得不尊为太后;然其人绝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汝亦当专决。彼果安分无过,当始终曲予恩礼;若其失行彰著,汝可召集廷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即诛死,以杜后患。钦此。”后来因慈禧在宫中太过嚣张,慈安曾取密诏给慈禧,令她警诫一二。而慈禧自然恐惧,从此刻意承欢慈安,几于无微不至,这样几年过后,就把慈安迷惑过去,慈安以为她没什么野心。
东陵祭后,慈禧处心积虑想消灭这道随时能要她的命的遗旨,却苦于没法可施。这一天慈安后稍有感冒,太医进方没有效,就不再服药,谁知过了数日,竟然不药而愈。慈安后来对慈禧说,服药一点用处也没有。慈禧微笑不语,慈安不觉暗异。忽见慈禧左臂缠着布帛,便问她是什么缘故?慈禧道:“前日见太后不适,进参汁时,曾割了臂上的一片肉与药同煎,聊尽心耳。”慈安听了这句话,大为感动,她流泪对慈禧说:“我不料你竟是如此好人,先皇帝为何怀疑你呢!”竟取出咸丰的遗诏,对着慈禧的面用火焚毁。其实正中了慈禧的阴谋。(此事虽尚无正史材料证明,但流传甚广,当可备一说。)此后慈禧日渐放肆,语多不逊,事事专权,不与慈安协商。慈安开始后悔,然而已经来不及了。但东太后不除,终究是掌权的障碍。
4)离奇死亡的难解之谜
光绪帝继位以后,仍然是两宫垂帘体制。慈安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每有奏牍,必西宫诵而讲之,或竟月不决一事。……迩年以来,太后益谦让未遑,事无钜细,必待西宫裁决,或委枢府主持。”但是,慈安愈是谦让,却愈是能得人心。慈禧对两宫同时垂帘的状况总是感到不是滋味,尤其是慈安宽厚仁让,深得军机大臣的欢心,甚至连自己的亲生子同治帝在立后这样重大的事情上总是倾向于慈安,所有这些现象都使慈禧感到:慈安的存在就是对自己权力的威胁。慈禧的这种顾虑是由来已久的。1881年4月8日,年仅四十五岁、比慈禧还小两岁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毙宫中,清廷的垂帘听政由两宫并列一下子变成了慈禧一人独裁。对慈发太后突然死亡,在当进与以后都有种种怀疑与猜测,成为二百多年清宫史上的又一在疑案,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清朝官方的“正常病死说”。在朱寿朋的《光绪朝东华录》在载有慈安的遗诏,说她在“(1881年农历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疴,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但是这种“因病致死”是那样的快速而又突然,连当时的当事者也大为怀疑。据《清稗类钞》载,在慈安初感身体不适时,御医为她诊脉,认为“微疾不须服药”,没想到当晚就听说“东后上宾,已传吉祥板(棺木)”,大为诧异,还以外间论传。后来噩耗证实,御医大戚曰:“天地间竟有此事,吾尚可在此?”是不信慈安是因病致死。另一位见证人左宗棠,当时任军机大臣,突然听说慈安得病身亡,顿足大声说:“昨早对时,上边(指慈安)清朗周密,何尝似有病者?即去暴疾,亦何至若是之速耶?”
第二种说示是因慈禧与慈安交恶,慈安被迫自杀说。据《清稗类钞》另一种记载,慈安与慈禧共同和垂帘听政,慈禧权欲极重,慈安却倦怠少闻处事,并不与之争权,因此倒也相安无事。但到了1881年初,慈禧患血崩剧疾,不能视事,慈安有一段时间独视朝政,致使慈禧大为不悦,“诬以贿卖嘱托,干预朝政,语颇激”,以致慈安气愤异常,又木讷不能与之辩,恼恨之下,“吞鼻烟壶自尽。”
第三种说法是慈禧进药毒死说,此一说史料最多,如下:
《慈禧外纪》载:当年咸丰临终时,曾秘密留下了一个遗诏给慈安,要她监督慈禧,若慈禧“安分守己则已,否则汝可出此诏,命廷臣传遗命除之。”但老实的慈安将此事告诉慈禧。阴险毒辣的慈禧听了,表面对慈安感泣不已,实际上已起杀机,遂借向慈安进献饵之机,暗下毒药,加以谋杀。
恽毓鼎的《崇陵传信录》中也说:垂帘听政的两太后一天闲谈起咸丰末年旧事,慈安对慈禧说:“我有一件事,一直想跟你说。请你看一件东西。”慈安从小箱子里取出一张咸丰留下的遗诏给慈禧看。内容是他对慈禧其人很不放心,如慈安果然发觉慈禧有什么不安分守法的事,可以在众大臣面前宣读此诏,除掉慈禧。慈安笑道:“我们两姐妹相处久了,处得很好,何必留下它呢?”当场把遗诏烧了。慈禧脸都红了,谢过慈安,怏怏而去。光绪七年三月十一日,慈安在庭院中看金鱼休闲,慈禧那边来了一位太监,送来一盒点心说:“这种点心,西佛爷觉得好吃,不肯独用,送一点给东佛爷尝尝。”慈安高高兴兴地当场尝了一块。于是,当天慈安忽然得病,很快就死了。
《闻尘偶记》却认为慈禧是因与人私通怀孕,事为慈安察觉,准备废掉慈禧太后称号,慈禧闻之,先下手为强,设计毒死了慈安。
葛帔道人的《云海楼随笔》中说,光绪当皇帝后,虽说是东西两太后同训朝政,实际上慈安不大管事,在宫中吃斋念经,一切都是慈禧说了算。于是,慈禧得以为所欲为。当时有名伶杨月楼,被召进宫演戏。慈禧看上了他,经常召他进宫,甚至留他在宫中过夜。一天,慈安有事找慈禧,慈禧不在,只见杨月楼睡在慈禧**。慈安大惊而退。慈禧知道后,大惧。马上让杨月楼吃下一碗杏酪后出宫。杨回家后就死了。慈安并不打算追究此事;但慈禧一直忐忑不安。一次,朝廷讨论表彰某大臣家人节烈的时候,慈安借这个机会好言好语地规劝慈禧。慈禧不安,心里更不是滋味。过了几天,慈禧让宫婢给慈安送去点心,慈安吃过后便暴殂,连太医都来不及叫。作者说,这是当年在宫里一位宫监告诉他的。王无生《述庵秘录》所记与此说相同,但有小异,同慈禧来往的名伶姓金。慈安发现他们二人睡在一起,痛责之,于是引起慈禧的杀机。此外还说,当时慈禧正产后血崩得重病,靠四枝吉林人参救活。
宫廷内幕,千古之谜。上述后几种说法都出自传闻与野史笔记,究竟真相如何,虽有待进一步的考证与分析研究,但这也正反映了民间甚至宫廷内对慈安暴死与慈禧有关的整体取向。
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逝于宫中。慈安已崩,丧仪极为简单,葬于普祥峪,称定东陵。二十七日后一律除孝,慈禧竟不穿孝服。国母之丧如此简陋,亘古未有。对于东太后的死,《清史稿》记载只有一句:“六年,太后不豫,上命诸督抚荐医治疾。八年,疾愈。孝贞皇后既崩,太后独当国。”古人做史往往笔削春秋,微言大义,“太后独当国”这几个字或许暗含有不可言说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