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芳是一个白领,今年已经33了,但至今还是单身。其实她自身条件很不错,身材高挑,工作能力也比较强。可在选择男友上她总是千挑万选,即使家人和朋友给她介绍了好多个,但她总会找出各种原因,声称对对方不满意,所以现如今还是孑然一身。独自一人的夏芳似乎过得并不空虚,每天都将时间花在购物上。
在购买东西时,她从来不会像其他人那样选择那些促销或是打折的商品,而是总买一些价格比较高的东西或是奢侈品。在她看来,只有这些物品才与自己的身份相匹配,才是自己的理想生活。
如果夏芳哪一天要是没有购物,她就会感到非常失落,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儿,总是感到莫名的空虚。有一次,由于工作需要,公司派她到某个地方去做调查,可那里既没有网络,也没有大型商场,导致夏芳无法购物,这让她做事也没有精神,仿佛丢了魂儿似的。两天之后回到工作的城市,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商场购物。当进入商场后,她就变得异常兴奋和热血沸腾,也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热情地买下一件又一件价格高昂的商品。
可是,夏芳这份热情和兴奋并不是持久性的,当物品拿回家后,她发现自己刚刚购买的东西与之前的款式非常相似,而且那些物品一直是束之高阁,自己没有用过几次,也并不是她真正需要的。这致使她的心情再次变得不好了。
虽然夏芳收入比较高,但由于她总是喜欢购买高端商品,所以她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够用,所以她办理了多张高额度的信用卡。这导致她经常入不敷出,有时候还会向朋友借钱来还款,现如今她已经是债台高筑。
其实,夏芳的行为就属于购物癖,也被称为购物狂,属于一种冲动控制障碍,是一种非常过分且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一般来说,如果购物行为没有引起不良的社会后果,并且个人的购物行为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则不认为是购物癖;如果这种购物行为不仅会让个人产生痛苦情绪,还会引发债务、家庭等问题,则被视为购物癖。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大多数患有购物癖的人在没有购物时,整个人会显得完全没有精神,而且高兴不起来,总是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当购物癖“发作”时,就会变得焦虑;可一旦进入商场或是处在购物的环境中,他们就会变得异常兴奋和有**,对每一件商品都相当热情,甚至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有专家表示,对于患有购物癖的人来说,购物的过程往往是短暂的,所以其兴奋状态也是一时的,在冲动下购买的很多物品并不是自己所需的。因此,他们回到家后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快乐,而疯狂购买之后只会让其陷入情绪“低潮”,也因此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从而导致家庭关系比较紧张,这让“购物癖”们的心情更加痛苦。
据媒体报道,四川一位林女士非常喜欢网购或是去商场买东西,每个月都要花费上万元,而她所买的很多东西根本不是她所需的,堆积在家里占了很多地方。不仅如此,她还偷偷在外面贷款买东西。这让丈夫对其越来越不满,时常为此吵架,甚至有几次两个人还在购物场所大打出手。
哪些人最容易患上购物癖呢?有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总结出以下两种人群:
1.自我意识比较强的人。一般来说,这类人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总认为自己离理想的生活比较远,所以,他们就会通过大肆购物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此进行“自我修复”。其实,这类人大多并不是很富有,但总希望自己拥有富人才买得起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做“富人”的心理和愿望,比如案例中的夏芳。
2.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这类人往往会将获得某种物质条件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对他们来说,似乎只有获得物质享受,才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
据调查发现,患有购物癖的人有90%是女性,而且她们对衣服有尤其强烈的购买欲,这表明患有购物癖的女性喜欢用自己的外在形象来“修补”自己。另外,女性的传统购物角色也促使她们易患上购物癖。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群体开始患上了购物癖,并且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平衡,让他们只有在获得物质满足的情况下才会感到快乐和产生动力;如果没有了物质刺激,他们就会对学习和工作丧失兴趣,情绪一直处于低落的状态中。那么,如何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呢?对此,有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对自己要有客观的认识。如果不想让自己成为购物癖的牺牲品,首先要学会面对真实的自己,客观地认识自己,对现实中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盲目地去追求脱离实际的物质享受。另外,在节假日中要懂得理性消费,克制不合理的购物欲望,从而预防诱发购物癖。
2.买东西前进行理性思考、分析,从而抑制购物冲动。在买东西前进行理性思考和客观分析,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必需的、有用的,哪些东西是不需要的、不实用的,并计算一下购买不实用的东西所需的资金,从而可以有效地抑制自己的购买冲动。另外,去逛街时尽量少带一些钱或卡,尽量不要使用信用卡,防止冲动消费。
3.充实自己的生活。如果想要抵制物质的刺激,不妨试着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充实、丰富起来,将购物行为转化成其他行为。比如,约朋友去爬山、看电影、健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