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珅的身世回顾(1 / 1)

和珅的神秘,在于他能够从满州正红旗下一个破落的钮祜禄氏家里卓然立世,经受父母双亡的凄寒,饱尝奔走求贷的煎熬,10岁入咸安宫官学,20岁任銮仪校卫,乾隆四十年以后则连连擢升,从一个抬轿的奴才摇身变为最高统治集团中的一员,做军机大臣时,他才28岁。

《和珅列传》是嘉庆年间整理的原始档案,详细记录了和珅的身世和他的经历。

和珅(1750-1799),字致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他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

和珅发迹很早,20多岁的时候受到乾隆赏识,此后便平步青云,迅速成为大清帝国政治舞台上一手遮天的人物。一代巨贪和珅早年竟是声名不错的八旗才俊,其家庭生活也有值得称道之处。

《清史稿》和《清史列传》中只记载,和珅“少贫无藉,为文生员”,除此之外,有关和珅青少年时期的记载很少。大概受这些史料的影响,有些学者就认为和珅出身于地位低下的“包衣旗人”,也就是内务府包衣(包衣在满语里是“奴仆”的意思)。不过,此说并不确切。冯佐哲曾在《和珅评传》中做过详细考证,和珅应该是满洲正红旗人,他家曾一度被抬入正黄旗,获罪后其家属又被划归正红旗。

和珅童年时曾在家里与弟弟和琳一起接受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又由于他的父亲曾任福建副都统,所以和珅十来岁时,得以和弟弟一起进入咸安宫官学。

咸安宫官学是当时官学中之最上品,用通俗的话说实际上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质量很高的全国重点学校。青年和珅能够就读咸安宫官学,正说明了他的非同凡俗。有史料记载说,和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男子,玉树临风,脸庞白皙,行动敏捷,举止端庄,言语诙谐。这不正是一个惹人喜爱的形象吗?可是,目前流行的影视剧中的和珅,总是油头滑脑,阿谀奉承,不学无术,机关算尽,又常常被刘墉、纪晓岚等人捉弄的可笑形象。其实,历史上的纪晓岚反而是相貌丑陋,又有口吃近视眼的毛病。可以看出,影视剧中的和珅与纪晓岚跟历史上真实的形象似乎刚好调了个个儿!

和珅天资聪明,记忆力强,过目不忘,加上他努力学习,所以经常得到老师们的夸奖。除了能将四书五经背诵得滚瓜烂熟外,和珅的满文、汉文、蒙古文和藏文也都相当不错。

和珅18岁时结婚,娶英廉之孙女冯氏为妻。和珅与冯氏结婚后,相亲相爱,感情颇好。嘉庆三年(1798年)冯氏去世时,和珅极为难过,他为妻子连作六首悼亡诗。冯氏对和珅也极为体贴,即使是在病中,也念念不忘和珅的腿病。

和珅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他总想让他的家族保持着蒸蒸日上、人丁兴旺的局面。他的弟弟和琳是他一手提拔和精心栽培的,他也一直为弟弟的家庭操劳。由于和琳常年在外,和琳子女的婚嫁也都由和珅操办。嘉庆元年(1796年),和琳在外督办军务,不幸染病身亡。和珅非常伤心,写了15首挽词,“言不成声,泪随笔落”,感情真切凄惨。

令人惊奇的是,乾隆对和珅的宠遇并不是一时性起,而是长久不衰。即使是在明知和珅是一代巨贪的情况下,也并不怪罪。和珅这颗政治明星就此在帝国的政坛上持续闪耀了20多年。

乾隆三十四年,20岁的和珅继承祖上三等轻车都尉的爵位。第二年,参加顺天府科举乡试,没有考中举人。不过,没有功名的和珅,后来却因颇有才学主管了许多文化、教育事业。

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23岁的和坤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正五品),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