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秦振华与张家港精神(24)(1 / 1)

我的天堂 何建明 655 字 6个月前

“是!”会场响起一片呼应。

“声音不够大,到底是不是?”沈文荣重新问了一声。

“是!——”这下的回应惊天动地,震得长江波涛奔腾卷起,震得夜空一片繁星闪烁……

接下去是具体的运作过程,也并非简单易事。当时与香港合资办钢铁厂在中国国内尚无先例,银行贷款碰到难题,作为市属企业,政府必须关注如此大的引进项目。

“沈文荣,你搞的啥名堂?怎么全是一堆破铜烂铁呀?”当花费3000多万美元的引进设备运达张家港后,有位政府领导到现场一看,就急红了眼大声责问沈文荣。这也不能怪人家,3000万美元合多少人民币嘛!你沈文荣怎么弄一堆没用的洋破烂呀!

现场的情况确实让不懂行的人看了心惊肉跳,因为设备全部是拆卸后从英国装运过来的,而钢铁流水线一旦被拆卸后,即使再好的先进设备看上去也是“破破烂烂”。为这,沈文荣不知要向人解释多少遍,并且不得不接受无数人的怒骂——你沈文荣花了国家的大量外汇,引进了这么一大堆破玩艺!

“假如真是这样,我也算为张家港建了一个失败的展览馆。”沈文荣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你疯了,我看你一定是疯了!”不少好友离沈文荣而去。他们感到一种害怕,因为一旦失败,沈文荣绝无翻身的日子。

然而沈文荣丝毫并不感到任何惧怕,照常动员他的几百、几千农民工为他搬运那些“破铜烂铁”,又组织专业技术安装队伍,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将其组装成与英国比兹顿钢厂一模一样的生产流水线。

“中国农民工非常了不起,你只要教一教他们,他们个个都是把好手,洋玩意到他们手里一拨动,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自己的本领了。我们请一个洋工程师干一天就是几百美元,而我们的农民工一天挣十几块人民币就把人家洋工程师的活都包了下来。计划投资4000多万美元的引进项目,我们最后只用了3000多万美元,钱就是这么省下来的……”沈文荣这样说。

23个月,从引进到安装、到一次性投产成功,这是沈文荣在1991年前挥写的第一个大手笔。这样的引进项目和规模,一般的建设周期是30个月到36个月,而他硬是在没有请一个外国专家的情况下实现的。所以从“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项目”成功后,沈文荣这只“黑马”在中国钢铁行业就出名了。

1992年,南巡讲话后,全国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经济建设热潮,钢材市场一片红火,以生产“罗纹钢”为主导产品的沈文荣的“沙钢”效益好得不能再好。

见了钱,合作伙伴香港人有些眼红,说要分红。刚起步,沈文荣感到特别大的压力,但此时他已显出“元帅”风度,于是便道:“现在不能分红,还有银行贷款要还。”

香港人就说:“要不新建的钢厂给你,或者给我。”

这是分家,也是分手。沈文荣心里阵阵作痛,但这是利益,任何合作者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益,所以也不能恨人家。于是他平静地说:“你开个价,如果我不要,你就得一定要买下。如果我开价,你要,我就给你。”

沈文荣说的这一招很公平,也很绝。逼你必须选择。既然到了这个份上,朋友也只能如此了。

最后的开价是:3600万元人民币(香港人合资的35%股份那部分股价)。

香港人算了半天,觉得可以,等于比他当时投资合股的2000万元本金还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