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炳龙说:“市长你放心,家里的事我们一定把它办得更漂亮。”并且把下一步的招商引资情况和第三次拓展开发区的计划作了初步汇报。“这回我们做了一个14平方公里面积的图纸,等你回来我们就报请市委、市政府和人大审议。”他拿出一大叠图纸和资料。
这个时候昆山已被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县长吴克铨也随之成为首任昆山市市长。
吴克铨随手拿起扫了一眼,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说:“14平方公里可能还不够啊!”
“你说14平方公里还嫌小?才5年时间,我们已经从3??17平方公里,一直发展到6??18平方公里,这回做出14平方公里的规划等于在前5年的基础上扩充了一倍呀!”
“一倍就大了?你想的还是昆山小开发区。”吴克铨放大嗓门说道:“现在我上北京是去拿国家级开发区哟!”
“哈哈,对啊,我们不再是小昆山的小开发区了,要建国家级的大开发区了哟!”宣炳龙一向认为自己的眼光放得比别人远,但听市长这么一说,觉得自己盘算的开发区前景还是小了许多。“好,我知道下一步规划如何做了!”
“别别,我们还是一步一步往前走!”这回轮到吴克铨泼冷水了。
“为啥?”宣炳龙瞪大眼睛问。
吴克铨没正面回答,只是在转身时放下一句话:“我们的开发区现在还是‘私生子’,给‘私生子’办户口有那么容易吗?”
“不是‘皇帝’点头了吗?”
“那也得‘衙门’下文呀!”
“噢”——宣炳龙明白了,于是他重新拿起那份14平方公里面积的规划图,若有所思起来。
吴克铨非常聪明,他既是一位经济专家,同时又是一位善于把握政治的官员。中央领导视察过后,他让县上的相关部门与新闻单位记者们放风,很快有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记者来昆山采访他们的自费开发区,这两个记者不负昆山人之期望,1988年7月,《人民日报》头版登出长篇通讯,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这一评使得昆山名声大噪。这年冬天,国务院经济技术开发区会议在天津召开,昆山作为“十四”之外的特约代表应邀参加,而且由于他们的经验丰富和成绩斐然,让与会代表刮目相看。因为当时昆山自费开发区的经验中有两条令其他开发区震动极大:一是全国其他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每平方公里为1??2亿元投资,而昆山仅为1200万元,是其他开发区的十分之一。这对当时缺钱办开发区的其他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也提供了可贵的经验。二是昆山的开发区当时已吸收30多家企业,其中外资企业11家,内资企业19家,几年来累计的工业产值为15??39亿元,出口创汇4079万美元,利税1??2亿元。这个数字在全国那么多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广州和上海之后,成为“老三”。小昆山的“地下开发区”竟然比国家级开发区强大和高效那么多,让那些老大哥们实感惭愧。
种种迹象表明,昆山开发区将有出头之日了。
老练的吴克铨没有陶醉,他深知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特性,一个没有得到“上级”认可和正式批准的开发区,即使再有经验,再有效益,也照样可能一夜之间被毁灭掉。
什么事都没有比把“出生证”办下来更重要的了!吴克铨多次在县政府会议上强调道。而他内心清楚,这事非得自己亲自出面“跑”才可能办好。于是他一边让秘书整理出中央领导来昆山视察时的讲话要点,一边让办公室订票。第二天他便到了南京——吴克铨深知,要想得到“国家级”待遇,你首先要得到“省级”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