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昆山的称王之路(19)(1 / 1)

我的天堂 何建明 661 字 8个月前

吴答:“1200万元。”

问者惊诧道:“3??17平方公里面积,你才用1200万?其他地方的开发区基本上每开发一平方公里就是一个亿。”

吴说:“是这样。因为我们昆山底子差,所以只能省着花钱。”

问:“你的钱哪儿来的?”

吴说:“借的。”

“没拿国家一分钱?”

“没拿。”

“全靠自费?”

“可以这么说。”

“不可思议。”中央领导对昆山人自费办开发区的精神深为震动。他转过身,对随行的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何椿林说:‘你们帮他把债还清了!’随后他用力地握了一下吴克铨的手,眼里流露出几分赞赏。

“为什么你们不叫开发区?”

吴答:“不敢叫,我们还没有申报批准呢!”

“噢,你们是自费开发区。”中央领导自言自语地说,“人家昆山自己搞起来搞成这么个样子,得给人家一条活路嘛!”

“谢谢!谢谢中央对昆山的理解和支持!”吴克铨握着这位中央领导的手,热泪盈眶。打自费办开发区以来,虽然苏州市委对吴克铨和他并肩战斗在开发一线的战友们的支持、理解一直没有间断过,然而毕竟作为自费开发区的主要负责人和一县之长,吴克铨时时刻刻处在风口浪尖上。不要说拆迁搬家得罪了多少人,也不要说那些到处当叫花子的低三下四的经历,就是招商引资见了成效,一个接一个的企业在创造出效益,为昆山创汇和交税额直线上升之后,还有人在私底下说,他吴克铨这么卖劲搞开发区,与外商打得那么火热,还不知道为自己捞了多少好处哩!

这样的误解还好说,关键是一顶顶吓死人的政治帽子常常让吴克铨憋得快透不过气来。什么“搞开发区是彻头彻尾的走资本主义”,“吴克铨是想把昆山变成上海人搞自由资本主义的乐园”,“是想把昆山彻底卖给外国人”等等一类的话语,以及一封封有名和无名的“人民来信”,没少给吴克铨的头上扣屎盆子。

“我们是把昆山的全部家当抵押在搞开发区上,一旦失败或半途而废,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谁也担当不起啊!”吴克铨从1985年力主搞开发区以来的几年里,他内心一直被上面这些问题敲击着。

“自费”是个什么概念?尤其是在国家实行宏观控制的年份里,他吴克铨的“自费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与中央“对着干”。这种政治后果一旦被认真起来,有他吴克铨好看的。

“一县之长”,他吴克铨其实早已为自己设想过这种结局。

现在中央领导终于认为昆山的开发区做法是正确的,并明确表示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他吴克铨能不激动吗?钱虽重要,但毕竟和开发区的合法问题相比,仅仅是一桩小事。如果开发区还是“地下”式的,如果开发区永远不被国家承认,你昆山即使有再大的能耐也最终只能游离在改革开放的边缘,继续默默无闻地承受着苏州“小八子”的地位,老百姓也只能过紧巴巴的日子。吴克铨最不愿看到这种境况。

现在摆在吴克铨和昆山人面前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尽快让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落实到昆山头上。

昆山和吴克铨连做梦也在想要把昆山开发区挤进国家的“十四加一”的经济开发区行列中去,这样就可以获得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名正言顺的支持与政策上的优惠。

那位中央领导走后,吴克铨好一阵兴奋,对宣炳龙等人说:你们在家把我们的工作再进一步夯实,我负责上北京争取给我们开发区拿到“出生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