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策划是“市场营造学”
还是那句老话: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同样,不懂得策划学的企业家是不精明的企业家,不精明的企业家迟早是要被市场淘汰的。
关键是要有一间现代策划学!
策划,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只有很短的历史,根据很短的历史要造就一间科学,是不太可能的。但是,贵在开始。如果不开始,就永远不会有现代策划学。
当然,策划由实践上升为理论、上升为一间系统的理论即现代策划学的道路还很漫长,幸运的是,这个上升过程已经开始了。
把一种实践活动变成理论体系,必然首先要遇到“它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例如在这里就要回答“策划是什么”。学者们常常把这叫做下定义。
日常生活中,“策划”一词并不陌生,有在褒义上使用的,如说某某电影有一个出色的“总策划”,也有在贬义上使用的,如五十年代常说“右派份子”们“策划于密室,点火于基层”。但认真说起来,“策划'是一个“中性”概念,无论是褒义上的义项,如理念创意、结构设计之类,还是贬义上的义项,如诡计、阴谋等等,其基本涵义都应该包涵在这个“中性”概念之内。
按照王志纲的理解,策划是一个过程,又是一门科学。
用一句通俗而形象的话来概括: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最捷近的只有一条,“策划”就是寻找这条捷径的过程和方法。
如果用更加准确的学术性语言来说,“策划”就是通过全新的理念和思路,对生产力的各种要素、资源重新整合;使之产生1+1?2甚至原子裂变式的市场效应或经济效益;策划是全部生产力要素的综合,甚至是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综合。
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的策划,作为“通向罗马”的“最捷近的道路”的策划,对企业、对市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直观地说,这里的策划,乃是策划家传授给企业家的“致富秘诀”,是企业家获得的“市场孵化器”,市场成了企业家的“阿里巴巴山洞”,企业家通过“策划一市场一财富”一链条,从洞中获取无穷无尽的财富。
许多人惊叹策划的神奇,羡慕老板的好运,但他们很少想一想,同样的赚钱机会也曾出现在你的身边,出现在许多人的眼前,为什么大家熟视无睹,失之交臂?为什么一些后来财运亨通的商家,在策划家为他出谋划策之前没有想到那些“点石成金”的高招?正如一首通俗歌曲唱的那样: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爹是还爹来娘是娘,麻油灯还吱吱响,还是点那么一丁点儿亮,为什么篱笆墙的影子那么长……
同样地,我们也可以发问:成功者也罢,幸运者也罢,老板还是那个老板,企业还是那家企业,谁也没有多长了一只眼睛,谁也没有吞服了什么“灵药”,为什么一夜之间他们就都脱胎换骨了?如果承认这种童话式的变化压根儿不可能,那么,他们的那些光闪闪的财富,那些白花花的银子,难道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策划家掏了自已的腰包?亦或是“空手道”大师真的成了“空手盗”?
都不是!
天上不会掉馅饼,策划家没有掏自己的腰包,“空手道”确实不是“空手盗”,老板门的财产一丝不假是客户自愿“奉呈”的,他们赚的也千真万确是“阳光下的利润”。
只有一个解释:老板们的“金蛋”是市场这只“金母鸡”亲自下的,是策划家用他们那睿智的头脑,用他们的“金点子”给老板们栽了一棵“摇钱树”。
“摇钱树“是怎么栽活的,个中到底有何奥妙?
现在商家们对市场的把握通常有两种方式,大多数人“跟”市场,极少数人“造”市场;小商贩跟市场,大手笔造市场。
“跟”市场看别人干什么发了财,就一哄而上,东施效颦。这种做法失败的多,成功的少。跟得快的,可能抢到两口,跟得慢的,肯定倒霉,甚至跳楼。这是小商小贩的水平。
“造”市场站在消费者前头,审时度势,营造出一种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消费概念”,通过非常充分、非常到位的操作。让消费者接受,然后“请君入瓮”,引导他们进行消费。市场一打开,冲击波就会传导开来;只要“头羊”进了圈,就不愁整个羊群不跟在后面走。
造市场,这才是“大手笔”,这才是策划大师、工商巨子的杰作。
王志纲策划的“金业别墅花园”等等,正是运用策划学理论,营造、培育特定人群(白领阶层)的房地产(别墅)市场的成功例子。
当然,推广某种消费概念,不是进行欺骗,而是正确引导。毛泽东经常讲: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消费者同样是需要经常教育相引导的。一种新产品,在人们对它的性能、作用完全了解的情况下,总是不肯轻易花钱购买。新产品进入市场之初,企业家必须运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点燃消费者欲望之火,才能实现新产品不断占领市场、扩大市场的目的。在这里,商家是用一种新的理念去影响他们,改变他们的旧观念,使他们接受一种新的消费观。
马克思说,“生产‘生产着’消费”,“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向、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马克思:《导言(摘自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第742页。)几年前广州兴起几家“保龄球馆”之后,一夜之间风行全市,出现了数不清的“保龄球馆”和“保龄球迷”。这是生产“生产着”消费的一个生动例子。正是这个伟大的经济学原理,指引着策划家们,去组合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去引导消费和生产。
总之,策划家引导着企业家,企业家引导着消费者,共同“生产”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由此可见,策划,就是调动现实的或潜在的生产力因素,组装出产销两旺和产销两利的市场;在这个意义上,策划本身就是最活跃的生产力因素;商战的最高境界就是营造出自己独家享有的或自已占有巨大优势的市场;策划正是“营造”市场的最锐利的武器;策划是第四产业中一个神奇的“生产力魔方”。
从这个意义上说,策划是鸡,市场是蛋;财富来自市场,市场源自策划。因此我们说,策划学是最神奇的市场营造学和市场经济学。
然而,历史表明,策划思想,策划行为,策划科学,策划企业,策划产业等等,其产生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艰苦的过程。
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思想、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等等,全都鄙视市场经济,都“轻商”。轻视商业必然轻视市场、轻视策划。中国素有轻商传统,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传统观念,因而对策划的本质及其神效的认识不但历来颇为肤浅,而且简直就是扭曲的。
在古老的中国,钱,历来是“罪恶”的代名词。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前夕,钱也始终未得正名。一系列的电影和戏剧里,编剧和导演往往指定坏蛋姓“钱”,《海港》中的钱守维,《青松岭》中的钱广,《山村姐妹》中的富农钱氏……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在这种体制和相应的观念下,哪有策划栖身之地!
只有在发达的、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无论是作为个人行为或企业行为的策划,才有了立足之地,才获得了发育生长所需的雨露阳光。
一言以蔽之,策划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又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
二、策划学是复合科学
要求现在就来完整地说明策划学是一间什么样的科学,为时过早;但对此进行一些探索和思考,还是可能的和必要的。
我根据王志纲的策划实践感觉到,现代策划学是一间“复合型”的科学,是一门“交叉性”的科学,用学者们常用的语言来说,它是一间“边缘科学”。
给人感受最深的是以下5点:
策划是思维科学
我常常听到人们问王志纲:“你好象门门都精通,事事都明晰,什么都能策划,这是为什么?”正志纲的回答是:“奥妙在于精到的思维。”
的确,策划归根到底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方法论,是一门思维科学。
在希腊文里,“策划”与“诡计”是同一个词;在英文里,“策划”也包含着“诡计”的义项。这些,都同思维的精到,同点子的奥妙,有着内在的联系。
现代策划学首先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用辩证的、动态的、发散的思维来整合行为主体的各类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使其达到最大效益的一门科学。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思维路线的选择,理念的设计,资源的整合,操作过程的监理。
现代策划学最奥妙之处是,将单线性思维转变为复合性思维,将封闭性思维转变为发散性思维,将孤立的、静止的思维转变为辩证的、动态的思维,将“量入为出”的思维转变为“量出为入”的思维。现代策划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整合行为主体的各类资源,并使整合后的对象具有唯一性、排它性和权威性。只有达到了这“三性”,才能够产生出“先发效应”和“裂变效应”,才能够给行为主体带来巨大的“超额利润”,获得效益最大化的结果。
无论什么项目,策划思维总是策划创意的起点。策划学引导人们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事物(即各种生产力要素,各种市场要素,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和整合,使之产生更大的总体功能。因此,策划学本质上应该列入思维科学的范围。
当然,策划也引导人们按照调查研究和策划思维中产生的、被捕捉到并被梳理出来的新的理念,对运行过程进行特别操作。因此,说策划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未尝不可。
但现代策划学毕竟是剖视和把握这纷繁世界的科学,因此,它更是一间“社会运筹学”“运筹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经世济用的思维科学和决策科学。虽然它可能用到例如数学体系中的运筹学,但它比数学中的运筹学广泛和深刻得多;它也可能用到经济学体系中的某些学科和原理,但它比任何一间经济学都要广博得多和奥妙得多。
说确切点,现代策划学是一门边沿科学,它可能用得着所有的学科,但决不等于其中的任何一门;它是它们的综合,是它们的杂交;它横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领域,同时也含有大量的哲学成份;从它所处理的对象和使用的方法来看,它与社会科学的血缘更接近,更应该属于社会科学系列。
现代策划学作为思维科学,它要使人们的思维在市场经济中由产生于小农经济的“量入为出”的保守型思维,转变为产生于市场经济的“量出为入”的拓展型思维。后者意味着主体可以而且应该最大限度地向市场“伸手”,获取各种合法效益。这也正是现代策划学在当今大行其道的原因。
王志纲曾说:“策划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特别在南方表现得极为突出。如果没有一个到位的策划,将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没有一个到位的策划,一个区域或一个企业可能总是在黑暗中摸索。”
策划是设计科学
策划,意味着构造一个复杂系统,以及对这个系统中的各个方面的轻重缓急进行安排协调。在这个由一系列作业构成的设计总过程中,理念设计始终处于核心和首要的地位。
“经典的理念,超然的神韵”这可以说是对王志纲的策划理念的评价,也可以说是王志纲的理念设计追求的境界。
读者也许已经发现,在王志纲的策划中,特别是在房地产策划中,始终贯穿着一丝脉络;正是这丝柔韧而神奇的脉络,约束着和规范着整个项目的策划过程和整个策划方案的运行过程。
读者也许会问,这丝脉络是什么宝贝?在策划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读者门的疑问,提出了现代策划学上一个重大的、核心的、根本的问题。
——这就是现代策划学和策划实践中的“理念”问题。
——理念,是现代策划学和策划实践必然遇到的,带根本性和关键性的问题。不解决它,策划无从谈起;不正确地解决它,就谈不上科学的策划,更谈不上神奇的效果。
理念,原本是一个哲学名词,西方古典哲学家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人的著作中经常用到它,在汉语中通常把它译作“理念”,本意指理性领域中的概念。柏拉图等哲学家认为,“理念”是事物的原型,事物是理念的影子,理念的总和构成了世界,最高的理念是“善”,认识真理不过是对理念的回忆。
这种学说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
我们不是哲学家,读者们大概也不太想当哲学家或哲学史家,所以我们不必卷入柏拉图及其批评者们的理论游涡,我们只需要对这个概念作唯物主义的理解,记住“事物是理念的原型,理念是事物的影子”这个最一般的义项就够了。或者,更通俗一点表述,理念就是人们常说的“指导思想”,也行。
策划的灵魂,就是理念设计。
凡大事,无一不讲究理念。
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在纷繁的历史事件中,无论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无一不讲究“理念”,无一不讲究“指导思想”。
市场,竞争,商战,是“孔方兄与孔方兄的战争”,是“和平时期的军事”,是“生意场上的政治”,同样要有“理念”,同样要有“指导思想”。
理念之于市场,于竞争,于商战,其重要性丝毫也不亚于“指导思想”之于政治,于经济,于军事,于社会。番禺的“金业别墅花园”、深圳的“联合广场”和国都“高尔夫花园”等等之所以一鸣惊人,石破天惊,之所以成为声名远扬的“商战策划经典”,就在于王志纲抓住了“理念”这个灵魂,并赋予它新颖深邃、卓尔不群的神韵。
策划家在世人的心目中非常神秘,简直是能够呼风唤雨、点石成金的神仙。其实,策划家也是凡胎肉体,只不过他们有一宗秘密武器——理念设计。正是这种不同凡响的理念设计,使王志纲成就了他的神话。
一般说来,凡是人们期待的过程,特别是人们热望产生美好效果的过程和较为复杂的过程,都需要设计。
在策划中,理念设计是其他一切设计的前提,是统率、指导和规范其他设计的核心力量。理念设计搞好了,其他设计就会迎刃而解,就算成功了一半。
搞房地产当然少不了建筑设计,但真正高明的房地产商,不是把建筑设计放在第一位,而是把“理念设计”放在第一位,建筑设计不过是用建筑学家的“语言“来表达策划家的理念设计。策划的精髓也在于此。正如许多业内人士公正地评价王志纲的,认为他的房地产策划的神来之笔,正在于为物业设计了一个精确明晰、延展度甚大、表现力甚强的生活方式理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策划过程就是理念设计过程,理念设计渗透于策划的全部过程之中。
例如,房地产行业的理念及其设计就应该渗透于房地产策划和经营的全过程,渗透于房地产的建设布局、建筑设计、功能组合、物业管理、后续发展等等之中,而不仅仅跟随于其末尾,例如仅仅渗透于广告、宣传等等环节。
换一种说法:一个完整的房地产项目运作,起码应该包括理念设计和建筑设计两个部分。这里所谓理念设计,就是将待建的楼盘“人格化”,赋予她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内涵,赋予她多彩而丰富的外部形象,赋予她鲜明而个体的性格,并在随后的功能设计和功能配置上“物化”这一文化底蕴,在宣传推广上“强化”这一文化形象,从而把发展商售楼的过程和消费者买楼的过程升华为“寻找志同道合者”、“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过程,升华为“加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过程,总之,把“做”房地产升华为“表达和普及文化追求,设计和推广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工程。
具有这样的理念设计并按照它运作出来的项目,没有超凡脱俗的品格,在同行中不是鹤立鸡群,岂非怪事!
总而言之,如果策划抛弃了理念设计,就必将落入俗套,甚至一败涂地。
理念的神韵,又在于“新颖深邃、卓尔不群”。
韵味,作为生活中的一个抽象概念,作为现代策划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只有专家们才能阐述清楚,但人人都能体验得到。
人们能够在精神上感受和享受到事物内在的一种美好、隽水、风雅、神奇、脱俗、传神、富有文采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底蕴,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神韵”。
神韵是理念的生命线。
策划理念的神韵是极其宝贵的,宝贵就宝贵在“新颖深邃”和“卓而不群”这两点上。
王志纲在他的物业策划中,始终运用了三个彼此联系、互相补充、依次递进、不断深邃的概念——“家居”概念,“社区”概念,“社会”概念,这就把文化铺垫成了房地产的底蕴,从而把房地产经营提升为一个系统工程。
如果王志纲的物业策划理念一点儿也不“新颖深邃”,更谈不上“卓尔不群”,如果王志纲的群客户——地产发展商——仍然与其他物业老板一样出卖钢筋加水泥,没有把商品房升华为一种特别的社区生活方式,那么它也就必定像广东遍地都有的那些“烂尾楼”一样,门可罗雀,更谈不上众人趋之若鸳,红红火火。
如果王志纲策划的园林项目仍然只有山清水秀,同其他人文景观一样只有景物的再现,而没有对农民老板梦断园林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的发掘,没有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哲学思索和理论剖析,没有这一人生旅程的艺术重塑,那么它也免不了再一次“梦断园林“。
总而言之,神韵之贵,源于王志纲策划中随处可见的超常思维,用笔者给的一个说法,即内含了一系列的“黄金不等式”。
例如:房地产≠钢筋十水泥;旅游≠游山玩水十吃喝玩乐;医院≠医生十病人;如此等等。
这么多不等式,为什么“不等”?
既然不等,那么不是多了什么,就是少了什么,亦或是既多了一些东西,又少了一些东西。与传统的等式相比,它增加了什么?减少了什么?
这是一个深沉而深奥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只能运用现代策划学中的超常思维原理才能理解。
那么,它等于什么呢?
这,不能一概而论。
就我们的例子而言,它等于一种新营造的市场,等于一种新的概念,等于一种新的价值观,等于一种新的、健康而高尚的文化理念……。
这就是说,通过超越常规的思维,策划对象中增加了许多新颖奇特的、饱含文化因子的内容,减少了许多陈旧熟套的、平淡无奇的东西。
正是这些饱含哲理的不等式思维,引导出了新颖深邃、卓尔不群的策划理念,正是这种理念托起了策划项目,使之跃上了同行同业的最高境界。
房地产行业提供了最典型的案例。
因为这个不等式,因为这种策划理念,房地产行业被赋予了灵魂,营造了一种崭新的高尚的社区生活方式和社会人文环境。这种“生活方式”,这种“文化氛围”,这种“添加剂”就是不等式中原本没有,而由策划家融汇进去的“增量”。
近些年来,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和经历着“卖方市场→炒家市场→用家市场→概念市场”的变迁过程:王志纲的物业策划正好适应了房地产市场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规律,因此他提出的理念设计也总是既新颖奇特、又切实可行的,因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出类拔萃、首屈一指的。也正是这种奇特的理念设计及其新颖深邃、卓尔不群的神韵,才使得王志纲造就了“联合广场”、“高尔夫花园”、“金业别墅花园”、“双月园”等等一则又一则的“神话”。
策划是实践科学
策划还是一门“实践的科学”,而不是一种坐而论道的东西。“天桥把式,光说不练”,没有办法把事情推向前进,使之获得发展。策划不仅要考虑怎样提出一套思路,而且要考虑怎样获得非常现实的可操作性;不仅要有可操作性,还要和水平不同、气质不同、专业不同的很多操作人员组合起来,使他们最有效地利用策划这个武器,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策划是整合科学
策划所面对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既有显性资源,也有隐性资源,还有似不相关、实却相关的条件以及对它们的发掘与利用,如果确实缺少某些必要条件,策划还要为将来实现理想的裂变效应创造这些条件。
资源发现之后,还要将它们整合起来,使之产生裂变效应。
这样,不言而喻,现代策划学又是一间资源整合学。
这些,读者都可以从本书所记录的王志纲的新业绩中,找到许多异常生动的例子。
策划是监理科学
现代策划学中的一个基本约定,就是对任何一个项目的策划,不单是策划者本身的事,而是策划者和项目操作者双方的事。当一个上乘的项目策划方案提出以后,项目操作者的事业心到不到位,整合能力到不到位,上上下下各方面的支持到不到位,就成了最终决定该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也是决定策划家对企业运作的介入方式和介入程度的重要因素。
策划家与企业家之间,在策划软件制作成功之后,通常可以采取下述三种合作方式中的一种:全程介入方式,即策划家与企业家一起参与策划方案的运行和操作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对策划方案进行“微调”,务使裂变效应发挥到极致,这叫做“扶上马,送一程”;
部分介入方式,即由企业家负责策划方案的运行和操作,策划家只负责追踪和监理,并在后一过程中具体地指导对策划方案进行的“微调”,务使裂变效应发挥到极致,这叫做“扶上马,看一程”;
完全不介入方式,即在策划家按照合同规定把策划方案提交给企业家之后,本次合作即告终结,策划方案的运行、操作、追踪和监理等等,全部由企业家自己全权处理,这叫做“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从实践看,选择第二种方式的较多。这种方式更能发挥双方的潜能,也更能锻练人才。因为,在监理过程中,策划家和企业家们将会发现企业的一些新的情况,发现市场的一些新的变动,他们必须根据这些新的数据对策划方案进行“微调”,就像火箭发射后科学家们要根据监测仪器捕捉到的信息对火箭的飞行姿态进行修正,以便准确地进入飞行轨道一样。
这种监理过程,就包含着许多学问集大成者曰“策划监理学”。
三、考察策划需要“中医视点”
从一系列策划过程我们发现,策划家对企业和其它项目的处置过程,总是离不开辩证的、动态的和发散型的思维。这一点与中医辩证施治的过程非常相似。
王志纲的策划和别人的有所不同,王志纲的策划遵循中医的视点,从哲学高度把握问题,从根本之处辩证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明白“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道理,而西医是讲究“机体部件”的,牙痛看牙科,肚子痛看内科。王志纲的方法是集两家之长,“中医为主、西医为辅”。
事实上,中医治病,与西医有很大的区别。西医以解剖学为基础,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则以经络学为基础,往往使出一些“似不相关,实却相关”的绝招,例如:“外病内治”、“内病外治”、“上病了治”、“下病上治”……诸如此类。
策划也是这样,例如,用办学校的方式拯救或发展房地产,用文化运作的方式复兴旅游业等等。这种方式看似“围魏救赵”,“声东击西”,一种简单的商业手段而已,实际上它充分利用了事物的整体性、关联性和系统性,全程充满了辩证法。
把策划放在辩证的眼光下来考察,像在这里一样,用中医的视点进行考察,是认识策划和策划学的重要观点。
四、现代策划学在中国的发展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对策划和策划家有庞大的需求。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低标准,瓜菜代”,甚至“滥竽充数”的尴尬局面。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只有根据国内外的大量策划实践,经过郑重而科学的归纳、总结、抽象和梳理,上升为理论,建立一间逻辑严密、析质计量、既能启迪思路、又能指导操作的现代策划学。
秘诀也好,智囊也罢,如果只是经验,只是“散装”的“点子”,而没有上升到理论,没有变成一问学问,没有升华为一个既有逻辑体系又有范畴原理的现代策划学,那么,它的价值也就有限得很。
王志纲在走出碧桂园之后做了一系列有声有色、令人叹服的策划。与碧桂园阶段不同的是,后来的这一系列策划,不仅更加精彩,更加奇特,而且更有理论基础,更有文化内涵。可以说,王志纲大大推进了中国策划学的发展。
现代策划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零星点子阶段,可从何阳算起。自何阳开始,点子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上市,形成了市场上的一个新行业。这应该说是何阳的历史功劳。
第二,单步谋略阶段,如王力的公关策划。按王力自己的介绍,他的代表作是以“亚细亚商场”和“商城大厦”为代表的两种商业文化在郑州展开的一场激烈的“中原商战”。王力和他的“恩波智业”在这场轰动全国的商战之中充分发挥了自已的力量,也提高了策划这一行业的社会地位,同时,也为一大批“素衣儒冠”的现代策划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与难得的机遇。
第三,系统工程阶段,这应该从王志纲算起。本书即可视为王志纲把策划作为系统工程来考虑、来构架、来创造、来运作的一部“实录”。
王志纲的策划实践的发展,从策划范围看,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单一企业的策划,例如多家房地产开发商的策划;第二,单一行业、小范围经济区域的策划,例如通过“双月园”策划对临沂市罗庄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策划;第三,国家级的特大型项目、跨省市大地域范围内涵盖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总体性策划,例如“芜湖长江大桥”策划和“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策划,实际就是对安徽和云南两省经济发展的策划。
我认为,中国的策划学发展到王志纲阶段之后,还会不断发展。长江后浪推前浪,以后也许有、也应该有新人会超过王志纲。“我欢迎这种超越,不然策划学就停滞了。”王志纲自己就这样说。但我的认识是,无论现代策划学怎么发展,恐怕都摆不脱王志纲的影子。一个最明了的论据是,王志纲创立了策划学的理论雏形,而理论的力量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