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策划变成产业(1 / 1)

作为“转动生产力的魔方”的策划,如果停留在个人行为阶段,而不变成社会行为,即变成一种产业,那么,它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有限的。俗话说得好,就算你策划家浑身是铁,又能打几颗钉?

因此,必须把策划变成企业界的一项业务,变成企业的一个部门,变成政府的一种职能,变成经济的一项产业。只有这样,作为社会性群体行为的策划才能对社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这是我跟踪王志纲两年多以后得出的又一个结论。

王志纲也是这样看待问题的。他认为;策划的产业化至少应该包括“产业化的扩展”、“企业化的规范”、“系统化的运作”、“实战化的举措”等内容:

——产业化的扩展,指策划的对象,要从单元扩展到多元,从单一产业扩展到区域经济,从产品营销扩展到资本市场,从沿海地区扩展到全国各地,等等。王志纲自己就作了很大的扩展。就策划项目进行划分,王志纲的策划项目表上除了房地产策划之外,还有旅游市场策划(“中国最大的私家花园”策划)、健康市场策划(“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策划),有工业企业的营销策划(项目很多,本书未能列入),有区域经济策划(“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策划和“芜湖长江大桥联动开发”策划)。

——企业化的规范,首先是从事策划业的实体自身的定位,即策划实体要正确地界定自己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既是盈利性的企业,又不是单纯追逐盈利的经济实体,它同时还是(或“应该是”)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以普及企业文化为己任的组织。

作为企业,策划实体必然具有(或“应该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其行为也应该表现为团队协同的群体行为。这就是策划企业较之个人业者的又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企业,策划实体不管叫什么名称,例如叫“工作室”或“公司”或别的什么名字,它都必须对自己在市场经济中同自己的客户的关系作出企业性、契约化的规定,例如合同、价位、成果质量等等,业界人士把这一行为恢谐地评为。“‘游戏’规则的界定”。

——系统化的运作,指一个策划过程,不管是大或是小,是简单或是复杂,都不同于“散装”的“点子”,都是由多个环节、多个侧面有机地组成的,因此其运作也都是系统化的。

根据王志纲工作室的实践经验,一个系统化的策划过程,大约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或叫“子系统”):1.调查研究,2.目标定位,3.理念设计,4、资源整合,5.运作切入,6.形象塑造,7.文化蕴底,8.政治掺揉。此外,还有:实战操作,过程监理,微调修正,总结提高,等等。

实战化的举措,常常不拘一格,叫做“随机应变,临场发挥”,根据流动的和多变的现实,进行动态的、辩证的和发散的思维,以决定自己的对策措施和行为规范。

实战化的运作,必须有“组织保证”,最好是由策划公司与客户主体共同或由客户自己,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实施。例如深圳“国都“集团与王志纲工作室合组“战略策划中心”,有职有权地负责策划方案的实施,就有很好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出成果,出机制,出人才,出品牌”。

这也可以看成是策划产业化的一个尝试。

事实证明,产业化了的策划机构,对于提升企业家的经营管理素质和策划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种措施容易普及,对于大面积提升中国企业的素质,造就一代真正的中国企业家,是行之有效的。

面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巨变,策划产业化,不仅需要,而且迫切。

一、中国的五大变革

自从18年前正式开始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中国经济就在呼唤着现代策划学。换句话说,作为社会行为的策划在中国脱颖而出的客观必然性和客观必要性,即对策划产业的市场需求,也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发育而产生和增长起来,这就是“策划产业化”的历史依据。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同王东纲促膝而谈的时候曾真诚地说过:“我们刘氏四兄弟,经过艰苦奋斗,创造了中国第一个民营集团,那是‘十五大’之前的事,‘十五大’召开以后,民营企业的发展天地更宽广了,正如你提到的——中国的确进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革时期。在这个大好形势下,如何抓住历史性机遇,是我们'新希望'所面临的课题。我对'新希望'的希望就是,立足国内,多点出击,与国际对接。这次请王老师来,就是想请你帮助我考虑一下,如何寻找新的增长点,并树立这个增长点……”

无庸讳言,在风云变幻的商海,即使是高素质的经营巨孽,也深感离不开“智囊团”——由策划家组成的群体,离不开策划的力量。

不仅如此。由于利益机制的驱使,古今中外的商海从来不曾风平浪静。加上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剧变,对策划家的需求就更为紧迫。

中华民族是一个洋溢着生机又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你可以说她什么都缺乏,唯独不缺充满智慧的头脑,不缺产生卓越策划家的人才资源。但是当前,你也可以说她什么人才都不缺,唯独缺少能够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和市场要素使之裂变出巨大经济能量的头脑。

巨大的社会需求比上千所大学更能培养人才,中国真真切切地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策划人,产生了一批卓越的策划家!!

中国正在经历巨大转变,“土生土长”的“中资”企业固然需要策划,“洋生土长”的“合资”企业,以及“洋生洋长”的“外资”企业,只要它同中国市场有关系,就好比汽车从高速公路驶到了坎坷土路上“洋司机”吃不开了一样,也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策划于斯的中国策划家。

这就是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一种新的社会需求一一对现代策划学和策划家的需求,出现了。

于是,在中国,策划家的时——斗智的时代一一到来了!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一历史现象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

第一,中国正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到现代工业社会;

第二,中国正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

第三,中国正从中央高度集权的单一式计划经济体制转到地方分权的多元化经济体制;

第四,中国正从闭关锁国的政策转到全方位开放的政策;

第五,中国正从自封“天朝上国”的文化心态转到承认“我是地球村一员”的文化心态。

正是这些原因无可逆转地造就了中国的策划家时代。

二、老板阶层的“危机感”

一百多年前,伴随着西风东渐,沫浴着欧风美丽的中国著名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曾惊叹古老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末遇之变局”。其实,相形之下,只有今天,这个进入世纪之交的现代中国,才算真正进入了“数千年未通之变局”一一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根本性变局。

转型时期的中国,面临浩如烟海的经济信息,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风云,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临全然陌生的繁荣世界,传统经济武库中的旧兵器,无论是威风八面的“青龙偃月刀”,还是风光一时的“新式汉阳枪”,都远不适应和远不够用了。这就要求中国的策划家和企业家们,运用全新的理念和全新的思路,重建中国的市场经济武库。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进入胶着状态,“击鼓传花”式的投机经济和泡沫经济纷纷瓦解,此时,要在残酷的竞争中图存、求续、争胜,要掌握市场主动权,就要靠软件,靠文化,靠“跳出企业看企业,跳出市场看市场”的高水平策划,靠策划来转动生产力的“魔方”,促进经济资源的优化组合,在自茫茫大地上活生生造出一个市场来。

西方发达国家也有过自己的巨大转变,但没有中国这样剧烈。如果说西方是“热兵器时代”里“导弹”置换“大炮”的话,中国则是从“冷兵器时代”向“热兵器时代”的转变,是“青龙偃月刀”向“爱国者导弹”的转变。

笔者在一个身家过亿的老板的豪华的办公室里,曾看到一位大书法家替他题写的墨宝:“贵在大胆”赫然四字,初看一楞,转而一想,诚哉斯言。这不仅是他成功的秘诀,恐怕也是中国早期老板们成功的写照吧。

即使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珠江三角洲,一些靠天时地利致富的企业家们,也不时溢露出他们文化素质较低、科学训练不足的底子。笔者亲眼目睹一家很现代化的电脑印花地毯厂,在大门右侧建了一座琉璃瓦顶、小巧玲珑的土地庙,与工厂的大门和围墙浑然一体,蔚为奇观。

总之,面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大批企业家,特别是那些靠机遇靠勇敢发财的、文盲半文盲的大款们,简直不知道该迈左脚还是该挪右腿;即使那些曾经是商界宿将的行家里手们,也时常觉得力不从心、四面掣肘。一种“大厦将倾”的危机感和“技穷商海”的“惶惑感”已对越来越多的老板构成了无形的挤压。

三、策划家时代来临了

怎么办?

老板们到处寻找。他们终于找到了策划家。

许多著名企业家都承认,策划是竞争的产物,也是竞争的需要。

中国的历史发展证明,哪个社会发展时期存在竞争,那个时期就需要谋士,就需要策划家;竞争越激烈,就越需要谋略与策划,策划人才也就倍受重视。不论是以军事和政治竞争为主的古代,还是以市场和经济竞争为主的现代,皆不例外。

前文提到的那位“贵在大胆“的老板就曾反复问王志纲一个问题:市场经济发展到最后,“玩大手笔”,究竟是比什么?

王志纲回答说:比文化,比你对整个中国“市场文化”的把握。

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企业在经历了价格战、质量战、品牌战之后,新一轮的竞争已明显地表现在方兴未艾的“文化战”上。

起始于80年代初期的“企业文化”思潮,在所经十几年的发育后,现在已登上了企业竞争的舞台。这是市场经济的需要和选择。“文化战”将主宰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因为企业文化是建立在民族、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与企业传统的基础之上,并在实践中把企业精神羽化、升华、积淀而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文化战”就是企业总体战。但怎样羽化、升华、积淀一个企业的具体文化内容,是经营者们普遍感到为难的。而策划家,智囊团,由于其个体的、特别是群体的智力结构优势,以及他们对区位优势和板块文化的精确把握,可以更出色地解决这样的难题。

不仅如此。从风险角度看,商海实力经济利益的角斗场,常是风险的巢案和渊薮;策划,则与之相对峙,是风险的克星。

在市场经济中,风险无所不在,策划也就无所不需。从这个意义上说,策划是对风险的估计、评价、规避、转移和减损,因而,策划既是风险的孪生兄弟,也是风险的天然冤家。优秀的策划家是巨大而有力的风险克星。

竞争加风险,造就了现代策划业和现代策划学。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出现了一种比管理专家更重要的阶层、一个新的智力集团一一策划家和智囊团。并且已经形成一种产业和制度。

世界现有五大顶尖级的智囊团:

美国的兰德公司,是全球第一智囊巨头,也是世界最大的全能型智囊团,始建于1904年,拥有专业研究人员600人,还在各大学、各大研究机构和组织里重金聘请了700多知名人士、知名学者作顾问,成为美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科技等领域追求全球垄断的巨大知识力量。

美国的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1966年由美国总统停议成立,主要研究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如环境、都市、能源、生态、人口等,拥有来自美国、英国、瑞士等国的专业研究人员100多人。

美国的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着重研究国际问题、全球性战略问题,并且提供专业咨询,有专职工作人员3000多名。

日本的野村综合研究所,建于1965年,是日本最早成立的智囊团之一,专门研究政策课题和经营性问题,拥有专业研究人员270名。

德国的工业设备企业公司,是一个类似于兰德公司的软和学研究组织,拥有欧洲最大的运筹学研究机构和高水平的大型试验设备,有科研人员1400多名。

此外,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还有数不清的政府智库、公司脑库、大学研究所思想库、社会智囊基金会,专业性公关公司、传播公司、形象公司、文化公司、点子公司、策划公司、战略公司、谋略公司、咨询公司、顾问公司、服务公司等等。“策划经济”这个特定称谓已同“法制经济”一样,成为对“市场经济”约有力注解。

中国也必将走上这条道路。这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需要。

王志纲曾在芜湖市的一次讲演中谈到:“商场如战场。在计划经济解体、市场经济形成的重大转型时期,出现了很多利益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扬长避短,怎么梳理和重新组合资源,是摆在各级领导,各位企业家,甚至每个人面前的难以回避的问题。于是迫切需要策划学,出现了对策划的大量需求。在这个大背景下,本来不是学策划专业的我,也被推到了历史舞台上来。这一阴差阳错以致于造成我脑海里常常出现一个很滑稽的镜头:这就是民国伊始,武昌首义获得胜利以后,突然发现自己的群落中没有一个像样的人物,于是想到当时的都统黎元洪。而作为旧军官的黎元洪,以为自己是革命的对象,此时正躲在床底下筛糠,万万没想到士兵们把他从床底下拖出来,让他当首领——史称'床底下拉出个黎元洪'我今天的遭遇也有如此的滑稽感,扮演了策划家的角色。这可能是特殊过渡时期产生的现象。”

这里当然包含了王志纲的自谦和恢谐,但是,谁也不可否认,伴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日益发展,一个超越了历史上“诸子百家”的新的策划家时代,已经来临了!

四、造就中国的企业家阶层

中国笃定要走现代市场经济道路,这是无可怀疑的。然而,要培育成功规范的、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同时培育成功中国的一代高素质的企业家。

目标是既定的,远大的,现实又如何呢?

差距甚大!

据调查,中国当代的“企业家”(严格说,许多人还不够资格被称为“企业家”,我们姑且一律叫他们做“老板”吧),其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单从文化程度看,小学以下的就占了40%。

中国的新生代的老板,大多是在封闭的、内向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很少经过现代化的工商业和规范化的市场经济的洗礼和陶冶,很多人甚至本来就是农民,在他们身上还残留着小农经济的遗传因子。小农经济的封建性和散漫性等等同现代化经济格格不入的观念和习性,使他们既没有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品质,也没有在国内外搏击商海的能力。

巴尔扎克说过,要造就一个贵族,必须三代换血。这句话的精髓可以用在中国老板的身上。在中国,从农民起家的老板,从小贩发迹的大款,从市民致富的“大哥大”,以及其他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性进行把握的老板们,他们最急需的,最紧迫的,须臾不可以离开的,比请客吃饭、送礼公关还重要千百倍的,正是要学会对市场经济规律和趋势的把握,掌握命运之舟的主动权。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有的老板钻政策和法制的空子,利用市场的混乱给他们造成的特殊机遇发了财,因而财大气粗,对文化知识和修养不屑一顾。对这些商人、老板、“企业家”,就不仅需要市场经济的培训,而且需要文化知识、伦理道德、法制观念等等的教育了。

这一切表明:严重的问题在于引导“老板”!没有这一引导,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不可能成长起来的!

策划的“产业化”和现代策划学的建立,将有助于这一历史任务的完成。

王志纲在他的策划实践中,非常强调“四出”,即在给企业家制订和运作策划方案的同时,要出成果(策划效益)、出机制(企业适应和驾驭市场的机构、杠杆和体制)、出人才(策划人才和其他经营管理人才)、出品牌(通过策划和经营创立和培育著名的品牌),正是引导老板、培育中国企业家阶层的实际举措和示范教材。

王志纲策划的番禺“金业别墅花园”和深圳“高尔夫花园”就是最好的例子。“金业”的老板原本就是高素质的企业家,通过同王志纲的合作,现在已经可以说又成为一个策划家了,在企业家的阶梯上又上了一个台阶。“高尔夫花园”的老板则经历了一番脱胎换骨的洗礼,从“游击队”升格为“正规军”,也进步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