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员来说,所有的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英国谚语
第一章 金业传奇
番禺有个“郭承包”
番禺是80年代广东经济最发达的市县之一,在这里办企业,当老板,千真万确是“百万元才起步”。
中国的改革开放,好象信息技术里面的“压码”和“解码”。一部重10来公斤的电影拷贝,数字化技术可以把它压缩成几十克重的光盘。市场经济,别人200多年经历的事情,中国人不到20年时间就经历了大半。潮起潮落也只在旦夕之间,一个行业,今天还是逆水先知的弄潮儿独领**,一觉醒来已是旌旗一片。一番争斗厮杀之后,局面渐呈有序,规则开始建立,其中也留下许多已无有生力量而旌旗暂时末倒的阵地。珠江三角洲的许多第二代、第三代私营企业家,正是这样借“她人之腹育自己之子”,同样凭借苦干勤力,同时更靠见识和经营管理观念,迅速脐身于有产者阶层,并且更加迅速地从“老板”这个只有财富内涵的身份上擅变,正在成为现代意义的企业家。
正是在这种天下大势之下,番禺出了个传奇人物。此人名叫郭梓文,人称“郭承包”。
策划家王志纲常说,做市场好比大海行船,没有一位优秀的船长是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的。王志纲道出了现代策划学上一个重要原理:策划家与企业家必须相互理解、相互默契、珠联壁合。郭梓文和他的班子,可以说就是新一代企业家的优秀代表。
郭梓文,1964年生,广东省番禺市人,1981年高中毕业,当年进入梅山集团,1984年考入华南建设学院工业与民用建筑系,三年后被再次分配到梅山集团,仍然是“工薪一族”。
1990年他随梅山集团一位副总经理调入番禺市旅游总公司任总经理助理,随后下海创立“金业事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公司的总资产以几何级数增长,1997年已达4.5亿元。
创业不久,郭梓文专门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他对亲人们说:“创业,没有亲人的支持是难以成功的,但事业要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扶助。重要岗位都被亲人占了,人才就进不来。人有情,市场无情。美国出现的。‘王安事件'给我的感触太深了!”
开前门,堵后门,纳贤才,拒亲族。一个民营企业家一起步就有如此眼力和作为,这在清一色家族化的珠江三角洲乃至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阵营中,可谓眼光独到。
1991年,两翼渐丰的郭梓文,以风险抵押方式承包经营已经负债的番禺建安装饰公司,借台唱戏,闯入商海。这是郭梓文第一次搞承包。事业有了发展之后,郭梓文又承包了金业酒店,果然又是一包就灵。仅仅5年,郭梓文成为拥有包括酒店、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装饰公司、家具厂、工艺美术厂等多个实体的“梓业集团公司”的当家人,不知不觉,郭梓文成了民营企业家中的一匹“黑马”,被誉为经营管理界的“九段高手”。
郭梓文因朋友介绍,与王志纲素有往还,王志纲对他十分称许,称他是一个具有策划资质的企业家。但两三年来,大家一直是君子之交,并无业务往来。两次成功的承包,郭梓文自己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自然没敢旁王志纲的大驾。王志纲亦只是在郭梓文事业成功之时,以朋友身份举杯热烈祝贺。两条河仍然各自流淌着。
1996年8月8日,从不轻易求人的郭老板一早带上北大法律系毕业的助手,匆匆赶往广州,找到王志纲,闭门密谈了3个小时。
三天之后,王志纲带着几个助手,来到番禺美丽华宾馆。行装甫卸,又被郭梓文领着往广州方向驰去。天色已晚,这一行三四辆车,十来个人依然在番禺市周围转来转去,指指点点。
郭梓文又有大动作!—— 许多人在猜测。
确是大动作。当时郭梓文领着王志纲夜观地形,就是这个大动作的前奏。之所以如此神秘,真是“战局”需要,不是故弄玄虚。
话要从“梅山集团”说起。
80年代,广东有几家响当当的大企业,自云山集团,健力宝集团,万宝集团,等等,还有一个就是番禺梅山集团公司。
梅山集团,作为番禺市头号大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曾经火红一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成了番禺市的头号贷款大户、头号欠债大户和头号亏损大户,包袱越背越重,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梅山集团下属的“梅山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更是口碑不佳。它开发的一座大型物业在卖了楼花以后长期不能交付使用,成了当地著名的“烂尾楼”。这座楼原名“璇玑新村”,识文断字的知识界讽刺性地歪称它为“眩饥屋村”(眩,头晕;饥,肚饿),墨水喝得少的老百姓干脆就叫它“头痛楼”。地皮荒芜,满目凄凉,高大的吊车无力地低垂着铁臂,被老百姓形容为“下半旗”。一些交了钱买了楼花却长期不能入住的业主更是怒火中烧,经常到市委市府去告状和请愿,弄得党政领导疲于应付。于是,有关部门给梅山公司下了“最后通谍”——限期建成交付使用,否则将取消该公司的房地产开发资格。
梅山集团的这家拥有大量土地储备、开发规模颇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梅山建设综合开发公司”,在繁荣时也算是番禺地产界的一位巨人。然而大市风云突变之后,巨人的毛病也就尽显无遗:机制不行,管理不行,效益当然也不行。一句话,“梅山建设”的经营糟透了,形象也糟透了。
振兴无望。梅山集团痛下决心,决定采取“壮士断臂”之策,把“梅山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承包出去。
可谁知道,一个糟透了的“梅山建设”,一旦要承包出去,一夜之间却变成了“香饽饽”——跃跃欲试者不少,其中包括现任总经理,“郭承包”自然亦在竞争者之列。
郭梓文权衡实力,尚觉底气稍欠。思虑再三,终于想起了高卧羊城的那尊菩萨。是时候了,于是,出现了郭梓文广州搬兵、王志纲夜观地形的空前一幕。在当时,这些都是“战前最高机密”。
明标3000万,暗标王志纲
郭梓文请王志纲伸出援手,有两大目的:一是如何把承包拿下来,二是如何把地产搞上去。
王志纲并没有与郭梓文一拍即合。素以清流自许,“只为老板师,不食老板俸”的王志纲,对于亲赴前线帮人攻坚,缺乏思想准备。而承包拿下来之后,如何收拾金瓯一片,此时胸无成竹,岂可信手涂鸦。
王志纲最后的决定还是上。最重要的原因,是王志纲“走出碧桂园”之后,挑战极限的强烈愿望,与眼前一团乱麻的梅山难题,“对上了缝”。其次是王志纲非常看好郭梓文和他的团队,把他们看作珠江三角洲新一代企业家的优秀代表,由他们操作,正好在实践中把自己对于房地产经营与资本经营、房地产品牌与企业形象的一番新思想,拿来演练一番,收到“保证不会出现‘歪嘴和尚念错经’窘况”的效果。
人们有理由相信,像王志纲与郭梓文这样的策划家与企业家的珠联壁合,必将给成长中的中国经济一个有力的促进,给前进中的现代策划学一个实实在在的推动。
平生第一次,王志纲当上了一个投标小组的头儿。
“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这八个字,是王志纲为郭梓文的承包方案设计的战略要点。
所谓“庙宇”,是产品楼盘,“金县”,则是企业形象。“梅山建设”这座庙,大则大矣,然而百孔千疮,市场形象不佳;庙里的菩萨神像,早已佛头著粪,灵光尽失。如能另修一座庙,另塑一尊佛,尽管敬的依然是佛祖如来,但庙宇气象全新,岂不妙哉?依据这一基调,王志纲开始了一系列的策划与投入,目的一个:创造“这里的菩萨特别灵”的市场形象,然后,新庙拜旧佛,先树立目标消费层的市场信心,再解决烂尾问题(这个策划,其中埋有伏笔,直接为更远大的策划作了铺垫。我们将在后文看到)。
1996年8月12曰,梅山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投标大会举行。
郭梓文的投标小组一亮相,就让评标委员们吃了一惊,王志纲赫然拥在他们中间。其时,王志纲名气如日中天,珠江三角洲的企业人士即使未曾见过其人,也大都早闻其名。小组刚一进门,会场一片惊讶——王志纲怎么来了!?这次招标的评委——梅山集团的董事们,几乎没有不知道王志纲的,平时很难见到,今天就在身边,纷纷跑过来握手致意,请求签名留念,似乎忘记了他们今天的“法官”身份,颠倒了他和他们之间“投标者”与“评标者”的相互关系。
王志纲在阐述了“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的策划思路之后,豪爽地把自己也“押”了上去:“我认为,郭梓文他们是拯救这一危机的最佳人选”,王志纲话出惊人,掷地有声。
“为此,如果董事会选择郭梓文中际,我将全力以赴,帮助他们为‘梅山建设'再铸辉煌。”
郭梓言语的标底是3000万元,比另外一个投标小组的标底低,但评标委员们,斟酌再三,还是把赞成票投给了郭梓文。
评标投票结果:郭梓文获支持票12张,反对票0张,弃权票1张。
这是王志纲第二次被“抵押”——此前,北方一家贷款困难的兵工厂,曾经用王志纲的策划书作为贷款报告,贷出了5000万元。
第三天承包签了约。
可是,待郭梓文把新接的摊子家底打开一盘存,顿时傻了眼。这个百孔千疮的烂摊子之亏损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当初所了解的水平。明亏加暗亏,不仅达到数千万,还有打不完的官司,烂透了的形象……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于是,郭梓文在收到外行朋友祝贺的同时,也收到不少内行朋友的指责,而这些朋友不是银行行长,就是上级官员,有人甚至问他是否疯了。
郭梓文抢到了一个热山芋,捧又捧不得,扔叉扔不掉。当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依郭样文的性格,退堂鼓是不会打的,不过,郭样文也有点困惑:承包承包,搞坏了是自己的,搞好了是老板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高台跳水,水落石出
商战如用兵,要善于借势、蓄势和造势——这是王志纲历来运用的一个策划要诀。
对于郭梓文有能力“重修庙宇,再塑金身”,王志纲没有一点怀疑。但他希望郭梓文因此而收获的,不仅仅是利润,而且是将来。只有定位于将来,从战略着眼,郭梓文这笔承包帐才算得过来。亏不起的企业家是赚不到战略利润的。这向来是王志纲选择扶持对象的基本观察点。所以,王志纲策划的,是怎样帮助郭梓文实现“高台跳水”,借别人的大船飘洋过海。
策划会议开局。
王志纲对郭梓文说,不能认为承包成功就是革命成功。那样的话,操作得好,你们最多赚点小钱;承包期一到,又是两手空空,房地产市场上还是没有你们的牌子,你郭承包还是郭承包。没有舞台,没有闯海的大船,空有满口袋的银子,意义是有限的。记住,未来的竞争中,有钱人不是企业家;能运作钱、创造财富的人,才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家。运作靠什么?靠机制,靠人才,靠舞台。
也就是在这次策划会议上,王志纲提出了他那套影响深远、累试不爽的策划“四出”理论出成果、出机制、出人才、出品牌。可以说,“四出”理论出自于“金业”策划,亦成型于“金业”实践。
承包投标成功,有了明确的理念思路,这次承包后来竟成了“郭承包”的“墓志铭”——“郭承包”从此将告别“承包”。于是,王志纲制订了“高台跳水”和“水落石出”之策。
“水落石出”——水者,被承包企业也,做得再好,终究是别人的,终是为他人作嫁;石者,金业事业也,众水落尽之后,金业事业将巍然屹立。“水落石出”要顺势而出,得理所当然,比得令世人感到恍然大悟,慨叹原来如此。为此,就要从现在开始给“水”打上“金业”印记,赋予金业概念。
当今的商界,是品牌的世界。有形的东西价值有限,越来越有限,无形的东西则正好相反,最终,无形将驾驭有形。我们就是要利用今天的有限的承包资源,强化无形的品牌形象。到承包结束,水落石出,留下了有形的资产(增值了的国有资产);带走了无形的、价值无限的品牌,自己的企业就可以在更高的起点上横空出世。
王志纲的“施政纲领”是:
第一步,“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让声誉扫地的“烂尾楼盘“脱胎换骨,面目一新,把声誉再树起来。这一步既是战术的需要,更是战略上的未雨绸缪;
第二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在“重修”和“再塑”的同时,另辟蹊径,推出新形象的“金业别墅花园”,带出并托起它的发展商“金业集团”,以此作为转折点,开始实施自已的“强化‘金业',淡化‘梅山'”的品牌战略,创立一个响彻南国、享誉中外的著名“金业”品牌,凭借这个品牌的无形资产,成就更大的事业;
第三步,以“三大战役”为纲,最后形成实力强大、声誉雀起、在粤港地区品牌著名的企业集团。借用解放战争的名词,这“三大战役”是:
“辽沈战役”,目标是锁定番禺市场,作为“金业集团”问鼎番禺的起点(也为了避免在“敌强我弱”形势下与人争锋),然后转战香港、广州(番禺离香港、广州都很近,交通方便,业主们完全可以把番禺当做他们的“后花园”);
“平津战役”,目标是占领珠江三角洲市场,进而成为粤港著名的企业集团(金业集团决策层考察了许多具备基本条件的地方,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
“淮海战役”,目标是依托此前建立起来的品牌优势,转向以资本经营为核心的多元化经营。
王志纲讲到的,正是郭梓文想要的。短时间之内,“辽沈战役”的一套操作方略宣告形成并付诸实施:
花几百港币在香港注册“金业集团公司”,并以这家公司的名义与“梅山建设综合开发公司”构成投资组合,合作开发番禺房地产;
制作全套“金业”品牌的视觉识别系统,并在工商局注册;
以楼盘形象带动企业形象,推出“金业别墅花园”新楼盘,树立“金业”品牌的良好开端;
在形象塑造、公关推广等方面,突出“金业”,淡化“梅山”。
……
还是那句话,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可这套战略思路,无论外行、内行,无不拍案叫绝。
聪明人执意做“傻最”
被王志纲和金业集团老总们称为“辽沈战役”的这一仗,是“重修庙宇,再塑金身”、改变战局态势的关键一役。
在这个双重任务中,就时间安排而言,“重修”先行,“再塑”紧跟;然而就重要性说,“再塑”为重,“重修”为轻。
“重修庙宇”,就是让那座“烂尾工程”变成一座漂漂亮亮的楼盘,交付使用。这一招,对“金业集团”来说,实在不是百年大计,而只是为了“轻装”。就像要治好腿上的“脓疮”,脱掉身上的破袄,甩开膀子,大步流星前进一样。
“金业集团”的大目标是在“后面”,以一突破性的项目——“金业别墅花园”横空出世,做出“金业集团”的金字招牌,然后,南征北战,发展和壮大企业集团。这就是“再塑金身。”
王志纲的战略规划令人叫绝,郭梓文的实际操作也值得称道。
他们在一块被丢弃了五、六年、连前任老总交下的定金都可以不要也愿意脱手的荒地上,在人人都认为根本不可能的条件下,别人按常规要一年而“金业人”。只用了两个月时间,硬是做到了人人都认为做不到的事情 ——推出了一座金壁辉煌、美仑美免的“金业别墅花园”!
是什么超人的力量,使他们如虎添翼?
其实,道理很简单,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吃别人没有吃过的苦,这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因为,承包“梅山建设综合开发公司“的合同一签定,郭梓文就已经没有退路了。要么赔光老本,俯首称臣,要么背水一战,绝处逢生。
只能走后一条路!
这也是王志纲早已为他们策划好了的路!
王志纲看准了郭梓文,料定他们能做成这番事业。王志纲就是按“奇才”创“奇迹”的思路来策划他们的。不仅策划了“金业”的启动,一炮打响,而且末雨绸谬,预留管线,策划好了“金业”的将来。
在“重修”过程中,王志纲和郭梓文使出了几个看似平淡、实却艰难的“绝招”:
一曰:“吹牛法”。
很多房地产商主张谦虚取胜,此话有一定道理。因为人们不相信吹牛的人,谦虚会获得市场认同。但是,兵无常形、水无常势,有时要谦虚,有时要“吹牛”。
古代曾有“千金市骨”的典故,那就是一种战术——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许多人都不相信君王会出如此高价买马,三年后有人送来一匹死马,君王仍用千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了三匹干里马。这典故说明,若能取信于民,贤士将闻风而至。
郭梓文承包的这个项目,是个烂尾楼盘,所有的人对它都没有信心,甚至对整个房地产市场感到麻木。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振聋发馈,让人们对你这个发展商高度重视。要让人们对“金业”刮目相看,必须用超常规思路,做出一番大事,才能够达到幽谷惊雷般的效果。
“吹牛”就是一法。然而,如果“吹牛”以后不能兑现,那就彻底完蛋。郭梓文的班子里,有从国外回来的博士,有北大等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群体优秀。王志纲要郭梓文采取类似“干金市骨”的办法,干方百计履行那个“万金之诺”,取信于民。
1996年11月18日“金业别墅花园”动工之时,在地盘上竖立起硕大无比的广告牌,左边是“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请看金业花园”右边是“一生何求——金业人圆你别墅梦”。同时还竖一个倒计时牌,宣布将要在1997年1月18日完成第一期工程,包括一个罗马式广场,一个凯旋门式拱门,还有几套各种规格和风格的样板别墅。这个“超级吹牛”的信息传播出去以后,一下子把番禺市场搅和得天翻地覆,所有的人都说是吹牛,一帮“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年轻人在吹牛,60天能创造什么奇迹?
既然怀疑,就去看个明白。于是,“观光”者络绎不绝。
怀疑,观光,正中郭样文下怀,他希望来看这个“不可能”的人越多越好。
到了第60天——开业之日,典礼开始前3小时,“金业人”终于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了。下午3点钟宣布剪彩,所有建筑物上的遮盖布全部拆除。这一下,着实让番禺人大吃了一惊,连王志纲也感到惊异,原来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出乎意料地竟在这帮人手里办成了,一座高大恢宏、金壁辉煌的罗马式广场和凯旋式拱门,几座气宇轩昂、新颖别致的样板别墅,一下子呈现眼前!反差异常强烈,形成了一种震撼人心、激动情绪
的“气功场”,从来不参加任何商业性活动、更难得在这类庆典上讲话的番禺市委书记,也非常高兴地参加庆典,并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高度评价“金业人”创造了一个有望超过碧桂国的明星楼盘。
冲击波推动了300多个业主前来认购别墅,郭梓文挖到了“第一桶金”。
二曰“傻瓜法”。
如果“金业集团”只能做到“按时”完工,那也就平凡得很。
奇特的是,“金业集团”的老总们,这些聪明绝顶的文化人,竟然执意要办一件令天下发展商都困惑不解的“傻事”—— 卖别墅不求赚钱,成本价就是销售价。
那他们图什么?
还是由王志纲来揭开谜底吧:这叫做把“单线性”思维变成“复合型”思维,算“大”,算“多元帐”,卖别墅不赚钱,让利销售,一是为“做”市场,开辟“白领层市场”和“工薪族市场”,更重要的是为“做”品牌,赚得难以估价、长久留存的无形资产。电影上说,“堤内损失堤外补,今天损失明天补”,何况这还不是什么“损失”呢。
三曰“理论把握法”。
物靓价平,固然是“金业别墅花园”的超级优势,按广东人的说法叫“卖点”,但在楼市严重供过于求的大势下,如何让人们非买你的别墅不可呢?这是又一个难题,即目标市场的选择问题,是继“概念住宅”问题解决之后的更为关键、甚至可谓生死攸关的难题。
王志纲在“金业别墅花园”的市场定位(寻找卖点)的判断上,一反靠直觉判断把握市场的常规方式,大胆采用“理论把握法”,即通过房地产消费市场趋势的动态辩证把握,力求适度超前地捕捉到一块原生态的市场,通过市场操作把它呼唤出来。
王志纲在充分把握了市场脉搏并同郭梓文等商界精英切磋后,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卖点”——圆白领阶层的别墅梦!
经过近2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除极少数人口尚未脱贫之外,绝大多数居民都已实现温饱而奔向小康,部分人口还达到了富裕水平。尤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恩格尔系数”(西方经济学术语,意指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它越低,表明生活水平越高)已降至比较理想的水平,广大群众在“食→衣→住→行”的消费序列中已把消费重点转移到“住“上。这就为珠江三角洲的房地产市场奠定了最起码、最一般的基础。
然而,现代策划学不能仅仅根据“一般性”做出判断。在全国房地产市场尚未完全摆脱低迷阴影的情况下,更要根据项目的特殊资源、特殊条件做出准确而独到的判断,才能出奇制胜,稳操胜券。
王志纲和郭样文他们是这样捕捉和把握的:在珠江三角洲,普通商品房已经普及,洋房、别墅亦也大量过剩,但往深处挖掘,在一些板块上仍有潜力。以番禺地区为例,已出售的别墅,“大款族”和部分个体工商业者购买的占80%,富裕农民购买的占10%,其余的10%则为“白领阶层”和“工薪族”所购买。这意味着,“白领阶层”和“工薪族”已经开始在圆自己的别墅梦了,虽然其比例还很小。但是,如果有一个出色的房地产开发商,通过出色的策划与操作,推出工薪族买得起,美梦可能成真的别墅,那么,这片市场就如未开垦的处女地,潜力将是巨大的。
“白领阶层”和“工薪族”买别墅,归根到底有两大难点:一是积蓄不多,承受不了别墅的高价位,二是疑虑太多,担心别人怀疑财产来源不明。
王志纲认为:如果能把洋房和别墅的价格定在一个较低的仅相当于市区普通商品房价格的水平上,以几乎相当于成本的低价位让利开发,那么,这件市场就是你的了。
价平,还得“物靓”,“金业别墅花园”翻就翻在“概念开发”上。
中国,特别是珠江三角洲,房地产市场在“概念化”、“个性化”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到攀比自然环境、攀比人文环境、 攀比文化氛围的阶段。
现代的人们,特别是富裕了的人们,逃避城市的喧嚣污染,追求绿色的田园风光,而又要求享受现代的物质文明,远离原始的茹毛饮血。在众多的发展商中,谁先看到了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和社会需求,并且迎合了它,谁就可以占领这片市场。
根据这个理念,“金业别墅花园”一开始就非常注意营造天然和谐的自然环境和温馨高雅的社区环境。
自然环境,真正做到了“都市里的乡村,乡村里的都市”这样的境地。整个别墅区,在别墅楼尚未建成之前,绿化已经率先实现。花园广场中间的几棵参天的大王椰树,最高者达13.8米,是金业集团不惜巨资购来的;文化氛围,在业主尚未入住、社区还未完全形成之前,“金业集团”就利用一切机会,营造社区的高品位:邀请“番禺画院”落户“金业”会所,恭请中国美术大师关山月亲笔题写院名,辟出场地陈列番禺市、广东省和国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组织“业主与小太阳齐齐欢乐庆‘六一'活动”,接待香港回归后的第一次国际象棋赛,等等。
珠江水暖客先知,未成曲调已传情。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社区概念,浓郁的文化氛围,使“金业集团“的地盘如同红杏枝头春意闹,一经成型,在珠江三角洲众多别墅群中,就呈现出了它别具一格、引人入胜的神韵。
四曰“度身定造法”。
价平,物翻,只满足了“共性”,但怎样满足业主的“个性化”的需求呢?
“金业集团”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度身定造”和“先装修,后建房”的自建别墅方式,即客户根据发展商设计好的样板房和其他效果图,选定效果和款式,然后请发展商帮助盖房。用这一方式启动,做到了两全其美。一方面,利润让给客户,实现了真正的“度身定造“,为客户节约二次装修的额外支出;另一方面,客户要先交钱买地,资金回笼快,发展商能够形成良性循环,客户由于达到了“专款专用”,又大大增进了对发展商的信任。
果然,预计的效果完全实现。
据统计,1996年全国空置的新建住宅面积达到6000万平方米,而“金业别墅花园”却掀起了“购房热”,接二连三地推出楼盘,并被全部认购,在短短一年之内,售出别墅603套,公寓273套,总销售额达3.5亿元,当地传媒称为“不可思议的奇迹”和“耐人寻味的‘金业现象’”。
更重要、更宝贵的是,“金业”品牌树立起来了。品牌是无形资产,看不见(请不要与商标混为一谈)。摸不着。它是消费者的对商品的感受和评判,是商品的信誉和气质。著名的品牌,是商品在消费者心中树起的丰碑。
是否可以说“金业”品牌正在成为消费者心中的丰碑,读者们可以从下面的事例中去判断:
——岭南人常说,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自从“金业别墅花园”叫响以后,从前不愿贷款给梅山建设综合开发公司(郭梓文的承包对象)、避之唯恐不及的银行家们,此时主动造访金业集团,请客吃饭,联络感情,送货上门;
——新闻媒介经常发表图文,以自豪的心态报导和推介“金业别墅花园”,以推崇的文笔讨论“金业现象”;
——作为过渡的“购地自建”方式大受欢迎,改变后的售“楼花”方式也极为畅销;
——香港有意在番禺置业的人士特意组织了有180多人参加的“睇楼团”,专程到“金业别墅花园”参观,不少“团员”当场订购别墅;
——“金业花园别墅”几乎成了珠江三角洲的一道风景线,广东省和番禺市党政部门的客人,常被引来参观,国家建设部的两位副部长参观后大为赞赏,题词勉励;
——远远近近的企业家们,包括一些明星企业的老总们,风尘仆仆地跑来金业集团“取经”、“踩盘”(房地产术语,到竞争对手的楼盘去收集情报),一时间,真有“山**上,应接不暇”的味道;
——鉴于金业集团的实力和信誉,香港大新银行对购买“金业别墅花园”的业主提供优惠“按揭”;
——王志纲估计“金业”品牌目前的无形资产少说也值1亿元;
……
如今,“金业人”成了“创造奇迹的成功者”的代名词,不少献宝者找上门来。他们多是一年前还看不起郭梓文这一伙“门外汉”的“门内汉”,多是当地和周边的大地产开发商。今天找上门来,屈尊降贵,是想请“金业人”去合作的。合作条件嘛,比当初他们承包“梅山建设”要优惠多了。
至此,郭梓文充分尝到了名牌的甜头,终于品出了“金业”事业启动前王志纲给他面授机宜时讲的那番话的全部涵义:“做市场经济,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做“车厢”,指望挂在别人的火车头上,另一种是做车头,成为引导市场的力量。孰优孰劣,孰是孰非,由你定夺。悟性甚高的郭梓文选择了挑战性极强的做火车头这条路,历尽艰辛,今天终于尝到?“火车头”的甜头了。
“金业”,已经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金业号”火车头终于启动了。市场接受了“金业”品牌,并赋予它以极大的含金量和爆发力;金业集团运作一年,献出成果、出品牌、出机制、出人才,走完了一些企业也许一辈子也走不完的路程。至此,“辽沈战役”圆满结束,但“金业集团”的故事才刚开始,**还在后面。
收购“国企”,意味深长
“金业集团”红红火火,众望所归。这回是父母官司找上门来了。番禺市党政领导三番五次找郭梓文谈话,希望他出面来收购一些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市委书记用心良苦,希望借“金业”这个马力甚大的火车头看能否把“国企”这个车厢带动起来,在经济结构大变动时期,给她多注入一些“金业”的活力,使之焕发青春。
与此同时,番禺市一些国营大集团企业也纷纷找上门来,希望能“得到”金业集团的兼并,以重振生机。
“金业”成了金字招牌,“金业”成了市场公认的“超级火车头”,从“借船出海”到“扬帆出海”,意味着郭承包终于实现了自我超越,走到了自闯江湖的转折点上,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意味着“金业人”终于踏上了改革的节奏,同“十五大”确立的产权改革、资产运营同频合拍了。
“十五大”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分水岭。民营企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地位,上升、扶正为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这一变化,给民营企业家带来了壮大自己的历史机遇。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话一出,驱散了罩在民营企业家头上的迷雾。这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无异一种机遇,一种挑战,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奋发,一种开拓,一种展望!
但是,机遇常常只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郭梓文抓到了机遇,智珠在握的郭承包抓到了一个划时代的机遇。这个智珠就是策划。靠王志纲超绝的策划科学,昨天的郭梓文走出了一条超常发展的成功之路;展望明天,你能怀疑这个民营企业家的前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