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初,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极其可怕的疾病(见第6章)。20世纪50年代,该疾病在美国的流行达到高峰,直到美国病毒学家乔纳斯·索尔克(Jonas Salk)研发的灭活疫苗投入使用。这种疫苗的效果堪称立竿见影,美国的脊髓灰质炎病例从每年2万例骤减至约2000例。但它只能通过注射生效,并且起初效果不佳。
因此,另一位美国病毒学家艾伯特·萨宾(Albert Sabin)研制了一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并于20世纪60年代初上市出售。他在实验室中培育脊髓灰质炎病毒,直到诞生一种能诱导免疫但不会引起疾病的弱化毒株。这种疫苗不但生产成本和生产难度均低于灭活疫苗,还能口服使用。这是一项很大的优势,特别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使用。此外,口服给药的方式与感染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自然途径一致,所以疫苗株会在肠道内复制并通过粪便排出。疫苗株可在社区中传播,使未正式接种疫苗的人也获得有效接种。但在体内生长的过程中,疫苗病毒有可能变异为致病毒株。这种情况虽罕见,但的确可能发生。每接种100万份疫苗,约有1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会导致麻痹性脊髓灰质炎。
世界卫生组织从1988年开始实施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目的在于通过口服疫苗的方式使接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该行动在根除野生病毒方面取得了成功,到2005年,脊髓灰质炎的全球发病率下降了99%。到2016年,仅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境内还剩下零星感染区域。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随着野生脊髓灰质炎感染的发病率降低,因疫苗病毒突变引起的疫苗相关脊髓灰质炎风险相对上升。因此,现在的大部分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病例均由疫苗株引起。此外,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疫苗株还会在社区中传播,所以不能被根除。因此,目前的政策是在世界范围内恢复使用灭活疫苗,以根除该病毒。
其他须在世界范围内根除的人类病毒包括麻疹、风疹、腮腺炎、狂犬病和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