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非常相似,它们所导致的疾病也是如此。沙特阿拉伯曾于2012年暴发了一场类似SARS的小规模疫情,该病毒由此首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场疫情中发现的病毒似乎遍及整个中东地区,自2012年以来,它已在中东地区引起了多场小规模疫情。截至2016年年底,经实验室确认的MERS感染者就涉及27个国家,共1917例,总病死率约为36%。亚洲、欧洲和美国的确诊病例多为中东直接输入病例或与输入病例相关联。除中东外,韩国于2015年暴发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MERS疫情,确诊感染者约180例,死亡32例。
MERS冠状病毒不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据报道,虽然未采取保护措施的家庭成员和看护者偶尔会被患者感染,但尚未出现持续的社区传播。MERS冠状病毒的起源尚不明确,但大部分感染者因接触骆驼而受到感染,所以目前骆驼被视为病毒的主要贮主。
目前,MERS尚无特效疗法,也无预防疫苗。因此,控制这种疾病的最有效措施与控制SARS的措施相同,即隔离感染者以及接触者。
艾滋病病毒(HIV)与埃博拉病毒、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会经历一段极长的潜伏期,并在此期间发生慢性感染。这种病毒从20世纪初就开始在人类中传播,尽管能通过药物控制,但在全球某些地区,其感染人数仍在增长。截至2015年年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有367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70%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自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诱发的艾滋病(AIDS)以来,已有约78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造成其中约3500万人死亡(图10)。
图10 全球艾滋病相关死亡病例、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估计数量(1990—2015)
如果不加以治疗,人类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展为艾滋病的平均潜伏期为10年。艾滋病于1981年首次在旧金山被发现。当时有数名同性恋男性死于伴严重艾滋病病毒诱导的免疫抑制的罕见感染。艾滋病病毒通过与携带者血液接触进行传播,并随着大流行出现了三大风险群体:拥有多名性伴侣者,包括异性恋者和同性恋者;身患血友病和其他须定期输血或血液制品的病人;注射吸毒者。
对艾滋病病毒在人类中的起源进行追溯后,人们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尤其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的金沙萨确定为这场大流行的“震中”。经科学家计算,约一个世纪以前,艾滋病病毒就已在该地区蔓延。大约在1966年,一名感染者从刚果民主共和国将体内毒株带至海地,并在当地引起了一场流行。大约两年后,另一名带毒者无意间将病毒从海地传播至美国,并以此为立足点迅速蔓延至欧洲和世界各地。因此,当人们于1983年发现艾滋病病毒时,其引起的大流行规模已呈指数级增长,并且难以控制。
与艾滋病病毒关系最为密切的灵长类动物逆转录病毒为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现在,人们已经证实,这些类艾滋病病毒过去在中非曾数次由灵长类动物传染给人类,并导致人类感染了HIV-1(M/N/O/P)型以及HIV-2型病毒。但其中仅HIV-1 M型病毒成功扩散至全球。SIV的祖先可追溯到某个黑猩猩亚种,这种病毒可导致这些黑猩猩患上一种类似于艾滋病的疾病。因为人类猎杀这些动物的目的是获取肉类,所以很可能因宰杀过程中的血液污染而受到感染。在喀麦隆东南部发现的黑猩猩携带的猿猴免疫缺陷病毒与HIV-1 M型最为接近,所以人类很可能在此处受到感染。这种病毒可能于1959年前后通过被感染者从喀麦隆东南部沿刚果河的支流——桑加河携带至前比属刚果的首都利奥波德维尔(现名金沙萨)。
有关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的更多内容,可参见其他章节:持续感染(第7章),艾滋病病毒相关肿瘤(第8章),以及治疗和预防策略(第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