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出路还是要在发展的方式和质量上做文章,不仅制造业要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必然是我们今后大力发展的方向。
大家应该记住,下一步的中国将会发生质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从追求数量增长到追求质量增长,原来习惯于靠忽悠、靠不择手段地拉动GDP、靠破坏生态的野蛮增长已经走到了尽头。
这些年来,我每次去美国或欧洲,都要比较它们与中国的发展模式。其中一次我从内华达州的雷诺飞往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大约一千二百公里航程,历时两小时,从空中往下看80%左右是森林,还有10%是湖泊,只有剩下的10%是城市。大家知道,美国本土的森林是很少被砍伐的,地下石油也基本不开采,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的资源。反观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则是赤地千里,到处开膛破肚,矿藏已经开采得差不多,不用澳洲的矿石,我们钢铁厂就开不了工,所以才产生了和澳洲矿产巨头们的国际纠纷。由此可见,中国通过高污染、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益所获得的巨额财富,是一种难以持久的浮财,根本不可能持续下去。
别的不说,看看我们的头顶上还有几许蓝天?现在不仅是北京,几乎半个中国都时常笼罩在乌烟瘴气当中,这就足以说明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出了大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是关于幸福和生存质量的问题了。所以下一个五年,政府必须调整产业的结构,以期解决污染的问题。说到底,减少雾霾,缓解污染,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提质增效”的道路。各种信号表明,新一届政府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为未来的“提质增效”做准备。
从根本上说,中国的出路还是要在发展的方式和质量上做文章,不仅制造业要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必然是我们今后大力发展的方向。
看另一方面,个体的诉求也正在发生变化。现在有很多调侃土豪形象的段子,比如从穿名牌到麻衣布鞋,从戴金项链到戴佛珠,从泡夜总会到进国学馆,从吃山珍海味到辟谷,从开宝马到骑自行车,从抱团商帮到读商学院、攀同学会等,其实换个角度,反映的正是人生的变化、人性的变化。
一位朋友对我说,现在钱根本不是问题,也不再指望挣“快钱”了,他只想花上五年、十年来对得起人生,对得起世界,对得起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解读——他希望可以做一个卧虎藏龙的环境,一种野奢酒店,人们像天上的鸟儿、丛林中的动物一样栖居在里面,去体验自然。我问具体什么样,他说还不清楚,但是已经有了感觉。这是一股潮流。他已经开始挣人生的价值,从活出人样,到活出人味来了。刚开始,怕被别人小看,自己拼命挣钱;后来发现,并不是有钱,别人就会看得起你;最后才知道,如果自己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历史,就必须活出人味来:这时,超脱就开始了。这些人见多识广,有实力又有精神,极有可能成为某惊天动地事业的决策人。
这些年,工作室参与策划过很多宗教项目,包括成都文殊院中国第一都市禅林、陕西法门寺、青龙寺、黄梅五祖寺、中国佛教祖庭白马寺等,我们发现,禅宗正在以各种形式在中华大地快速复兴。
实际上,禅修是心灵的修炼和救赎,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更有助于守住一颗不动的心,有所为,有所不为。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或许难以做到明镜无台,但是可以禅入生活,做到心如明镜,摒弃心念浮躁,除却世事烦恼。禅宗在历史的发展中,经历了宗教禅到生活禅的跨越,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人们的心灵救赎。禅宗不讲究法器、不讲究打坐,一切的根本都是直指人心,让人的心境得以平和无我,从心灵上不受污染,保持空灵。正所谓政治救世、宗教救心,我心即佛,生活即禅。禅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心念已至,就是吃饭、睡觉、工作、读书也是“禅”,也就是说,心中无所求,任何环境都是出自本心的自然而作,这种安详和满足的心境,就是“禅”。禅修讲究简单,讲究开悟思路,不像有些宗教讲究什么教义,经过什么仪式,禅宗没有那么多约束,讲究心境,讲究回归到本真。因此,禅宗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纵观历史,宗教有着最广泛的两大受众,一个是极贫者,一个是极富者。极贫者是寻求某种意念上的帮助,极富者是寻求一种心灵上的安慰。禅宗可以将这两类极端者都纳入其中。原始社会蒙昧的人类,为了消除苦难就通过宗教的力量来稀释自己肉体的痛苦,并寄希望于明天;而到了科学高度发达、物质生活普遍提升的今天,禅修和宗教更像是一种“吃饱了撑的”的产物。修禅和别的宗教形式最大的不同是,它不需要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无国界、无边界、无人种之别,无今古之分。无论是在东方繁华都市上海,还是在非洲肯尼亚荒原,都一样是修禅的理想所在,这也是禅修能够在当前得到更大范围普及的原因之一。人自懂事以后,始终为生活忙忙碌碌,身心都被外来的人事紧紧束缚,造成了生活空间越来越小,甚至忙到脱身不了。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有一种没有形式束缚、不受地点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自我安慰的方式,那么人们肯定更愿意接受。
一个懂得抓住“禅”之精神的人,每天都很愉快,没有烦恼,而且不做作,待人很诚恳,因此,别人自然喜欢和他做朋友。凡是经过禅修,对自己有了悟性后,就会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尽自己的本分,做自己该做的事,不做自己不该做的事。在禅的海洋里自己既是海,也是舟。
当今中国几乎成了全球最大的暴发户所在地。许多人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可谓不择手段,但到了一定程度又感到良心不安,需要一种心灵的救赎。回到禅宗上说,这又给一些有此情节的“两面人”一种自我救赎的机会。但他们不能因滴水而开化,也不会因一叶而顿悟。在这种情况下,把禅修融入生活、融入心灵、融入行为,寄希望于在生活中得到心理的救赎或者安慰,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才会显得潇洒自如、坦**自在,这就使得这些人或更多人走上一条禅修之路。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禅院、禅茶、菩提宾舍、斋饭,这些“禅”外之物的价值提升,必定能够为地方旅游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这种东西谁愿意花如此高价来购买呢?当然不是贩夫走卒,一定是那些“士大夫”,那些所谓已经达到了“吃饱了撑的”的生活状态的人。在中国进入吃饱了撑的时代,人们追求生活方式的在转变。于是,通过“禅”这个转化器,唤起了一些人内心的沉淀和荷尔蒙,使他们愿意在这种氛围中获取身心的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以“禅”做出的旅游产品也好,其他类似产品也罢,价值就极大,那些非富即贵的人纷纷选择禅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现在,许多事业成功之人,不管他们曾经是否为了赚钱夺利不择手段过,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觉得心无所依,因此,禅修本身作为当今社会一项时尚,甚至高端的活动,自然而然就会得到追捧和青睐。同时,禅也是现代服务业走向高端的一个通行证。我在美国好莱坞见过一家中国式的奢侈品店,禅意浓浓,价格昂贵至极,但那些好莱坞明星还是争相购买,因为他们充满了对东方文化的好奇或向往。
其实,自古以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不乏禅意的“诗酒田园”。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诗酒田园”更多的是一种意境,而不是现实中可以触碰的物体。正如陶渊明所说的“归去来兮”,作为诗情画意是可以的,从生活上是接受不了的,它更多的是一个精神范畴,而不是物质范畴。这就引申出了三个时空:第一个时空是淳朴的乡村生活,第二个时空是城市化的城市生活,最后,人们开始呼唤第三个时空,一种既“诗酒田园”又天人合一的氛围,同时又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要求。
总而言之,一个疾风骤雨的时代已经终结,未来的中国将逐步走向价值回归,野蛮增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无论是旅游,还是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将回到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