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要想真正崛起,必须把休闲的文章做足、做透,要让休闲成为一种高端服务,进而吸引全球范围内的高端产业和高端人士入驻,从而全面提升整个城市的价值。
关于“找魂”,不妨从我们跟成都的一段渊源谈起。2003年6月,我们受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委托,首次为一座城市的整体发展做战略。按照政府的需求,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拿出研究成果,时间短、任务重。为了打好这场硬仗,策划之初我们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先为成都“找魂”。
这里所说的“找魂”,实质上就是一种方法论。出于直觉,我们首先注意到成都与众不同的氛围和感觉,那就是闲适。虽然西部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但成都却有些另类,不像是身处西部。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北上广”等城市的年轻人月薪一两万仍感到窘迫,而在成都拿七八千却有着强烈的幸福感。很多年轻人到了成都,一旦找到适合的创业机会,索性赖在那里不愿再离开。这个趋势充分说明,21世纪的成都是一座非常适合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自古就有“少不入川”的说法。“水旱从人,永无饥馑”,这是农业社会时人们对成都的定论。成都为什么叫天府之国?就是从来无旱也无涝,是个风调雨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的地方,这在中国绝无仅有。成都是安乐窝,是避难所。在农耕时代,成都一直是富人的天堂,战时曾是刘皇叔的根据地,和平年代是富贾寓公逍遥的世外桃源和独立王国。千年的闲适文化影响深远,且深入骨髓。
民间传说当年刘文辉、刘湘叔侄俩为争夺四川省主席一职拼得你死我活。前线吃紧,军阀们仍不忘休闲。白天,双方郊外打仗;晚上,一起城内休闲。双方团长以上的大小老婆混合安居成都,天黑后敌对双方的军官还可以坐在一起搓麻将,并互相调侃战事。战场上的赢家会说:“你这瓜娃子,不经打。”输家答道:“你等着,老子从麻将上把你鬼儿子给赢回来。”白天打得天昏地暗,晚上化干戈为玉帛,一块儿搓麻将,一块儿输赢钱,这种天方夜谭的故事只有在成都才可能变成现实。
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外来人对成都的印象还可用三句话来概括,“吃点麻辣烫”、“搓点小麻将”、“看点歪录像”。一位从沿海来成都做生意的人,刚签完一纸合同,匆匆想着赶下一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只见他快步如飞来到大厅门口,对着一辆黄包车叫道,快过来,送他去××地方。结果常常是,师傅躺在车上,一张报纸遮住睡意正浓的脸庞,他缓起身,慢抬头,嘴里嘟嘟囔囔,显然想知道是谁打搅了他的美梦。
此外,成都的生活成本非常低,吸纳能力特别强。举个例子,让我们看看那个时候的成都街边,为什么五毛钱可吃一顿早餐。第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本来就是张阿婆家或李老爹家头天晚上剩下的饭和菜,扔掉可惜,还不如把剩饭熬成稀饭,剩菜做成包子馅儿,结果是一毛钱成本,可赚回四毛钱。第二,休闲顺带小生意。其实,成都人是闲而不懒,除了搓麻将,还有剩余时间,顺手包几个包子,拌些凉面。生意做了,休闲也没误。第三,不做也成席。成都跳水泡菜,随便在泡菜坛子里腌一下,几小时就可上桌。那里的饭馆,泡菜几乎不收钱。第四,自家房屋自家店。不要交租金,早餐成本极低。第五,城市管理宽松,街边摊交税也少。这一来就形成了当时的五毛钱早餐,并且店家还有赚。
当时,也有一些人对成都的闲适有不同看法,认为成都人骨子里流淌的是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血液,如果再这样闲适下去,成都的未来堪忧。因此,成都的发展战略必须另辟蹊径。
我们的观点恰恰相反。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什么东西一旦形成了文化,真的难以改变。成都的闲适文化特征从消极的方面来说是慵懒、颓废的代名词,能消磨人的意志;但是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如果把这种与生俱来的文化钩沉出来,展现给中国和世界消费的时候,却是一锅不可多得的千年老汤。到那个时候,成都就不仅是成都人的成都,而且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成都了。
因此,我们几乎没费什么枪弹,就将成都的“魂”总结为八个字——西部之心,休闲之都。
在我们的方案中,休闲是一张王牌。我们认为,如果成都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休闲之都”,就要有高端的休闲平台,那可不是只吃点麻辣烫就能解决的。成都要想真正崛起,必须把休闲的文章做足、做透,要让休闲成为一种高端服务,进而吸引全球范围内的高端产业和高端人士入驻,从而全面提升整个城市的价值。我们断定,打造休闲产业、发展休闲经济,将是成都在新一轮城市竞争的“胜负手”,而现代意义上的休闲,就根植于成都的“魂”之中。
实际上,休闲产业在当时的成都已初具规模。随便举些例子,一处是成都的中国会所,它是将火锅、川菜与私家博物馆相结合,使人们在别致之处体味别致饮食与文化,从而获得一种别致的休闲体验。另一处则是成都的宽窄巷子。记得有一次,我去一家会员制的餐馆吃饭,两万元一桌。吃完之后,先问吃了啥,谁都说不清;再问值不值,大家都说值。究其原因就是在这里你能享受到特殊的文化体验。下面是其中一道菜的经历:桌上菜,菜上鸟,鸟叫声,食客找,找半天,没找到。这道菜,值多少?一千元,刚刚好!确实,我们那时根本不知道是在吃菜还是在玩鸟。这就是休闲的成都玩出来的花样,让消费者来消费,让消费者经过放松,得到休闲。除餐饮业外,成都的休闲产业也无处不在,有龙泉的桃花节、新津的梨花节、金堂的油菜花节、青白江的樱花节和杏花节、蒲江的樱桃节等,基本上是一县一节、一花一节。这样的城市在当下的中国屈指可数。
当然,成都所谓的“休闲之都”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消费,更是多重的创造。今天看来,成都之所以有后来的裂变,与将自己定位为“休闲之都”有很大的关系。所谓“吃饱了撑的时代,玩出来的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当时的成都读懂了休闲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后来的顺风顺水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