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枢纽:西双版纳的新名片(1 / 1)

一个产业的发展总要寻找新的“转世灵童”,呼唤新的产品、新的平台。中国的旅游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谁能够把握住不同阶段的历史机遇,抢先一步打造相应的产品或平台来承接巨大的市场能量,抢先一步做出样板,谁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时光流转到2008年,云南西双版纳的一家名叫海诚集团的发展商找到我们,问计战略。

老板是本地人,在西双版纳属于实力派,但觉得本地舞台太小,意欲到外地发展,而且,已把触角伸到了昆明、普洱等地。我听完基本情况后,毫不客气地告诉他:西双版纳是块宝地,那么多大佬想进都进不来,放着这么宝贵的资源不去深入挖掘,你还要出去,真是缘木求鱼。你感到有局限,只是因为版纳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版纳虽小,却是个龙种,具备世界级影响力。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大财团趋之若鹜。虽然他们实力更为雄厚,但是对于当地的情况,对于东南亚的情况,没有你熟悉,你“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自己的”。对于那些大佬来说,版纳项目只是众多项目中的一个,而对于你来说,一个战略性项目却是生死攸关。大家共享一个“天时”,均分了一个“地利”,在“人和”上你能够而且应该占得先机。

之所以说这番话,是完全得益于对旅游趋势的理解与判断。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西双版纳是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凭借着傣族风情和热带雨林景观风靡中国。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以说是云南旅游发展第一阶段的代表,曾有“不到版纳,不算到云南”之说。这时候的旅游以观光为主,一方面因为人们的收入水平低下,另一方面也没有更高端的旅游产品,游客到了西双版纳,大多是去看看大象,看看孔雀舞。

风水轮流转,云南省旅游第二阶段的代表是滇西北板块。昆明世博会的成功,奏响了滇西北旅游前进的乐章,要大力发展旅游,就必须梳理旅游资源,重建旅游体系。云南借助世博会,打开了自己的大门,把更多精彩展现在了世人面前。滇西北板块在这一点上做得最为成功:高速路网的完善、丽江机场的修建、古城古镇的修复,使人们走进神秘的香格里拉,发现了这个天生丽质的休闲天堂,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丽江也因此找到了一条不依靠工业,而依靠第三产业甚至是文化产业来发展的科学道路。

滇西北板块崛起以后,西双版纳似乎被人遗忘了,甚至连昆明都成了过境通道,游客们一到昆明就马不停蹄,直奔大理、丽江、中甸而去。丽江的火爆,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禀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变成了滇西北的门户,人们从这里可以去中甸、稻城、泸沽湖。相比之下,原来到西双版纳的游客只能看一个西双版纳,再往前走就要出国,而手续关卡却还没有打通。同样的花费,西双版纳的吸引力就远不如丽江,这也是西双版纳后来作为旅游目的地渐渐失落的根本原因。

但在我们看来,版纳旅游却正迎来一个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三十年历程,前三十年基本上以沿海开放为主,其他地方的开放无法与之相提并论。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沿边区域与中国深入合作的意愿正在加强,尤其是2008年以后,中国的沿边开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随后,在当地人的热情向导下,我带领团队乘船顺澜沧江而下,经磨憨出境,再驱车沿曼昆公路老挝段至会晒,经清孔、清盛至大其力,前往清迈,最后飞往老挝古都琅勃拉邦,行程历时十多天,全面考察了湄公河金三角流域,比较了泰、缅、老三国旅游资源,探秘美斯乐,瞻仰大金佛,在充分体验金三角人文风情的基础上,开始谋划西双版纳新一轮的区域发展战略。这次考察收获很大,看起来是走马观花,闪电式的,但该看的基本都看到了。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什么是金三角,什么是犬牙交错,什么是因为国家而形成的诸侯割据、效率低下。

必须看到,四个相邻国家都处在发展旅游的最佳时期。以前这个区域,由于各种政治力量和外在因素的介入,导致山头林立,占地为王,合作建设和开发毫无可能;而现在大家都开始化干戈为玉帛,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泰国是旅游强国,辐射半径渐渐扩大,已成气候,一大批欧美游客来到东南亚腹地,但是被挡在了通往西双版纳首府景洪的路口。缅甸以前是军人政权,靠贩毒赚钱,现在已慢慢进入民主状态,国家基本安定统一。老挝和我们国家20世纪80年代一样,信息闭塞,与世隔绝,现在要一体化,联合国也非常重视,要给予帮助。如果按大湄公河国际行情去做,西双版纳完全有新的绝佳机会。

其实,云南是具有边境开放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连中南半岛,边境线总长4060公里,各民族与老挝、缅甸、泰国等国家在20世纪中叶之前一直杂居,民间交往非常密切。全长近五千公里、在中国境内河流长度过半的澜沧江,一江连六国,是联系中国和大湄公河区域的天然纽带。成功举办昆明世博会之后,云南原本申办东盟博览会,以加强大西南与东盟的合作,但是这个机会被广西捷足先登,因此云南错过了一次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良机。虽然与云南唇齿相依的大湄公河区域合作也在推进,但是一直没有显著成效。究其原因,因为这里的大多数国家都比较贫穷,经济互补性不强,它们能够拿到全球参与市场竞争的只有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但我们中国还处在大规模承接世界产业转移、充当世界工厂的阶段,这些资源对于中国来说吸引力不大;反过来,中国也还无法向这些国家输出足够多的资本和游客。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2008年年底昆曼公路的打通,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也得到了发展,无论是出国旅游还是国内旅游的浪潮,都极有可能在西双版纳汇聚。一旦这两个浪潮碰撞在一起,云南的旅游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据统计,每年进入泰国的欧美游客已突破一千五百万人次,其中近四百万游客要到泰北的清迈、金三角和琅勃拉邦,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热点旅游区已经形成。

回头再看西双版纳的首府景洪,历史给了这里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易引起关注,完全可以打跨国旅游牌,唱西双版纳戏,高举高打,立马可做。那么景洪到底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毫无疑问,那肯定是新一轮旅游浪潮中区域性的枢纽。西双版纳旅游本来就有基础,现在面临的只是升级。

另一方面,西双版纳的旅游优势非常明显,一是同周边国家山脉相连,江河同源,民族同根,文化同流;二是与整个中国的旅游业发展有着潜在的关联,是中国大陆唯一的热带区域,海上有三亚,陆地只有西双版纳;三是有浓郁的傣族风情,是普洱茶真正的故乡和原产地;最重要的是,凭借天时地利,西双版纳极有可能成为一个新兴的面向金三角旅游的门户。这里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旅游大枢纽,而不再是单一旅游目的地,具有唯一性、权威性。

考察完,我们已成竹在胸:国际休闲旅游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到了清迈,到了泰北,到了琅勃拉邦,距离中国大西南只剩下“最后一公里”;而云南也早已成为国内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庞大的人流对于出境游同样有着巨大的需求。不开放,西双版纳就只是边陲,延展的空间有限,但放在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下,西双版纳则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如能打通关节,成功对接,这里将形成一个世界级的“黄金四国旅游环线”,形成境内外“双面锦绣”。内,要“走出去”;外,要“挤进来”,西双版纳无疑就是冲出这“围城”的突破口。

突围需要载体。于是,海诚集团收缩战线,集中力量一举拿下西双版纳旅游转型期的一个核心项目“告庄西双景”。“告庄西双景”是傣语,意思是“九塔十二寨”,位于西双版纳沧江新区江边,毗邻澜沧江(湄公河)与勐泐故宫,与金三角地区共饮一江水,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湄公河明珠”。这是我们为西双版纳确立“金三角枢纽,湄公河明珠”定位后的首个引擎性项目。版纳州政府和海诚集团希望通过它重现昔日“五景之首”景洪城的“九塔十二寨”的盛景,复兴傣文明,打造一个繁华昌盛的“景洪城中之城”。在深入解读根植于西双版纳的傣族文化,融合大金三角、湄公河流域的傣泰文化精华,引进现代前沿思想之后,我们提出要将“告庄西双景”缔造成为前所未有的大金三角傣泰文明之心,成为文化体验、休闲度假、旅游商贸、国际商务、傣泰生活、时尚繁华六位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综合体,引领西双版纳旅游地产,铸就西双版纳城市新名片。

从过去的位置偏远、人气惨淡,到今天的旅客必经之地和当地人日常休闲的重要区域,“告庄西双景”华丽地转身为西双版纳最火爆的旅游项目、版纳旅游的新地标。更令业内人士侧目的是,这个项目的最炫民族风不但赢得了满堂喝彩,也让投资开发商赚得钵满盆满,用仅仅4000万元的初始投入就撬动了如今24亿元的销售业绩!可以说,如果没有我们前期从区域板块的角度对版纳做出了极具高度的功能定位,到对中国已经进入大休闲浪潮的大势把握,再到对傣泰民族文化灵魂的深入解读和现代复兴,“告庄西双景”重现昔日盛世的梦想很难这么快变为现实。

云南三个不同时代的案例说明,一个产业的发展总要寻找新的“转世灵童”,呼唤新的产品、新的平台。中国的旅游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谁能够把握住不同阶段的历史机遇,抢先一步打造相应的产品或平台来承接巨大的市场能量,抢先一步做出样板,谁就能获得丰厚的回报。然而在捕捉机遇的同时,更要勇于拒绝**。现实中,失败者多是被**所消灭的,因为**常常包着“机会”的糖衣。比如“告庄西双景”一面世就获得巨大成功,许多东南亚国家、地区慕名前来希望海诚集团去他们那里投资开发,结果大笔原来要用于告庄项目中后期开发的资金被抽调到东南亚,间接影响了告庄项目;不然,作为中国首个旅游综合体项目,告庄的价值将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