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月起,冬季来临,狂风暴雨一直没有停息过,但在花岗岩宫里,主人们丝毫感觉不到外面恶劣天气的肆虐。史密斯担心“壁炉”那里的炼铁炉和炉灶受损,事先已经采取了安全防范措施。
六月里,众人只是干些杂活,没有外出打猎或钓鱼,因为仓库里已经储存了足够的食物。水手闲暇时,做了一些木质纤维套索,放在养兔场那儿,不时地有兔子落入圈套,只要取回来腌制或熏制即可。
冬衣的问题也提到日程上来了。他们身上穿的仍然是从气球上坠落到岛上时的那些衣服,虽然既保暖又耐穿,但毕竟也得考虑换一换了。因为一直忙于紧迫的事情,比如住房问题、食物问题,所以更换衣服的问题就没有顾得上。史密斯也在为此犯愁,但今冬看来只好先将就熬一熬了。上次去富兰克林山时,看见过岩羊,待天气暖和了,去捕杀一些。有了羊毛,就不怕织不出暖和耐磨的料子来。
“冬天没什么可怕的,我们有的是燃料,在火边烤烤就不冷了。”水手并不为冬衣问题发愁,乐观地说。
“再说,这儿的纬度也不太高,大概与西班牙差不多,冬天不至于太冷的。”斯皮莱也毫不担心地说。
“不过,西班牙的冬天有时也蛮冷的,雨雪天也不少,也会结冰上冻。不过,我们这儿是海岛,应该会暖和点儿。”工程师说。
“除了天冷不冷的问题外,我倒提议应该考虑一下照明的问题,因为白天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了。”水手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这个问题容易解决。”工程师说。
“怎么容易?”水手问。
“明天,我们去捕猎海豹。”
“是做蜡烛用吗?”
“是呀,彭克罗夫。”
当天是6月4日,是圣灵降临节的星期日,大家一致同意按照习惯,休息一天,并对天祷告,说了一些感恩的话语。他们已经今非昔比,不再是当初那种穷途末路的可怜遇险者了。他们没有更多祈求,只是想向上苍表示感恩之情。
第二天,6月5日,天气可能会变,但他们仍然动身前去小岛。现在必须等着退潮才能涉水越过海峡。这使他们深感不便,决定必须要想法造一条小船,那时就方便多了,将来去海岛西南部进行大规模的踏勘,只要乘船沿着慈悲河往上游划去就可以了。他们决定待天气转暖后便立刻打造船只。
小岛上海豹很多,他们用带铁尖头的标枪一连刺死六只。纳布和水手立即动手剥皮,只把油脂和皮弄回花岗岩宫。海豹皮可以用来制作皮靴。
这次捕获成绩斐然,弄了有三百磅的油脂,足可以制作蜡烛了。
制作蜡烛并不费事,也许不很完美,但至少可以照明。史密斯本可以把硫酸与海豹油脂一起加热,分离出甘油,再用沸水一浇,把油清、人造奶油和硬脂精分离出来。但他还有更简便的办法,用石灰来使油脂皂化,获得了一种石灰质的肥皂,然后用硫酸进行分解,石灰便以硫酸盐的状态沉淀下来,而脂酸则游离出来。
通过加压,使液态的油酸排出,留下制作蜡烛的十七烷酸和硬脂酸。
这道工序只用了不到二十四小时。接着,便是解决烛芯的问题。史密斯把植物纤维浸上熔化了的蜡油,经多次试验,烛芯问题总算解决了。经过人工手捏,制成了油脂蜡烛。不足之处在于颜色泛黑,外部不够光洁,但这是小事,能点燃照明就可以了。史密斯还特别制作了一把烛剪,用以不时地剪掉没有燃尽的烛芯。
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新屋主人们把粗糙的工具进行了加工,使之变得精致好用了,而且又新添了一些工具。除此之外,还打制了剪刀,解决了理发的问题。对于满脸胡须的史密斯、斯皮莱和彭克罗夫来说,还可以用它来修剪一下胡子,这让他们感到非常开心。
随后,这些人又制作了锯子,用它打造了桌子、凳子和橱柜。另外还打造了床架,**还铺上了草垫。厨房里架着板子,放着陶制用具。又砌了一只砖炉,弄了一条洗涤石。总之,一切都井井有条,像模像样了。
由于爆破后产生了瀑布,必须造两座桥,一座架在眺望岗上,另一座建在沙滩上。现在,一条水流把高地和沙滩隔断,要去海岛北边,必须涉水,否则就得上到红河源头,绕个大圈子。于是,他们便准备在高地和沙滩上各建一座长二十至二十五英尺的桥。他们砍了几棵树,又锯又刮,做成桥的构架,只几天工夫,桥便完工了。纳布和水手从桥上走过,一直走到他们发现牡蛎群的地方。然后,他们打造好一辆车子,拉回了数千只牡蛎,把它们放入慈悲河口这个天然养殖场。它们很快便适应了新的环境,大量繁殖起来,居民们每天都有这种味道鲜美的东西吃了。居民们只踏勘了该岛的一小部分,但不难看出,岛屿已经向他们提供了几乎所有他们需要的东西。如果对慈悲河到爬虫角的整个森林进行彻底的搜寻,肯定还会让海岛提供一些新的东西。
现在,居民们还缺少一样重要食物,那就是面包。也许他们以后会用某种食品来代替面包,比如西谷柳子粉或面包树的淀粉什么的。其实,南方的森林树种中就有这种珍贵的树木,只是,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碰到过。
然而,上苍没有忘记他们,而且直接向他们伸出了援手。尽管这尚属小事,但即使工程师才华横溢、聪明绝顶,也未必能制作出这个东西来。
有一天,哈伯在缝补上衣时,突然在衣服夹层里发现一样东西。他小心翼翼地把它弄了出来,兴奋地叫嚷道:“史密斯先生,一颗麦粒!”
这颗麦粒是从口袋里的一个窟窿掉进夹层里去的。很可能是在里士满时,哈伯用麦子喂水手送给他的几只鸽子时,这颗麦粒留在了口袋里,后来漏到夹层里去了。
“真的是粒麦子?”工程师惊问道。
“是的,史密斯先生,但只有一粒。”
“一粒麦子能管什么用呀?”水手嘲讽地说道。
“那可有大用场了,能做面包!”工程师说。
“还能做蛋糕呢!可别把大家给吃噎住了呀!”水手仍旧不信服地说。
史密斯拿过哈伯手上的那颗麦粒,仔细地检查一遍,完好无损,于是便对水手说道:“彭克罗夫,您知道一粒小麦能长出多少穗来吗?”
“也就一个吧。”
“十个,彭克罗夫!而一个麦穗大概结八十颗麦粒。如果我们把这颗麦粒种下去,第一次就能收获八百粒。再把它们种下去,第二次就是六十四万粒,第三次就是五亿一千二百万粒,第四次就是四千多亿粒!”
大家都听傻了,没想到会是这么大的数字。
“四千亿粒麦子就是三百多万斗。如果我们在这个纬度上一年收获两季,两年后,这个数字就成为现实了。”工程师继续在描绘着美好的前景,“所以,哈伯,你的发现意义十分重大。朋友们,大家切莫忘记,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环境之下,一切都能为我所用。”
听工程师这么一说,大家异常兴奋。彭克罗夫第一个欢呼起来。
“我们会记住您所说的,史密斯先生。如果我能找到能长出三十万粒籽儿的烟草籽儿的话,我向您保证,我是绝对不会把它扔掉的。”
“我们应该赶快把这颗麦粒种下去。”哈伯说。
“是的,”记者接着说道,“必须加倍小心,因为它是我们的希望。”
“但愿它能很快地发芽!”水手大声说道。
“它会很快发芽的。”工程师回答道。
这一天是6月20日,播种这唯一的一颗弥足珍贵的麦粒正是时候。大家起先想把它种在坛子里,但觉得不妥,便决定还是种在地里,听凭大自然的安排。
天气开始转晴了,大家爬上住所上面的高地,选了一处朝阳而避风的地方,打扫地面,清除杂草,搜寻昆虫,围成一个苗畦,撒上石灰,周围插上围杆,把那颗麦粒种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