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国家领土主权的严重损失(1 / 1)

英、美、法等国侵略势力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十多年间,一直在努力从东南沿海向内地扩张。与此同时,英、法等国对西藏地方的侵略活动也日益加紧,力图打开中国西南的大门。由于清政府即时加强了对西藏地方的管理以及当地自然条件的恶劣,这一侵略势头暂时得以阻遏。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向长江流域的进军,又使他们感到有机可乘,企图以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为条件,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新的通商条约。只是由于太平军迅速占领南京,以及其后势如破竹的扫北、西征,才迫使它们相继宣布“中立”,采取观望态度。1853-1856年间,英、法等国与俄国之间爆发克里米亚战争,无疑也迟滞了它们在中国的进一步行动。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失败、签订《巴黎条约》而结束。英法两国在近东问题上暂时得到了满足后,重又开始把侵略矛头指向远东的中国。而作为战败国的俄国在南下受挫后,也转身向远东谋求发展。美国则积极主张在侵略中国问题上与英、法等国合作,借以从中渔利。

1854年(咸丰四年),中英《南京条约》届满12年。英国借口中英《虎门条约》中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规定的“一体均沾”原则,援引中美《望厦条约》中第34条关于12年后酌行变通的规定,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条约》,要求中国全境开放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进出口货物免交子口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法美两国也分别要求修改条约。但这些要求一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1856年(咸丰六年),中美《望厦条约》又届满12年,美国在英法两国的支持下,再次提出修改条约的要求,英法两国也乘机提出同样的要求,结果再次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英法两国便在俄、美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新的侵华战争。因为这一场战争的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所以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称“英法联军之役”。

战争从1856年10月(咸丰六年九月)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进犯广州开始,直到1860年10月(咸丰十年九月)清王朝被迫与英、法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订立《北京条约》,前后持续了4年。西方列强的蛮横侵略与清王朝的妥协投降,使中国在半殖民地的道路上迅速下滑。沙俄割占大片领土,不仅使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极大破坏,而且对以后的中国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