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44 运用所有的阅读方法来攀上精读的顶点【注释(Annotating)】
“注”的一种含义是“附着、安放”,而“释”则意味着“说明、解说”。因此,“做注释”就相当于是“对文章中语句的含义进行解说,再将其附着到原文中相应的位置上”。在英语中,annotate(注释)一词是由前缀“an”(接近)和“notate”(记下)两部分组成。
将解说与原文放到一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一来,文字(无论是我们自己的解说,还是前人留下的解说)就会具有开放性,一些不同的文字之间也能够相互联系起来。
① 选取一段文本
做注释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因此最好选择一段对自己来说非常有价值的文本,这样才能让时间花得更值得。第一次做注释时最好选择短一点儿的文本,比如论文或是书的一个章节,将每一页都复印到A3纸的正中央,然后在周围的空白处做注释(空白多一些的话,做注释的时候也会更方便一些)。
② 将比较重要或是值得注意的内容标记出来
最好先反复读上几遍,对各个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方法42“段落归纳”),这样之后的步骤会进行得更加顺利。然后再进行刻读(方法41),将比较重要,或是值得注意的内容标记出来(也可以将自己的一些发现和疑问写在旁边)。
③ 写注释
不要自己从零开始做注释,最好按照下面的步骤来逐步深入。刻读完一遍后,我们可以再重新阅读文本,并添加注释。此时不需要从头到尾通读全文,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或是觉得比较重要的内容开始,前前后后来回地翻阅。
·将文章或章节的末尾的注释抄写下来
经典的文章或是书籍中大多会有校订[12]者和编纂者添加的注释,这些注释中凝缩了长久以来关于这部经典作品的所有研究成果的精华,因此它们是我们首要的参考对象。
这些注释中往往会提到一些其他值得参考的文献(比如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一些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内容的事项,以及用来确认这些事项的参考资料等。当我们在添加注释时,这些信息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同时,这些在注释中多次提到的书籍和资料也会起到一些帮助,因此最好将它们的名称写下来,制作一张清单,以便放在手边随时查阅。
·找到相应的注释书,将其中的注释抄写下来
大多数的经典作品都会有专门的注释书,且注释书中的内容都是一代又一代的研究成果不断积累而成[13](甚至可以说,一部作品只有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研究者的注释,有了注释书这样的成果积累,我们才会心怀敬意,称其为经典作品)。我们最好是将这些注释书也放在手边,以便随时参考。
在那些经过校订后的作品中,我们所看到的注释只是校订者们从历代注释中筛选出来的一小部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注释是最有价值的,然而对于我们来说,其他的注释可能也会对我们的阅读起到一定的帮助。
·提出疑问并寻找答案,然后将其写在旁边
如果您想要阅读的文章或书籍还没有校订后的版本或是注释书(这种情况要普遍得多),也不要觉得无所适从。我们的理解与不解,以及内心产生的疑问,将会引导我们去完成注释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不必想得太过复杂,只要在原文的旁边写下几个问号即可。如果只是光用眼睛看,那么这些疑问和不明白的点很快就会从我们的记忆中溜走。用问号来将它们标记出来,就相当于是向眼前的这座难以翻越的文字之山中钉入了几颗岩钉[14]。
接下来,就可以利用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进行注释。普通的辞典、外语词典、各类专业性百科全书以及解说类书籍,再加上其他相关的文献,这些全部都可以用来查阅。如果身边有可以询问的人,也可以请教一下。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有许多疑问都找不到答案。因此我们需要放平心态,能解决几个是几个,这样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
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并且将其写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有助于我们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请大家相信这一点,坚持做下去。
创造一份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知识财产
注释,是阅读方法的最终阶段,但却并不是阅读的终点。相反,通过注释,我们能够将自己的阅读过程与他人的阅读过程联系起来,让阅读变得更加开阔。
例如,当我们在阅读经典作品时,我们不仅是在读作品的原文,还能够通过注释与历代阅读者对话。他们在阅读时产生的思考也都凝聚在了这些注释之中。
现如今,当我们在读书时,历代阅读者所留下的这份知识遗产能够为我们提供许多参考。同样地,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注释也必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而第一个从中获益的人,将会是我们自己。
本居宣长曾经为刚刚入门的门生写过一本名叫《初山踏》的书,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对初学者需要提前知晓的一些事项和学问的真谛进行了说明。他在书的最后提到,如果我们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那么就应该开始试着自己为古书添加注释。
人类的思考并不一定要以语言的形式来进行,但当我们想要将思考外化时,语言的确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工具。我们无法用语言将自己的思考百分百地还原出来,但是当我们回头去阅读自己写下的文字时,就能够发现自己的思考与语言之间存在的分歧,然后再将这些分歧进一步用语言来表达出来。这样不断循环往复,我们的思考就会逐渐变得越来越深刻,这是单纯
在头脑中思考所无法做到的。
这种思考和语言的转换不仅可以应用于我们自己的语言,当我们在阅读别人写下的文字时,也可以向其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爬上“巨人的肩膀”,在前人智慧的帮助下,达到一人之力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事实上,有些语言看似发自我们的内心,实际上却是来源于阅读。我们都是不断在阅读中吸收他人的语言,然后再将这些语言积累到自己的头脑中。
注释,可以让思考和语言的转换跨越时代,将我们与过去和未来的其他阅读者联系起来。一部自己加过注释的书,是我们在未来的一生中都能够利用的,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知识财产。
电子版注释:摘要·注释矩阵表
除了直接写在原文旁边以外,注释还有许多种其他的形式,可以根据自己的目的和所处的环境来选用。
例如,如果我们想要将原文和其他包含相关论述的文献都整理到一起,变得一目了然,那么使用Excel等软件来制作表格(矩阵表),会更加高效。
第478—479页的表格是一份“摘要·注释矩阵表”。表格中不仅包括原文(这里选用的是库恩撰写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的摘要,还摘取了其他文献中的相关论述。
表格中还用了涂色、连线等方式来表示相关内容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摘要·注释矩阵表的制作方法】
① 对原文(《科学革命的结构》这本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制作一份摘要,输入矩阵表的第一行。可以按照段落来归纳(方法42),也可以使用问读(方法36)的方式,按照章节来制作摘要。
② 收集包含原文献(《科学革命的结构》)相关论述的其他文献(论文或是书籍)作为参考。
参照本书第2篇中给出的“调查研究”的路线图,先查阅百科全书(方法23),掌握一些关于《科学革命的结构》和其作者托马斯·S.库恩的基本知识,然后再去查找该学科领域(科学哲学、科学史)的文献目录(方法24)、教科书(方法25)或是讲座书,进行书籍探索(方法26),查找期刊论文(方法27)。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找到了一本名叫《库恩:范式》(讲谈社,1998)的书。这本书是“现代思想的冒险家们”系列中的一册,作者是野家启一。我们将这本书和其他查找到的文献名称填入表格的最左边一列。
③ 阅读②中查找到的文献,将重要的内容摘取出来,看看这些内容分别与原文中的哪一部分相对应,填入相应的格子中。
④ 这样一来,从横向上来看,矩阵表的每一行分别对应一部文献。从纵向上来看,矩阵表的每一列中则包含了各个文献对原文中某个部分的相关论述。
⑤ 表格制作完成后,再用涂色或是连线的方式将相关内容的对应关系表示出来,如果有什么新的发现,也可以在旁边做注释。
《科学革命的结构》摘要·注释矩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