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将收集到的文献的标题填写到表格的最上面一行
将收集到的文献的标题从左到右依次填入表格中。在之后的步骤中,我们还会进一步填写这些文献的参考文献,如果您找到或是下载到了这些参考文献,可以将它们的标题也追加到最上面一行中。
② 将这些文献的参考文献列表复制到表格最左端的一列中
表格最左端的一列用来填写“被引用的文献”。翻开收集到的文献,找到参考文献列表,将这些参考文献的标题从上到下依次填写到表格的最左端,重复的文献只记一次。
③ 将论文中提及参考文献的具体内容摘抄到表格中
一篇一篇地阅读收集到的论文,从正文和注释中找到参考了其他文献的段落,将其摘抄到引用矩阵表中相应的格中。
我们每读一篇论文,就可以填写该论文所对应的一列。读完一篇后,再继续去读下一篇文献,填写下一列。
这样将收集到的文献全部通读过一遍后,一张引用矩阵表也就完成了。
④ 按照被引用次数从多到少的顺序,给参考文献排序
当我们在矩阵表的一个格子中填写了内容,就意味着其上方对应的文献与其左侧对应的文献存在引证关系。而格子中所填写的内容就是作者对参考文献中相关内容的概括,或是作者本人对参考文献的评价。
接下来,我们可以数一数这些参考文献所对应的行中有多少个格子填写了内容(可以使用制表软件中的COUNTA函数来计算),这样就能够知道一个参考文献被引用的次数,然后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序将这些参考文献(所对应的各行)重新排序。
重新排序后,被参考次数比较多的文献就会出现在表格的顶部。
如果我们找到的论文比较少,那么各个参考文献的被引用次数可能没有多大的区别(因为最多被引用次数=收集到的论文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参考内容的字符数(可以使用LENB函数来计算)或是具体的参考内容来将这些参考文献(所对应的行)重新排序。
⑤ 给收集到的论文排序
我们可以按照参考文献数量从多到少的顺序,从左到右给收集到的论文排序。
参考文献数量的多少与论文的质量和重要程度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有时却能够体现出论文的种类(例如文献综述通常会引用较多的文献)。
但是比起这种机械化的方式,直接人工地去将这些论文进行分类和排序的话,我们能收获到的东西会更多一些。
例如,当我们按照出版年份来将这些论文(所对应的列)排序时,可能就会发现不同年代的论文参考的文献也会有所不同,或是有的文献一直在被其他的论文引用。换句话说,有的文献只会在一段时期内被大家所参考,而有的文献则是经久不衰,无论是哪个年代的文献都会去参考它。
再或者,如果我们按照作者、研究者群体(下文中会详细说明),或是对应的学科领域来给这些论文(所对应的列)排序,可能还会发现有些文献只会被特定的作者、研究者群体,或是特定学科领域的论文所参考,还有些文献受众则比较广,会被多个学科领域的论文所参考。
⑥ 对引用矩阵表进行解读
引用矩阵表可以让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以及具体引用和参考的内容变得一目了然。当我们将这些文献分开来阅读时,经常容易忽视掉一些它们之间的联系。有了引用矩阵表后,这些关系就变得清晰明确了起来,比如以下三点:
·了解文献的评价
如果我们选中某一行(一部参考文献),然后从左到右进行阅读,就可以知道其他的论文都对这部文献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如果这些论文的观点都差不多,那么说明大家对这部文献的见解和评价普遍如此。
如果这些论文的观点各有不同,那么也能够看出各个作者对这部文献的见解和评价有所区别。
关于“涂尔干、仪式”的引用矩阵表
·把握哪些文献属于经典文献
按照被引用次数将参考文献重新排序后,被引用次数比较多的文献就会集中在引用矩阵表的顶部。
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在引用矩阵表中看到这些文献是如何被其他文献所提及的。
如果一部文献不仅被许多其他文献引用和参考,其被提及的部分还涉及比较基本的概念或是研究方法,那么我们就基本可以断定这部文献是与该主题相关的必读经典文献。
·摸清研究和文献的分布
在前文中,我提到过可以从引用矩阵表中发现一些研究者群体的存在。
例如,不同的研究者群体可能会偏向于在论文中引用和参照不同的基本文献。这些研究者可能是属于不同的学派,或是由于研究方法不同而被划分成了两个群体。
如果用引用矩阵表中涉及的这些文献来制作一张要素矩阵表(方法30),那么这些不同研究者群体之间的区别就会变得清晰起来。例如我们会发现某个研究者群体所撰写的论文都在使用A方法论,而另一个研究者群体则都在使用B方法论。这就会进一步引导自学者去学习要素矩阵表的制作方法。
只读一篇文献的话,会很难判断它的价值
引用矩阵表的创作灵感同样是来源于《如何利用矩阵表来撰写护理研究的文献综述》(Health Sciences Literature Review Made Easy: The Matrix Method)一书中提到的“矩阵表法”。我制作引用矩阵表的初衷是为了分析文献之间的关系。
学术文献等大多数比较可靠的文献都会注明自己参考或是引用了哪些其他的文献(方法21“寻找相关文献”)。
引用矩阵表就是将这些参考和引用的内容从文献中提取出来,进行总结,使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全部呈现在一张表格之中。
如果说上一节中介绍的目录矩阵表中呈现的是许多部文献的“内容”,那么引用矩阵表中呈现的则是许多部文献之间的“关系”。这些文献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彼此关联,处于关系网中,形成了一个文献共同体(Republic of papers)。如果我们只读了一部文献,那么就会很难判断它的价值和意义。其他文献是否参考了这部文献,其他的作者对这部文献表达了什么样的看法,这些都是我们判断文献价值和意义的重要依据。
一个门外汉在对相关领域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很难从数不胜数的文献中筛选出哪些是比较重要且值得信赖的文献,哪些是不太靠谱、没什么人看的文献。在引用矩阵表中,我们能够看到其他各个文献是如何参考引用,或是提及某一部文献的。这样不仅数量上一目了然,内容也可以一并阅读。
对于那些独自向未知的领域发起挑战,无法得到良师指导的自学者来说,这些信息都是宝贵的财富。
划时代性研究与衍生性研究
我们可以用一张简单的图来表示学术研究的过程(参见下一页)。
每当一个划时代性研究出现后,都会有许多衍生性的研究随之诞生,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步入繁盛期。之后,这种势头会逐渐消减,研究数量不断减少,这一领域也就进入了衰退期。接下来新的划时代性研究出现后,新的繁盛期又会再次到来,如此循环往复。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一个划时代性研究刚刚出现时,大家并不知道它具有划时代意义。当后人在回顾某一领域的研究历程时,会发现许多的研究都是以同一研究为起点而诞生的,在那之后,大家才会将这一研究称为划时代性研究。
一个划时代性研究与随之产生的多个衍生性研究,可以组成一个研究群(cluster)。只要我们能够通过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来抓住这些研究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区分出哪些研究属于划时代性研究、哪些研究属于衍生性研究,划分出多个研究群。
有些衍生性研究会指出划时代性研究中的(部分)错误,还有一些衍生性研究中使用的方法要比划时代性研究更加简捷有效。但是划时代性研究之所以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因为这些研究提出了重要的问题,吸引了后来的许多研究者前来挑战。这些问题往往都比较艰深,光凭一项研究很难彻底攻破,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和研究方法来助力。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划时代性研究才会催生出大量的衍生性研究。
“巨人的肩膀”是一张网
我在“寻找相关文献”(方法21)中提到过,在学术界,研究者必须在论文中注明引用和参考的文献。因此,我们可以轻松地把握各个研究之间的依存关系和衍生关系。
人类的学习和研究,还有随之出现的所有文化产物都无法孤立存在。任何一项事物都会继承先前事物的特性,或是受到其影响。我们所说的“巨人的肩膀”就是以这种关系网的形式存在的。
换言之,只要我们能够抓住事物之间的影响关系,那么引用矩阵表也可以应用到学术文献以外的事物上。